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环秀街道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环秀街道隶属:即墨区
区划代码:370215001代码前6位:370215
长途区号:0532 邮政编码:266000
车牌号码:鲁B行政级别:街道
人口数量:约5.7万人人口密度:1913人/km2
辖区面积:29.8平方公里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后东城村
后东城村 村庄由来 明朝永乐年间,汪先福祖先到此安居建村,继之迁来、吕、王、宫、于等姓搬来居住。村名的起源据说时在村南要建县城。因…[详细]
磨市村
磨市村 村名由来 由于周边的石坑村、大庙山、东城山、马山等村庄出产石磨到本村来卖,逐步将村中庙后至庙西的街道发展成买卖石磨等石器的…[详细]
后南庄村
后南庄村 村庄由来 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阎姓从云南迁来在南庄北0.3公里处立村,称后南庄。《即墨县乡土志》标有此…[详细]
前南庄村
前南庄村 村庄由来 在三里庄西偏北1.5公里处。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胡家村胡姓一支迁至此地立村,因位于故里之南,…[详细]
李家西城西村
李家西城西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西南5.3公里,墨水河南岸。据《张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张氏立张家西城,系因地处西…[详细]
李家西城东村
李家西城东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西南5.3公里,墨水河南岸。据《张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张氏立张家西城,系因地处西…[详细]
冢子头村
冢子头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南偏西2.6公里处。据《江氏族谱》载:明嘉靖时(1522-1566),江氏来此地立村。因村南村北各临一…[详细]
傅家庄村
傅家庄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东南0.6公里,墨水河西岸。据此村关帝庙碑载:唐朝(公元618-907),傅姓居此立村,称傅家庄。后王…[详细]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郭家巷村
郭家巷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南0.5公里,墨水河南岸。据《即墨杨氏家乘》中附载之“郭琇墓志铭”:郭氏:“其先青州人,明永乐中(14…[详细]
三里庄村
三里庄村 村庄由来 在县城东南5公里,大庙山南麓。据《李氏族谱》载:明洪武时(1368-1398),籍异宗别的三家李姓逃难至此地立…[详细]
大韩村
大韩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西南2.5公里,墨水河东岸。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韩姓兄弟二人由云南迁至此地立村。兄所立村称大韩…[详细]
小韩村
小韩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南偏西2.5公里处。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韩姓兄弟二人由云南迁至此地立村。弟所立村称小韩村。李姓…[详细]
东兴家疃村
东兴家疃村 村庄由来 在三里庄北偏西3公里处。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尹姓最早定居于此,至清嘉庆时(1796~182…[详细]
河南村
河南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时(1368-1398),宫姓一支自云南迁于墨水河支流土桥头河之南,三里庄西南约0.25公里处立村,称河南…[详细]
烟台前村
烟台前村 村庄由来 在三里庄西2公里处。1959年兴建石棚水库时,张家土桥头、秦家土桥头各有部分迁此地建立新村,因在烟台岭之前…[详细]
前东城村
前东城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南偏西5公里处。据《林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1404),林氏奉旨从福建迁至东城。传说在此以前,曾有汪…[详细]
张家土桥头村
张家土桥头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南3公里,石棚水库西岸。据传:元末,战乱灾荒频仍。民不聊生,张氏兄弟漂泊至今土桥头西岸立村,因东临…[详细]
西兴家疃村
西兴家疃村 村庄由来 在三里庄北偏西3公里处。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尹姓最早定居于此,至清嘉庆时(1796~182…[详细]
石棚子村
石棚子村 村庄由来 在三里庄西北3公里,石棚水库东岸。据传:此村原处有一块棚状巨石。清顺治时(1644-1661),黄、迟两家迁来…[详细]
南叫儿埠村
南叫儿埠村 村庄由来 民国以来,东叫儿埠发展扩大,解、赵两家又各成聚落,原解姓所居区段改称南叫儿埠。 政区人口 全村有…[详细]
西山前村
西山前村 村庄由来 在三里庄南偏西2.3公里处。据传:明万历时(1573~1619),江姓立村于训虎山南麓,称山前村。后来,村庄扩…[详细]
东山前村
东山前村 村庄由来 在三里庄南偏西2.3公里处。据传:明万历时(1573-1619),江姓立村于训虎山南麓,称山前村。后来,村庄扩…[详细]
国建村
国建村 村庄由来 石坑在三里庄西北1.5公里处。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王姓由云南迁来,原村北有一个采石坑,取村名…[详细]
石泉村
石泉村 政区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积195亩。2006年,全村共有180户,总人口为545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18人。 经…[详细]
林家土桥头村
林家土桥头村 村庄由来 在三里庄西北2公里,石棚水库东岸。据传: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尹姓来土桥头河东岸立村。因原处地临土桥…[详细]
西柞树庄村
西柞树庄村 村庄由来 在三里庄南0.7公里处。据《王氏族谱》载:明洪武时(1368-1398),王姓迁来此地定居,村东有一片柞树,…[详细]
塔元头村
塔元头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东南2公里,墨水河南岸。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江姓、朱姓迁此地立村,因西临塔院寺,故称…[详细]
庙头村
庙头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南偏西3.5公里,墨水河东岸。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张、史、杨、萧四姓迁来此地立村,因村…[详细]
王家庄村
王家庄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西南2.8公里,墨水河东岸。据传:明嘉靖时(1522-1566),王姓从莒县迁来此地立村,称王家庄。《…[详细]
孙家官庄村
孙家官庄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南2公里,石棚水库拦河坝外。据《孙氏族谱》载,自汉以来,孙氏即世居于此。自明天启时(1621~162…[详细]
王家官庄村
王家官庄村 村庄由来 据传:明末,王姓迁至孙家官庄西0.3公里处立村,附庸邻村,称王家官庄。 政区人口 2006年,全村…[详细]
花园村
花园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东南0.6公里处。据传:明末,兵部尚书黄嘉善之女嫁城南江姓。黄在江家门前修一花园作为陪嫁,后即名村为花园…[详细]
窑上村
窑上村 村庄由来 在三里庄西北0.25公里处。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宗姓来此地立村,因村前筑窑烧砖,取村名窑上,1…[详细]
国家泊子村
国家泊子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南偏西4公里,烟青公路东侧。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宫、薛两姓来此地立村,因东临水泊,…[详细]
胡家村
胡家村 村庄由来 在大同街南0.8公里处。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胡姓从云南迁来此地立村,称胡家村。《即墨县乡土志》…[详细]
东叫儿埠村
东叫儿埠村 村庄由来 在三里庄东南2.5公里处,系训虎山东一丘埠,即“童恢训虎”故事中,失子老妪悲怆呼喊之处。据传:明洪武时(13…[详细]
东柞树庄村
东柞树庄村 村庄由来 在三里庄南0.7公里处。据《王氏族谱》载:明洪武时(1368-1398),王姓迁来此地定居,村东有一片柞树,…[详细]

