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杏王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杏王村隶属:北留镇
区划代码:140522101代码前6位:140522
长途区号:0356 邮政编码:048000
车牌号码:晋E行政级别:村

阳城县北留镇杏王村位于该镇区西北1.5公里处,与北留、贾庄村为邻,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有225户600口人27名党员,是晋城市第一批建成的“廉洁乡村、制度乡村”示范村。多年来,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们村以班子建设为根本,和谐发展为抓手,积极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畅达民意诉求渠道,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制度创新,实现了“信访问题到我为止”的创建目标和止争息访新常态。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化解历史难题 打造廉能形象

杏王村委是由4个分散的自然村组成的,上、下杏王居村东,以王姓居民为主姓;柳家河、隔沟居村西,柳姓者居多,这两个自然村历史上又曾长期属于润城镇区划。地缘和氏族因素导致各主山头,宗派严重。后来虽然整合为一个村了,仍是貌合神离,相互猜忌防范,利益纷争不断,平权意识浓厚,就连村里的主要领导也是“风水轮流转”,干部轮着干。

镇党委“信访问题到我为止”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只有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彻底平息了“山头主义”、宗族纠纷这个历史性总隔阂、大矛盾,才能实现大局安定,快速发展。

由于地处阳城国际发电厂排灰口下游,流淌的污水中的“漂珠”进入了村民的视线,慢慢有人开始自发打捞。谁也不曾想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蛋糕”,谁见了都眼红,谁都想分一杯羹。于是,造舆论、备工具、抢地盘、哄闹斗殴,以自然村为单位,两个“阵营”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积怨天天“发酵”,矛盾步步升级,-告状、含泪叫屈、干戈相向......搅得谁也干不成,谁也不能干,闹到2009年春天,终于-停业,一任滚滚财源付之东流。

面对这个“烫手山芋”,村两委没有回避退缩,而是抓住机会迅速介入,多次召开会议,形成共识,决心通过疏导排解,整顿秩序,衡平利益,弥合裂痕。我们通过“掺沙子”、建小组、举贤能、强骨干的办法,打乱先前以庄为界、以户为战的无序组合和打捞方式,将120多人的打捞队伍编为3个小组,安排党员干部包组到现场,协助村委负责为他们提供安全教育、设施配备硬件投入、典型引领和实时监督等各个方面跟进服务,不享受利益。让村民们看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有魄力、敢担当、公正廉明,善始能成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形象。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望由是而生,村民们世世代代憋在心里的“疙瘩”一下子豁然开朗,烟消云散,胸腔里燃起了希望之火。这一来,内因外因发生了质变,危机变成了转机,坏事变成了好事,不仅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全村大多数家庭从中获益,更为重要的是化解了历史难题。在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干之间搭建起一座“连心桥”。也使村两委班子参悟到:只有改变才能重生。那种畏首畏尾,因循守旧,害怕碰触矛盾,害怕打破旧秩序,害怕得罪人的懦弱无为,显然不适应时代要求。打通心结,由分到合,我们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迎来了未来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多维空间。

二、立足制度创新 推进依法治理

要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把各种信访隐患化解在基层,避免群访、闹访、越级访事件发生,实现“信访问题到我为止”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通过制度建设以形成新机制、新常态。

说到制度创新, “廉洁乡村、制度乡村”建设是一个绝佳契机,我们及时抓住这个契机,首先抓好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也行,这是关键。具体做法,一是抓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领导发展的能力,使两委班子团结战斗,执政为民,以铁的纪律保证执行有力,形成“铁班子”,真正发挥好堡垒作用。这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观念不改变,学习难坚持。大多数党员干部都经历了一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认为学习没用到认识到学习是执政需要、执政党建设的需要的转变过程。政治学习制度一直坚持得很好。二是加强法制、廉政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即推进依法治理,德法并重治村模式。使广大党员干部敬畏法律和党纪,常怀惕励之心,自觉遵守国法党规,心底有“红线”,行为有规范。同时使全体党员干部对一切善良、公正、正义、敬业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形成心理认同,带头遵守,率先垂范,以德感人,以德化人,把“为政以德”落到实处,并在全体村民中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树良好村风。使两委班子的凝聚力不断加强,成为村民心目中可以信赖的主心骨、贴心人,自觉靠拢在党组织的周围。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党建、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流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特别是明确了村务民主监督流程,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党务监督、村务监督、民主理财、干部监督,确保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切实改进作风、俯身下沉,问计于民,促进村级事务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公开,使村民的意愿和两委的决策有机竞合。

