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灵秀镇港塘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港塘村隶属:灵秀镇
区划代码:350581100代码前6位:350581
长途区号:0595 邮政编码:362000
车牌号码:闽C行政级别:村

雅称“锦塘”、“锦堂”。东边与庵前相望,南边与塔前、茂厦连接,西边与晋江塘市交界,北边与玉浦一里相隔为邻。曾有一港道(后垵澳)通往泉州湾,西侧又有泉州南门外著名的七首塘之一“洑田塘”,故取名“港塘”。

港塘原先有乡官厝、里透、后垵、东庭、欧厝、庄厝、黄厝、蔡厝等村落。姓氏有陈、张、王、欧阳、庄、黄、蔡等,后来欧阳氏、庄氏、黄氏、蔡氏等逐渐外迁,如今尚有三大姓氏:陈氏始祖在元末明初由河南省固始县颍川入闽,后迁来定居;张氏始祖在明初由龟湖鳌头(今属石狮宝盖镇)迁来定居;王氏始祖随王审知入闽,元代时迁来定居。

关于张氏始祖由龟湖鳌头村迁来定居还有一个传说。据说,鳌头当时有“霞库”、“东庭”、“奈厝前”三大角落,由三个张氏兄弟繁衍而成。霞库为长房,东庭为二房,奈厝前为三房。明朝时,朝廷钦差大臣的一位马夫把马放牧在龟湖塘(族谱记载为鳌头塘)岸上,马跑去吃麦苗。村民一时怒气,争执间失手把马夫打死。朝廷闻此事大为震惊,即派兵追捕凶手。乡民们纷纷逃避,村庄被追兵放火烧毁几成废墟。若干年后,霞库乡民陆续回村,但此时大部分的地界,已由铺锦和山雅分辖,作为建房和耕地之用。外迁的乡民为了纪念祖先,即将在鳌头角落定为村落地名并沿袭至今。相传,港塘张氏始祖最早迁居塔前(如今塔前还有“东庭”这一角落,王氏族谱记载其开基妈为张氏),后迁至港塘定居。

后垵 雅称“锦安”,为王氏族人所居角落,据说宋、元时期有一渡头为“后垵澳”而得名。

妙觉 角落因有惠泽尊王(护境神)的“妙觉宫”而得名。

青石 角落因旧时地面有一块一块大青石而得名。据传,古时候惠泽尊王的“妙觉宫”建在一个叫“官地”的地方。惠泽尊王有一坐骑是头青石牛,故有“东宝珠、西石牛”之说。据说,此石牛经常到“洑田塘”中洗澡。塘水再大也无法将其淹没,而这一块一块大青石,便是那青石牛所拉的粪便。

树人 角落中因有港塘小学而得名。

狗屎巷 相传村中曾有条巷子把村落分为东西两边,巷名为“交界巷”,由于闽南方言“交界”与“狗屎”相近而演化成“狗屎巷”。

普利大通桥 位于港塘境内,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其时,正值“海上丝绸之路”兴旺时期。此地是古代石狮通往泉州府的交通要道(在港塘境内),该桥由3块石板铺成,宽约四五米,总长300余丈(100余米),共157个桥孔。桥上设一石亭,名曰中亭。据悉,中亭至霞泽73孔,至港塘84孔。在抗日战争期间,-政府恐日军向内陆入侵而采取断桥断路政策,对其每隔4孔左右桥身便撬掉2块石板,施以破坏。“0”期间,该桥遭受劫难,很多人抬走大桥的石料,大桥从此消失,唯中亭残留,中亭高约三四米,面积约30平方米。亭顶的瓦片已经多处破损,墙壁上的石条有些也掉到地上,内外两层共16根石柱。石柱上刻着“释迦牟尼佛”、“南无大势至”、“南无量寿佛”等字样。

普利大通桥又称“金锁银链桥”。传说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入侵,委派大臣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这周德兴不仅是个军事工程专家,还是个风水专家(在泉州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周德兴破坏泉州风水的传说)。当时,在港塘东边海中有一块很大的圆石,远远看去犹如一颗璀璨的宝珠,名为“金龙戏珠”,据说是个风水穴位。相传有此风水穴位,霞泽会出“天子”,港塘会出“皇后”。周德兴发现此风水穴位后,便将圆石开凿建成1座石亭。亭中有3块石碑,3尊石佛。其它的石料则劈成石板铺设大桥,名为“金锁银链桥”。风水穴位破坏后,霞泽出“天子”,其金銮殿,就变成“金银店”(加工迷信用的金纸的作坊)。闽南方言“金銮殿”与“金银店”近音,天子印也变成盖金纸的印。港塘出“皇后”(即正宫),就变成加工棉絮用的“弹弓”。闽南方言“正宫”与“正弓” 谐音。

丰年古亭 位于港塘村的西北部,始建于何时已无从稽考。据村中老者叙述,丰年古亭为古时石狮通往泉州府官道(旁有泉州南门外著名的七首塘之一“洑田塘”)的行人歇脚亭,因年代久远而倒塌。民国19年(1930年),从地下挖掘石料构件重修,石柱上遗留古联清晰可见“丰亨觇有象;年顺觉咸熙”。横眉为“丰年古迹”。后由于山川改变而位于村中,村民视其为“风水亭”。 (张德伟)

2020年9月1日,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村,港塘村榜上有名。

港塘村附近有灵秀山《铺路目录记》碑刻石狮晋江姑嫂塔朝天寺泉州港古建筑虎岫禅寺等旅游景点,有永宁太平洋牡蛎古浮紫菜甜粿石狮甜粿安海捆蹄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