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七都镇隶属:蕉城区
区划代码:350902102代码前6位:350902
长途区号:0593 邮政编码:352000
车牌号码:闽J行政级别:镇
人口数量:约2.8万人人口密度:368人/km2
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六都村
六都 旧地名。现为许厝、陈厝、飞竹三个村合称,在镇区南4.1公里,福汾公路东侧。宋代宁德设三乡十里,六都属安东乡临海里。明代设二十五都,六都下统22村…[详细]
贝河村
一条古水渠绕村而过,旧称“官浿”,故名。1979年由七都大队分出,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辖浿河、崩垅、大头坑、案坪下等4个自然村。设12个村…[详细]
大厅村
因村内有林氏大厅,故名。1979年由七都大队分出,成立大队,1984年成立村委会。在镇区西0.4公里,104国道线2188公里处北侧,距市区12公里。…[详细]
淡坪村
山上有一坪,因处高山区,有天高云淡之意,故名淡坪。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西南方7.2公里,南与金涵院后村接壤,西与石后的林下…[详细]
东岐村
在六都东部的海岸边,故称东岐。1979年成立东岐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东南3.6公里,西陂塘北侧。辖东岐1个自然村,设4个村民小组。150…[详细]
官亭村
村内原有一条官道通过,路中设有一亭,故名。1979年由七都大队分出,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辖官亭、广前、关厝3个自然村,现已连片。设10个村…[详细]
河乾村
村边有河,房屋集聚在河边上,故名。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南2.6公里,104国道东侧。辖河乾、后湾弄、秋山尾、坂头岩、瓦楼…[详细]
黄连坑村
因山上长黄连草,村下一条坑,故名黄连坑 。在镇区西南6公里。辖黄连坑头、石壁头、粗坑头、下李、陶头坑、过路坑、南傍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15户,…[详细]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普源社区
七都旧称“浦源”,今借取宋代大诗人陆游文笔源泉之意为名,故名。镇政府驻地。距市区12公里。1990年成立居委会, 2003年改为社区。背山面海,辖官亭…[详细]
际头村
因村下有一小瀑布,方言称为“漈”,故名漈头。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西北7.5公里,与八都铜镜村相毗邻。海拔128米。辖漈头、…[详细]
马坂村
地形象马头,村落在溪坂,故名马头坂,称马坂。在七都溪中游。村委会驻地。1958年成立小公社,1959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西南3.0…[详细]
牛埕村
传古时有人将牛放牧于此,后洋中人迁入建村,便起名牛程丘,后演为牛埕村。1966年成立牛埕大队,辖牛埕和黄连坑两个村,1979年分牛埕和黄连坑两个大队,…[详细]
三乐村
取“三洋店”和“乐厝”两自然村的各一字而命名。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南0.4公里,位于104国道两旁,背靠白石山。辖乐厝、下…[详细]
三屿村
村前是为七都溪与海潮交汇之处,中有三座礁石,故称“三屿”。宋代称“三屿寨”。在镇区东2公里,紧靠福汾公路2186公里处。 1958年成立大队,198…[详细]
外洋村
因村落在耕地洋面的外面而得名。1958年外洋和小溪属溪口大队,1979年分为外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西北10公里,高山顶山脚下。辖外洋、…[详细]
西林村
位于秋山尾村西部,村后原有一片原始树林,故名。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西南3.5公里,104国道西侧。辖西林、盘山、牛埕、水…[详细]
西陂村
宁德有两湖,在西为西陂,也称赤鉴湖,村委会地处西陂,故名。1980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在镇区东南6.8公里,西陂塘堤西北侧。辖碑头、桥头…[详细]
小溪村
以村前有一条溪,故名。因世居彭姓,曾名彭溪。1958年小溪和外洋属溪口大队,1979年分为小溪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位于镇区西南13公里。辖小溪…[详细]
黄厝村
村以黄姓聚居,故名。1979年由七都大队分出,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辖黄厝、塔兜2个自然村和三峡移民长宁新村。现黄厝、塔兜现已连片。设14个…[详细]
北山村~201村庄
北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七都镇位于宁德市蕉城区东北部,距城区15公里,总人口2.8万,地域面积76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居),是宁德市唯一的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蕉城区潜在工业腹地。七都镇社会服务联动网服务中心于2002年初成立,由农技、经管、茶技、水技等10多个涉农部门组成成员单位。三年来,共成立了六都草莓、七都龙眼、官亭竹编、南阳养殖、北山中草药等农业协会5个;建立了10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确定了21 户生产经营户作为示范大户,3个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同时,中心还将信息网络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级和企业,在六都、北山、官亭竹编厂建立了信息服务中心。

近年来,七都镇联动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在服务“三农”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

第一,龙眼协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去年是七都镇龙眼的丰收年,全镇龙眼产量达10多万担,创历史最高。可能出现的龙眼积压、甚至象广西荔枝一样烂在枝头的问题,龙眼销售成了压在七都镇党委、政府和人民的心头上的一块石头,可以说是“枝头沉甸甸、心头沉甸甸”。 面对这种不利形势,镇联动中心采取多种办法,多渠道积极配合做好龙眼销售工作。先后联系了福建日报,闽东电视台、闽东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提高七都龙眼知名度,吸引客商采购同时积极寻求帮助,利用市、区委组织部、科技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到镇调研的机会,要求协调蕉城区、周宁县等县市在上海成立的驻沪党委关系,请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宣传,理顺关系,为七都龙眼进入上海市场创造条件。同时多次召开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座谈会,号召他们通过亲戚、朋友等关系,做好龙眼销售;依托龙眼协会号召果农加大龙眼果期管理,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心提供1000多公斤优质龙眼,派专人与蕉城区有关单位一道赴青岛进行商品推介;派员与营销人员一道携带“三都澳龙眼”的宣传材料和龙眼样品,分赴浙江、江苏、上海、青岛、天津等省市了解市场行情,联系销售渠道。针对七都龙眼中存在一部分残次等级龙眼,不易销售这一实际,中心积极联系引进加工企业,与广东豪夫曼酒业有限公司、漳州罐头厂等企业的合作取得一定成效。此外,还建立了龙眼当天本地销售行情通报制度。.

2016年5月3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七都镇为第五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