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张潘镇隶属:建安区
区划代码:411003105代码前6位:411003
长途区号:0374 邮政编码:461000
车牌号码:豫K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4.7万人人口密度:779人/km2
辖区面积:60.37平方公里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张一社区~001镇乡结合区
张一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张三社区~002镇中心区
张三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张四社区~003镇乡结合区
张四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寨张社区~004镇乡结合区
寨张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张北村~201镇乡结合区
张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孟庄村~206村庄
孟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东赵庄村~207村庄
东赵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柳林董村~208村庄
柳林董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前汪村~209村庄
前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后汪村~210村庄
后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花沟村~211村庄
花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谢庄村~212村庄
谢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坡张村~213村庄
坡张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校尉张村~214村庄
校尉张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铁炉村~215村庄
铁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七级韩村~216村庄
七级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师庄村~217村庄
师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无相寺村~218村庄
无相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古城村~219村庄
古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段庄村~220镇乡结合区
段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门道张村~221村庄
门道张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焦庄村~222村庄
焦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城角徐村~223村庄
城角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盆李北村~224村庄
盆李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盆李南村~225村庄
盆李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杨寺村~226村庄
杨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陶庄村~227村庄
陶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水田村~228村庄
水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张潘镇位于许昌县东南部,南与临颍县交界,东与鄢陵县毗邻,北靠五女店镇,西邻将官池镇,镇政府距县城区14公里。豫S237公路横穿全镇东西,张五公路纵贯全镇南北,日(照)南(阳)高速公路东北西南方向穿境而过,许扶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交通十分便利。河流分布均匀,水利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全镇总面积60.3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72公顷。下辖28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198个村民小组,1.1万户,4.67万人。

2005年,张潘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4.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2.8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0%、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5万元,其中国税完成122万元,占年任务的169%,地税完成205万元,占年任务的101%,农业税收完成205万元,占年任务的107.9%,其他收入完成203万,占年任务的13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亿元,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40元,同比增长13.8%;在全市96个乡镇综合实力评定中名列第16位。

全镇工业发展迅速。2005年完成招商引资0.98亿元,同比增长39.7%;直接利用外资45万美元,出口创汇完成74万美元;新上项目28个,其中精细化工企业聚集区新入驻企业2家。聚集区完成产值5.5亿元,利税达到6600万元。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效益不断增加。2005年全镇优质小麦、花卉、棉花、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5万亩、0.3万亩、1.2万亩、0.4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以烟叶、棉花、花卉、蔬菜、胡桑等为重点的特色经济已经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其中烟叶产品税收位居许昌县前三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烟叶生产先进单位”。沿豫S237公路两侧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形成了无公害生猪养殖带,带动并辐射了全镇的畜牧养殖业。张潘镇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