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洪峰乡[已撤销]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洪峰乡[已撤销]
地名:洪峰乡隶属:仁寿县
区划代码:511421306000代码前6位:511421
长途区号:028 邮政编码:620000
车牌号码:川Z行政级别:乡
人口数量:约6000人人口密度:300人/km2
辖区面积:20平方公里

一、地理位置

洪峰乡位于东经103°53′59.86"~104°00′48.54",北纬29°54′30.55"~30°00′02.45""。地处龙泉山脉尾端,位于仁寿县西南部,东北距仁寿县城38公里,西北距眉山市城区约35公里,南距青神县城27公里,是仁寿、青神、东坡区三县交界之乡。东与仁寿县虞丞乡、景贤乡连界;南与青神县河坝子镇接壤;西与东坡区金花乡、柳圣乡毗邻;北与仁寿县龙正镇相连。

二、面积人口

洪峰乡于2005年5月由原洪峰、万寿、古建三乡优化组合而成,共17个村136个经济社,2007年合村并组后,全乡现辖西蝉、和平、中咀、永新、美满、茨竹、新建、净土、宝珠9个行政村、65个经济社;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3千米,总面积57.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56.1平方千米,占97.4%;水域1.5平方千米,占2.6%。幅员面积57.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687亩。

2012年末,辖区总户数5335户、总人口1571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96人。总人口中,男性8145人,占51.8%;女性7569人,占48.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5569人,占98.6%;有彝族、壮族、傣族、苗族、土家族、布朗族、藏族、蒙古族、傈傈族、白族、回族、瑶族、佤族、纳西族等14个民族。

三、经济状况

洪峰乡属农业乡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粮食总产量1.48万吨。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是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优质蔬菜6588亩,其中成片种植豇豆585亩、海椒421亩、甜玉米1230亩、白菜1452亩、稻田蘑菇800亩、青菜2100亩。大力发展养殖业新增养殖大户18户,年出栏生猪4.2万头、商品鸡75万只、商品鸭32万只。辖区内有猪鬃加工场8个,竹木加工场3个。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39亿元,人均纯收入6910元。

四、历史沿革

清宣统元年,在杨泗庙建古佛乡,是仁寿县政区分9镇8乡,古佛乡是8乡之一。民国24年(1935),仁寿政区调整为5区73乡镇,古佛乡分为镇江、古佛寺2个乡,归第一区(区治陵阳镇)管。民国38年(1949),仁寿政区调整为6区63乡,镇江、古佛寺合并为镇古乡,仍归一区管,至仁寿解放未变。1951年6月,从第一区划出镇古等10个乡在龙驹场建立第八区区公所,同时将镇古乡划分为古建、镇江2乡,古建乡址在古佛寺,辖金桃、桃子、太手、古井、石梯、干塘、太平、石埝、楼房、荆竹10个村;镇江乡址在杨泗庙,辖白云、茶园、杨泗、虎头、金鸡、四六、新民、茨竹、长亮、湛溪、月明、顺河12个村。1955年10月,古建、镇江合并为镇古乡,乡政府设杨泗庙,乡政府改称镇古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镇古乡人委改称镇古公社管委。1962年3月,撤镇古公社,在杨泗庙建立正江人民公社,在古佛寺建立古建人民公社。到1966年5月,正江公社辖永远、金鸡、光辉、幸福、美满、月明6个大队;古建公社辖保卫、和平、勤劳、太平、友好5个大队。1968年3月,两公社管委改为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两公社革委会改称公社管委。同年11月,为地名标准化,将正江公社改为洪峰公社。1984年1月,两个公社分别改为洪峰乡、古建乡人民政府。2005年撤龙正区,将邻近的万寿、古建乡并入洪峰乡。

五、自然条件

地质构造单元处于川西台陷龙泉褶皱车与川中台拱、威远穹隆的接合部位。龙泉山自东北向西南斜贯,背斜以西基底属川西台陷熊坡──盐井沟雁行带,东南广大地域属川中台拱、南端为威远穹隆构造。

