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淘宝村[39]
2021年淘宝村[39]
重镇推荐
世界地名
A级名录
中国游
环球旅行
全国特产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长三角十大古镇
陕西文化旅游名镇
广东四小虎
中国最富20座中小城市
成都市重镇
新疆重镇
宁夏重镇
青海省重镇
甘肃省重镇
陕西省重镇
西藏重镇
云南省重镇
推荐
亚洲
日本
韩国
泰国
马来西亚
越南
印度
伊郎
马尔代夫
欧洲
德国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英国
瑞典
比利时
美洲
加拿大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近日,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村、淘宝镇名单。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1521、枫洋四村
枫洋四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00203。
1522、崎头村
崎头村别称崎头张,雅称奇豪。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23千米,潮州火车站西1千米,古巷镇人民政府驻地西2千米。属古巷镇。人口819人(其中非农人口704人)。明朝初年,福建莆田张氏来此创村,因村地处平原,而地势较周围高,且多坎,故名崎头,雅称奇豪。又因多张姓,又称崎头张。聚落呈混合状分布,建筑为灰沙土夯墙瓦木结构平房,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原有耕地300多亩,因建设潮州火车站,耕地大部分被征用,仅剩2
1523、孚中村
孚中村俗称埔中。片村,含大乡、北厝、饶埔、孚梓寨4个自然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24.7千米,古巷镇人民政府驻地东1千米。属古巷镇。人口7054人。因村位于丘陵地带中间平坦开阔地,故俗称埔中。因“孚”与“埔”音近而雅,故写成孚中。据《黄氏族谱》载:“其祖先于宋度宗年间(1265—1274年)由福建莆田迁此时,已有郭、袁、张、杨等姓居住。”聚落呈混合状分布,建筑以灰沙土夯墙瓦木结构平房,部分钢筋混凝土
1524、福庆村
庆村俗称北径。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25.2千米。古巷镇人民政府驻地东O.5千米。属古巷镇。人口3941人。因村北有三山,村民由小径往山后垦荒种植,故称北径。后世子孙深感福林公择福地建寨,诚堪庆幸,遂雅称福庆。据《蔡氏族谱》载:”其祖先原为福建莆田桃李园乡人,元兵攻宋时,随宋帝呙南渡广东,遂定居于海阳县归仁都北径。”聚落沿古竹公路两侧呈块状分布,路东为新居,路西为旧居,建筑为灰沙土夯墙瓦木结构平房,部
1525、横溪村
横溪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28.5千米,古巷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3.3千米。屑古巷镇。人口4169人。因村前鹰溪山下有一条自北而南从村前横流的小溪,故名。创村于明末,最早为吕氏夫妇从浙江金华县到此定居。有“未有横溪乡,先有吕、刘、章”之说。以后陆续有刘、章、蔡、郑、张、林、阮等姓迁入。现居刘、章、张、吴等姓。聚落呈混合状分布,建筑多为贝灰沙土夯墙瓦木结构平房,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有耕地1776亩,
1526、登塘村
登塘村,登塘村创于宋代,创乡初期有陈、林、雷、彭、张,董、郑、王、许、杨等姓,至今尚有柯、郭、林、宋、章、彭、许、李、苏、杨等姓为主,因居住集市墟址,商贾来往,历代还有个别姓氏在此定居,现该村边缘,如东面官仔龙,尚有较大面积村落遗址,西面的旧寨头(即寨顶),据传为董姓居住村寨,至今遗迹残存。2006年12月,全村5826人。位于登搪镇南部,村的北侧为登塘墟,东南面1公里处接古巷镇高美村,南有凤地山
1527、白云村
白云村,白云村创于明朝末年,因村后有白云山而得名,东距登塘墟2公里,东南与笔埔村隔溪相望,西与揭阳县云路接攘,西面靠山,东南为小平洋,有简易公路通登塘墟,村落呈块状,面积0.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580亩。2006年12月,全村1316人。创乡时由饶平三饶大树下陈、叶郎舅两家迁居而来,至今两姓俱存,陈姓发展较快。历以农、林业为主,主种水稻,甘薯。山地种杉、松、竹、生柑、茶叶、菠萝、杂果。1975年建
1528、东门村