街道名由来 因即墨城南城门而得名。即墨城为隋代所建,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274年)扩建,城以土筑,开南、东、西3门,南曰“景岱”。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重修城池,易土以砖,因即墨城南面处在秀美山川的环抱之中,改题南门旧额为“环秀”。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环秀街道办事处辖38个行政村,总人口56965人,其中男27937人、女29028人。总面积2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公顷。2006年全街道完成生产总值56.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326万元、38.38亿元和18.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37.71%和23%。地方财政收入9207万元,财政支出3743.6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00pxpx4元,比上年增加893元。

农业 2006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670万元,其中农业148万元、林业65万元、牧业457万元。粮食总产552吨,下降22.4%;花生总产157吨,下降46.3%;蔬菜、瓜类总产114吨,下降64.7%;水果总产89吨,增长2.3%。大牲畜年末存栏362头,猪年末存栏1777头、年内出栏2059头,家禽年末存栏7万只、年内出栏1.6万只。

工业 2006年全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36.35亿元,增长20%。限额以上工业企业81家,工业总产值(现价)11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现价)104亿元,固定资产小计8.2亿元,资产合计34.53亿元,负债合计19.83亿元,利润总额14.19亿元,利税总额16.74亿元。限额以下工业企业1094家,工业总产值(现价)26.33亿元,销售收入21.29亿元,上缴税金3962万元,利润总额6703万元,资产总计1.12亿元,负债总计5527万元,实收资本2265万元。

招商引资 2006年全街道引进外资企业17家,共有外资企业106家,商务部统计实际到位外资2799万美元,外管局到位外资805万美元;引进内资企业56家,实际利用内资4.6亿元;出口创汇2.65亿美元。

各项社会事业 2006年全街道有初中2所,小学9所,共有在校学生4546名;幼儿园22所,入园幼儿2143名。有卫生院5所,医疗室(站)64个。人口自然增长率4.87‰,计划生育率99.84%。