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地势西北高东部低,龙泉山脉自境东北角走向西南斜贯,荣威山脉矗立南端。境内平均海拔460米,其中最高峰中咀村大峰山海拔551米,最低点宝珠村1组海拔419米。土壤类型多,宜种性广,有粘沙适中,深厚肥沃,主产玉米的灰棕紫泥土,有磷钾丰富,排水区好,宜于棉粮生产的棕紫泥土,有适宜水稻、茶叶种植的酸性老冲积黄泥。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寒潮活动频繁。常年多干旱,易发生春旱、夏旱、伏旱;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局部有洪涝;秋季降温快,晚秋多阴雨;冬委较温暖,多雾寡照,湿度大。多年平均气温17.3℃,1月平均气温6.7℃,极端最低气温-3.8℃(1975年12月15日);7月平均气温26.4℃,极端最高气温39.9℃(2006年8月12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9.7℃,最大日较差14℃(2003年3月30日)。主要农作物平均生长期为:水稻146天、小麦185天。无霜期年平均为311天,最长达357天,最短为24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133.9小时。0℃以上持续期为全年365天。年平均降水量945.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32天,最多达171天(1964年),最少为116天(200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410.2毫米(1961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39.5毫米(2003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月至10月,其中7月最多。

六、交通

洪峰乡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村社都已通路,形成网络,全乡现有县、乡、村、社道路219条285.08公里。

2003年前全乡还没有一条水泥路,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土路,严重制约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2003年起至今,通过新村扶贫工程项目和群众集资,特别是2010起年西蝉、和平、中咀三个扶贫攻坚村项目的实施,全乡已硬化55条乡、村、社道路97.41公里。全乡目前已达到村村通水泥路,70%的经济社通水泥路。

七、水利

洪峰乡水资源丰富,乡内有洪峰水库、椰江河流域、复兴水库大部分蓄水面都在洪峰乡,部分村社受黑龙滩和东风渠灌灌溉但分布不均,部分山区村社还缺水严重,人畜饮用水困难。农田水利灌溉主要由洪峰水库、黑龙滩龙正支渠、东风勤和渠输水和自蓄水解决。目前全乡水利现状:洪峰水库主干渠29.89公里,经茨竹、永新、美满、中咀、和平5个村,约6000余亩耕地,黑龙滩龙正支渠6.2公里,流经茨竹、美满2个村,约7000亩耕地;其余全靠微型水利工程解决。辖区内有斗渠5条,19.64公里,毛渠136条,52.85公里,提灌站26处,装机746千瓦,山坪塘134口,石河堰35节,蓄水池292个,冬屯水田1176亩,生活井3740眼。

八、场镇

洪峰场,原名杨泗庙,集市一直在一条长约150米、宽约5米的狭窄街道,逢场天拥挤不堪。后市场扩展到现“华青路”上,随着商贸的发展,市场已满足不了商品流通,且街、市、路一体,公路两旁的店铺占了公路一半,车辆通行非常困难,堵车现象严重,既影响市场,又影响交通。

为了繁荣市场经济,规范管理,乡党委政府通过招商,于2007年起,对洪峰场镇进行统一规划,修建了占地7500平方米的集市和居住商贸区,其中新建了一个近1000平方米农贸市场,新建了两纵一横三条街道,新修门面74个。集市建成后通过集中整治,将原公路两边摆摊设点的商贩都集中到了新市中,从而规范了市场秩序,也疏通了公路。

2010年又新建了2000余平方米的洪峰新城商业居住小区一期工程。2012年将新建第二期工程,新增1.2万平方米的商住区,新建小区绿化道路2条。目前洪峰场镇规模达到0.8平方公里。随着遂资眉高速路修建,特别洪峰出口快速辅道的建设,洪峰乡将对场进行整体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利用土地整合,力争在“十二五”末,将洪峰场镇扩大到1.5平方公里以上。