东门村属凤塘镇,在镇政府东侧,因地处凤塘片村东面,故名。由东门、韦厝二个自然村组成,东与枫溪镇沟尾谢村接壤,西南分别与南门、大埕交界,北面与浮岗隔溪相望,据《陈氏族谱》载:南宗绍兴丙寅年,陈姓承凤公迁入创乡。以农为主,荔枝为当地特产。
1529、南门村
南门村属凤塘镇,在镇政府东南面,因地处凤塘片村南而故名,东北与西面分别与东门、大埕接壤,南面跟南陇村赖厝相连,南宋绍兴年丙寅年创乡。全村以农为主,主种水稻、地瓜,兼种花生、甘蔗、柑桔等,南门荔枝以肉厚核小,甘丰如蜜闻名远近,是当地特产。
1530、大埕村
大埕村属凤塘镇,在镇政府西北侧,由大埕、凤林二个自然村组成,西与盛户苏巷交界,南至大池,北跟凤岗村接壤,南宋绍兴丙寅年创乡。以农为主,主种水稻、地瓜,有制作陶瓷的传统工艺,工副业十分发达。
1531、浮岗村
浮岗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21.1千米,凤塘镇政府驻地东北1千米。属凤塘镇。人口1684人。居阮、刘、谢、陈4姓。因村四周溪流环绕,象浮在溪港中的山岗,故名。聚落呈混合状分布,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237亩,农业种植水稻、甘薯。工业有陶瓷、彩瓷、贝灰、砖瓦等厂,还---有塑料粉碎、石米加工、汽车修配等。有小学1所,医疗站1所,溪港可通航,安揭公路从村北经过,广梅汕铁路货运站在村东。
1532、凤岗村
凤岗村潮安县凤塘镇凤岗村有461户,人口2038人,耕地面积400.22亩,历史上凤岗村是以粮为主的纯农地区,近年来,凤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以党在农村的政策为指导,利用传统手工业优势,积极发展工副业生产,兴办村企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积极改善乡村投资环境,投入85万元修桥铺路,投入45万元建设老人活动中心,又建设凤岗学校及增设其他福利设施,今日的凤岗旧貌变新颜。
1533、泮洋村
泮洋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19.8千米,凤塘镇政府驻地东南2.4千米,青麻山在村南,属凤塘镇。人口1865人,明末创村,多姓聚居,因村原地势低洼,春夏二季,常呈汪洋一片,而得名泮洋。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贝灰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978亩,农业种植水稻、甘薯。工业主要有机砖厂、陶瓷厂等,副业有抽纱、养母猪、肉猪、三鸟等,有小学、医疗站各一所,有镇道从村北面经过。
1534、吉林村
吉林村俗称吉篮,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1836千米,凤塘镇政府驻地东南2.5千米,乌洋山在村东北,属凤塘镇,人口1389人,明末创村,因村原周围多树林,取吉祥之意,得名吉林,又因“林”与“篮”古潮间同读,故俗称吉篮。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三合土夯墙木结构平方,有耕地681亩,农业种植水稻、甘薯。工业有陶瓷厂、彩瓷厂等。有镇道从村北面经过可通潮汕公路。
1535、双岗村
双岗村片村,含双岗陈、双岗涂、塘边3个自然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19.1千米,凤塘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乌洋山在村东南,属凤塘镇,人口1944人,明末创村,陈氏先居塘边,后发展而迁入双岗,称双岗村,
1536、淇园村
淇园村淇园村位于凤塘镇西南部,与揭东县只一溪相隔,分为7个自然村,全村现有人口3800多人,0员63名,党小组7个,支委5名。近几年来,淇园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围绕中央和省委提出的“五个好”目标,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转变观念,务实工作,与时俱进,促进全村经济持续发展,两个文明建设成绩喜人。200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207
1537、盛户村
盛户村属凤塘镇,距镇政府西面1.5公里,由刘畔、刑厝、盛户三个自然村组成,东至大埕,西至堀尾市与东和村毗邻,南至沟头村,北至和安寨连接凤林村,以农为主,主种水稻,盛产甘蔗、地瓜。以养猪、养鸭、养鱼为副业。
1538、徐陇村
徐陇村徐陇村,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西0.5公里,东连集镇,西望仙庭,南接东陇,北与田墩,陇美为邻,潮汕公路贯穿村南村北,浮洋车站座落于村东。面积1.3平方公里。主村徐陇聚落呈长方形块状,南北走向约0.5公里,新宅区多向潮仙公路东侧发展,与集镇相连。宋末立村,明中叶,徐氏始祖古陇由福建蒲田县乌分门楼石榴花丛脚迁此,为纪念始祖故名徐陇。初还有扬、毛、柯、石诸姓,后尽外迁。村民除务农外,以锯角梳、打