环境建设 2006年,街道党工委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街道区位、推进城市化建设为目标,硬化道路面积10余万平方米,铺设雨水和污水管道8000多米,浆砌排水沟6000多米,完成了环秀小学东路、张家土桥头进村路、石棚水库周边道路、西山前进村路等南域5.1万平方米的道路建设工程,构筑起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同时,加大了对重点区域和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先后对墨水河岸庙头段、石棚水库坝下坡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美化,实施了16个城中村改造,清理和拆除了湘江一路东段、城南小学、市南中学等处的乱搭乱建和占路摊点;完成了泰山一路拆迁,整修村庄街道22万平方米、修砌排水沟1.4万米、铺设雨、污水管道7600米、修筑河坝和引洪道1450米,绿化2万多平方米,圆满完成了11个库区移民村庄的“三通二保一环卫”目标;新建了39个垃圾中转站,在张家土桥头新建了大型压缩式中转站,填置了垃圾运输车,充实了村级环卫队伍力量,街道环境水平大幅提升。

园区建设 着眼加快与青岛市区的对接和增强环境竞争力,按照“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多元投入、集聚产业”的原则,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2006年在金山项目区又增修了3条宽8米总长1000米的水泥路,在东城山及周边新修6条总长8.3公里,总面积9.3万平方米的园区道路,进一步拓展了“两山”项目园区的路网,使得整个园区四通八达,有力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拓宽了经济发展空间,搭建起招商引资的承载平台。年末金山项目园已有30家企业落户,总投资3.2亿元人民币;东城山项目区也签约了15个项目,占地3005亩,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

民心工程建设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问题为切入点,着力实施富民利民的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围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年内新建成了8个村级文化大院,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200户,改造了11个库区移民村庄3373户的自来水。围绕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就业安置工程,全年培训劳动力1600人,转移1100人,办理就业备案和就业指导1200多人。围绕改善办学条件,增加了教育设施配套建设资金投入,建成了市南中学语音教室、三里庄小学多媒体室,完成了一批中小学校的设施配备和环境改造,实行了奖学金制度,中考综合考评取得全市第二的好成绩。围绕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新建了16处、改建了19处“四室齐备”的农村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和村庄拿出60多万元补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8000余名城镇无医保居民办理了合作医疗,救助大病医疗对象51名,计生为妇女健康查体2.5万人次。围绕提高-救助保障,街道和村庄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为4616名农民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的街道中心敬老院,为6户家庭无房和危房残疾人新建和修缮了住房,为165名残疾人办理了劳动技能康复专项补助,为64名贫困家庭的大、中、小学学生发放了助学金;深入开展了“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对455户困难家庭、优抚对象等进行了帮扶,为201人办理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为893名8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体检补助。围绕移风易俗,大力提倡厚养薄葬,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占地20亩的大庙山怀念堂,该怀念堂能够容纳1万余个骨灰盒;后东城村也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可容纳3000余个骨灰盒的怀念堂。这两个怀念堂的建成,为殡葬习俗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末已有1200余个坟墓迁入了怀念堂,腾出可利用土地100余亩。同时,认真落实了上级农业税减免、小麦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这些民心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农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形成了全街道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建设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卓有成效地开展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起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举办多次干部集中培训班,提高了镇村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明显增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集中解决了8个村庄连续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问题,适时调整了5个村庄的党支部班子成员,实施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规范化管理,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年内涌现出即墨市级先进党支部和“五个好”党支部15个。完善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督查考核”三位一体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和层级清晰的责任体系,在全街道形成了千方百计抓落实、全力以赴搞突破的良好发展氛围。

加工大户~青岛亚是加食品有限公司 青岛亚是加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成立于1994年10月,位于即墨烟青路300号,占地30.12亩,拥有职工500余人,注册资本573万美元,资产总额1.95亿元。该公司以加工生产冷冻蔬菜、水产品、农副土特产品、调理食品为主,其中75%左右的产品出口日本。006年加工蔬菜、水产等1万余吨,实现销售收入3.07亿元人民币(其0口收入2.21亿元),盈利1250万元,上交各种税金1100万元。该公司从“严格质量求信誉,科学管理促发展”的理念出发,在生产上从原料的最初种植、养殖到收购加工,实行一条龙管理,确保原料环保,产品一流;在内部管理上,实行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率先使用各种先进的管理软件,为工人缴纳养老劳动保险、住房公积金,充分调动了工人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即墨信义中学旧址

即墨信义中学旧址位于即墨市环秀街道,年代为1928至1930年。2015年6月23日,即墨信义中学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