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居集镇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居集镇隶属:积石山县
区划代码:622927102代码前6位:622927
长途区号:0930 邮政编码:731100
车牌号码:甘N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1.32万人人口密度:446人/km2
辖区面积:29.58平方公里
居集镇相关网站: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居集社区~001镇中心区   居集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深沟村~200村庄   深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田家村~201村庄   田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居集村~202镇乡结合区   居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茨滩村~203村庄   茨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甘藏村~204村庄   甘藏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红崖村~205村庄   红崖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业卜湾村~206村庄   业卜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强滩村~207村庄   强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劳动村~208村庄   劳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居集镇位于积石山县东南,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西面毗邻青海省循化县,南隔居集河与别藏、中咀岭乡相望,东接铺川乡,北连寨子沟、徐扈家乡,距县城17公里,距州政府临夏市31公里,辖九个行政村,80个合作社,有14个驻镇单位。耕地面积14600亩,全镇共有2543户,13188人。其中 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8624人,占总人口的67%,人均占有耕地1.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57元,全镇有民营经济企业七家,年产值1300万元。临大公路穿镇而过,集市年成交额1500万元,入学率为96%。
  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沿积石山麓有广阔的草场资源。旅游景点有"吊水峡"、香水坪、丹凤山。旅游道路畅通,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2006年4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的原则,成功拓宽改造了居集街道, 居集镇改造建设是我县城镇化进程的一个成功典范,受到省州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增强了集镇的综合服务功能。根据镇上提出的"沿路建长廊,山区攻草畜,产业创特色,集镇建市场"的基本思路,发挥区位优势,把居集镇建设成为养殖大镇、蔬菜大镇、旅游大镇、贸易大镇。
  发展规划

  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十一五"规划,也是全镇各族人民昂首阔步、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五年。为此,确定目标任务,制定好结合我镇实际的工作思路,将对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及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州、县-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抓项目,强产业,兴教育,解难题,促发展"的工作重点,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旅游业,开发劳务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把全镇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工作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按照"沿路建长廊,山区攻草畜,产业创特色,集镇建市场"的基本发展思路,凝聚民心、集中民智、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做大做强四大产业(养殖业、蔬菜产业、旅游产业、劳务产业),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一、实现的奋斗目标
  到2010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93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813万元;实现粮食总产量3807.1吨;完成农民纯收入1465.4元,巩固96%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输出劳务人员4000多人。计划生育率达到8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二、力争解决并要办好的十件实事
  1、居集----吊水峡路面进行整修改造,并进行硬化。
  2、对劳动八页路进行硬化。
  3、利用中部人饮,解决业卜湾、田家、深沟部分村社的人饮问题。
  4、解决甘藏大桥、红崖大桥、方寺大桥等7座桥梁.
  5、治理居集河床重点段。
  6、硬化田郭公路.
  7、改造居集南滨河路.
  8、硬化甘藏至红崖村社路。
  9、开发吊水峡旅游业生态建设。
  10、硬化居集镇附近的巷道20条。
  三、要抓好发展性项目工作
  1、积极争取项目,解决群众困难。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力争上2----5个民营企业。
  3、扩大深沟村大棚种植升级规模。
  4、在九个村推广新科技沼气项目。
  为了完成上述工作目标任务,镇党委、镇政府决心全力以赴抓好以下工作。
  1、全面抓好组织建设,提-部队伍素质。
  2、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力争上新的台阶。
  3、深入开展综治及维稳工作,切实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
  4、认真研究,加强与县上单位的联系,落实好提案、议案工作。
  5、切实将教育、卫生工作抓好,确保入学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