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制度制定的再全面,再科学,如果没有落地生根,落到实处,那不过是“纸上谈兵”, 糊弄上级,自欺欺人,我们搞制度创新就成了“花拳绣腿”、形式主义,不仅毫无意义,到头来只能自食恶果,失信于民。基于此,我们始终不敢僭越规章,擅闯“雷区”,主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自觉执行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严格自律,把群众赞成不赞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最高追求。特别是通过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之后,更加明确了国家治理的未来谋划和美好愿景。现在我们村安定和谐,党员干部有作为、真干事、谋发展;村民心里无怨气、思致富,不-。制度创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党心民心心同一心,一个目标谋发展,奔小康,都在为实现心中的梦勤勉奋斗。

三、坚持破立并重 力促经济转型

早在10多年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共圆“中国梦”,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作为治国方略,并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发展路径。实干兴村,假如我们只喊不做,不敢破除旧格局,不能发展经济造福百姓,我们就会被时代淘汰。

在事关杏王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产业格局调整等重大抉择面前,我们不敢冒然唐突,拍脑袋决策。而是根据杏王村地处山洼,耕地分散,多为梯田,无法进行机械化种植;土壤贫瘠,效益低下,村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急需调整单一的产业结构的实际,多方考察确定了发展干果经济园林的意向,并从实际操作层面的可行性出发,深入到各家各户了解村民意见、摸清土地详情,充分考虑村民利益关切,主要是考虑能不能满足村民过日子、得实惠、增收入,求发展的需求。这是一个求证的过程,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破与立的艰难权衡,需要决断和智慧。毕竟要把全村的粮地改种核桃树,让老百姓实现粮农到果农的角色转换,观念更新,迷茫、困惑、担心、讥讽、反对什么情绪都有,都正常。事关重大,村两委既是参与者、主导者,又是聆听者、观察员,更是思想工作者。等到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千亩核桃园项目实施方案呱呱坠地,杏王村所有的土地不长庄稼、不产粮食,村民们没有惊愕、没有反对,甚至没有不同声音,说明我们的做法符合村情民意。具体干起来,村委全面提供资金、科技服务,项目进行得很是顺畅。千亩核桃园的建成,意味着杏王村从此告别了沿袭数千年的传统农业生产生存模式,将发展成为一个绿色可持续的特色种植新产业,融入大农业产业链,融入市场,不仅承载着全体村民沉甸甸的幸福,而且即将转变村民们的生存观念,改变村民们的生活方式。

千亩核桃园种植基地项目实施初期,村民没有了粮食收入,生活怎么办?村委承诺在核桃树挂果前每年每人补助500元生活费,但村民们又有了新要求,都说如今大米白面尽着吃,可是土地没有了,想吃个玉茭圪糁、玉茭面什么的,总不能样样都到超市去买吧,咱当农民的就没点自主权?于是,不少村民见核桃树还小,就在地里间种玉茭。村委发现后又一一做工作,让大家把玉茭苗铲去。并承诺由村集体在新垦复的土地上种植优质玉米,收获后分给农户,这些承诺我们也都一一兑了现。因为,村两委的一切活动,最终目的就是为村民服务,老百姓有什么要求,我们就干什么,就干好什么。

从传统产业中走出来,决不是弃农弃粮,我们成立的“阳城县润丰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要在搞好核桃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同时,统筹规划,加大土地垦复力度,近期造地 亩,做足现代化农业这篇大文章,提高产出率,造福杏王人。

“权不为己用,身以德服人”,清廉务实为民;实干兴村,发展富民,风自清、气自正,家庭、邻里自然和谐,久久为功,坚持不懈,这就是我们实现“零信访”的经验体会。

2020年9月16日,入选晋城市第三届最美乡村

杏王村附近有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天官王府旅游区蟒河自然保护区郭峪古城等旅游景点,有阳城山茱萸阳城桑葚阳城蚕茧析城山小米山西山萸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