九、社会事业

教育方面,洪峰乡有两所初级中学(洪峰乡初级中学、洪峰乡古建初级中学)和一所净土小学,校园总占地面积约53亩。有教学楼6幢。运动场地7500平方米,绿化面积18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2个,学生1451人。其中初中部教学班11个,小学部教学班21个。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3人,初级职称34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设有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已开通。学校环境优美,景色怡人。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和谐健康、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的方针,做到“管理、教书、服务”育人。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自律,求真务实,勇于实践,学校管理步入科学化轨道,机构设置合理,职责明确,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意识不断加强。全体教职员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勇于探索,富于创造,甘于奉献,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在社会上树立起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广大学生的衷心爱戴和全社会的普遍尊重。

学校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授予“文明单位”、“卫生单位”、“校风示范校”、“禁毒教育示范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优秀学校”、“依法治校合格学校”等称号。

卫生方面,洪峰乡现有一所卫生院、一个计生服务站和9个村医疗服务点。

洪峰乡卫生院,自1952年成立联合诊所以来,至今已有54年历史,是一所集疫防、保健、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1998年建成县级精神文明单位和卫生单位,2000年建成一级甲等卫生院。

卫生院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业务用房1900平方米,生活用房900平方米,开设病床18张;全院职工13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8人、医士1人、护师1人、护士1人。全乡村医生19人,均取得中专以上水平;院内拥有200毫安X光机、160型B超机、半自动生化分仪、高倍双目显微镜、电脑等先进设备。

医院设有预防保健科、儿保办公室、妇保办公室、配备专、兼职人员4人,负责全乡17个行政村的预防保健工作,开展地方病防治、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女保健、科学接生、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保工作。

卫生院设有住院部、西医内科、西医外科、中医科、儿科、五官科、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手术室、多功能电子治疗室、注射室、中西药房。24小时急诊,能成功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呼吸、心衰、中毒等常见急、危病症实施正确抢救治疗,能成功开展清创缝合术、常见下肢部手术、妇科节育术、人流术、刮宫引产术等。

计划生育方面,洪峰乡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计生质量领导小组,扑下身子抓计划生育工作。在建设好村计划生育活动阵地的基础上,指导各村狠抓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帮助各村制定了经全村村民讨论通过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以及与育龄妇女签订的计划生育服务协议。与此同时,乡上对乡计生办、服务室专线考核计划生育工作。与各村签订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每季度对各村计生工作进行专项评议。并通过政策宣传和说服教育对非婚、无计划生育对象户实施了补救措施。洪峰乡还做到了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计生奖励政策兑现到位,从而促进了全乡育龄妇女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2012年出生人口19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83.37%;达到出生统计、符合政策统计和两奖一助资格确认零误差,新建了净土、和平两个婚育新风示范基地;救助了5名贫困独生子女就学;两奖一助资金兑现率为100%。重点突击了对社会抚养费征收,进一步严肃了计划生育政策。被眉山市委、政府评为“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十、自然资源

矿藏

有丰富的石英沙,主要分布在美满村和永新村。

森林资源

洪峰乡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49.8%。

人文景点

1、生态松林——有白坝寺和净土大山,生长蘑菇和三叶籽的1000亩自然和人工松林。

2、洪峰水库——是一座湖光山色、景色秀美、人称“小黑龙滩”的山地水库。

3、龙拖溶洞群——在洪峰乡西蝉村有一座树木浓密、怪石林立的龙拖山。山中有自然形成的各种奇特的洞隙,传说是山中一条青龙出走时拖动形成的,山中到处都可见到各式各样的洞隙和奇形异状的石头,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神秘莫测、冬暧夏凉,是鲜为人知自然胜景。

4、西蟾寺:西蟾寺位于洪峰乡西蝉村境内,始建于清咸丰年代,已近200年历史,2012年4月13日,西蟾寺举行了“弥勒殿”和“观音殿”开光仪式。西蟾寺坐落群山绿树之中,背靠青山,面向绿水,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是佛教信徒清静的活动场所,也是一处乡村旅游的好景点。

2019年,撤销洪峰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正镇管辖,龙正镇人民政府驻龙缘巷12号。

西蟾寺

西蟾寺位于仁寿县洪峰乡西蝉村,年代为清咸丰六年(1856),类别为古建筑。2017年1月23日,西蟾寺被公布为仁寿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