1539、洪巷村
洪巷村洪巷村由洪巷、陇头李、陇头方、宫后黄4个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位于浮洋镇政府北侧,与浮洋集镇相连。东界木井,东南与福洞为邻,西接潮汕公路,北望乌洋。面积1.24平方公里。聚落呈块状。主村洪巷,始祖玉田系宋末潮州“推官”天宠公之孙,任潮州“屯军务”职。初定居于凤塘镇洪巷邢乡,后迁创于此。因洪姓,为不忘祖共工氏,以共己二字相叠为“巷”而故名。初创村时,村中已有陶、张、蔡、辜、卢、宋、黄、王
1540、潘刘村
潘刘村潘刘村,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北4公里,位于韩江西岸,东距护堤公路0.8公里,东南与新安为邻,西界草庵,西南与高义相连,北与枫溪镇东田村接壤。聚落呈方形块状。村居潘、刘二姓,均系明初创村,又同是福建蒲田县金城巷迁此。部份潘姓来自本镇南门桥村,潘姓先创于刘姓,故称潘刘。潘刘地处韩江边缘,多洪患。清咸丰二年至六年(1852~1856)村东侧韩堤连年溃决,临堤被冲成二个大潭,两潭相距数百米。上
1541、福洞村
福洞村福洞村又称方家洞,由福洞、宫边、寨上、林厝后四自然村组成。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1公里与龙湖陈陀村交界,西北与木井接壤,南一公里为颜厝,北与树下村为邻。聚落呈块状。主村福洞。居方、陈、林、张四姓,方为主姓。主村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创村,初居陈、黄、曾、王、谢、朱、杨、张等姓。相传南宋期间有一蝴蝶洞,故定名福洞。方姓于明弘治末年(1505),由福建蒲田迁此定居,后改名方家洞。
1542、乌洋村
乌洋村乌洋村,古称凤翔村。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北3公里,在潮汕公路北段东侧,东邻三胜,南与韦骆接壤,西界西郊和凤塘吉林塘边二村,北与枫溪西边、英塘、洋头相望。聚落呈块状。明代陈氏衍庆堂由福建蒲田迁此创乡,以始祖风翔故宅,因境内有乌洋山,后以山名村。初居刘、毛、何、许、肖、蔡、程、林、李、黄、陈等十余姓,后除陈、黄、林三姓外,他姓尽外迁,现陈为主姓。古属海阳县大和都,1914年属大和区古洋乡,建
1543、西郊村
西郊村西郊村,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北偏西3公里,位潮汕公路西侧,东北与乌洋接壤,西邻桥湖及凤塘吉林村,南与佃厝交界,北背乌洋山,面积1.13平方公里。聚落呈长形块状。村以一巷之隔,居陈、唐、洪三姓,明嘉靖年间(1225~1266)先民由福建蒲田迁此。初居12姓,后诸姓外迁,至清末仅存三姓。古潮州溪曾有支流西折于现西郊村南,人称西沟。故创村时以此名村,后改西郊。古属海阳县大和都,1930年并区属
1544、三胜村
三胜村三胜村,古称荫亭,后称三圣,属潮州市浮洋镇。距镇政府东北三公里,东距枫溪镇田东村l.5公里,西接乌洋,南界韦骆,北一公里与枫溪洋头、全福二村相望,面积0.62平方公里。元代创村,先民从福建蒲田迁此。原有陈、杨、曾、郭、王、方、郑、许、池等姓混居,称荫亭村。后他姓外迁,只存陈、杨、曾、郭四姓。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齐鸣古庙”和”广福庵堂”。庙中供奉唐代死节忠臣,唐肃宗追封张、许“
1545、市头村
市头村是龙湖镇人民政府所驻地,与市尾村合称龙湖村,古称塘湖寨,旧志称龙湖市。东靠韩江,西与鹳巢村接壤,南接市尾村,北与三英村毗邻。人口6000人。北宋时创乡。因乡东临韩江。西、南、北三面池塘环饶,故名塘湖。明朝嘉靖后改名龙湖,后由于行政区域划分,分为市头、市尾二个行政村。该村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明、清尤甚。该村(含市尾)历代科举中举人16名;中进士1名,其中姚宏中为宋嘉定七年(1214)一甲进士第
1546、下阁村
下阁村下阁洲村,原名凤阁洲下村。1914年以前为海阳登隆都之一村。明末创村。相传创村时此地是一片韩江冲积沙洲,为凤凰栖息之洲。故名。距龙湖镇政府2公里,东邻韩江,护堤公路从村东经过,聚落呈块状。人口3197人。耕地700亩,主种水稻、甘茨、香蕉、花生,工副业有陶瓷、抽纱、竹器等。2005年工农业总收入9932万元,外贸出口600万美元,上交国家税收200多万元,人平收入4279元。其中陶瓷产业是全
1547、阁一村
阁一村阁一村又称郑厝,与阁二村合称上阁洲村。上阁洲村原名凤阁洲上村。明嘉靖年间创乡,1914年前为海阳县登隆都之一村。相传,创乡时该地是一片韩江冲积沙洲,为凤凰栖息之洲,故名。在镇政府以北2.5公里,东邻韩江,护堤公路从村东经过,北通潮州,南通汕头,聚落呈块状。人口1891人。有耕地346亩,主种水稻、甘茨、花生、香蕉。是传统竹艺生产专业村,相传已有四百多年的生产历史。产品达二百多种,远销欧、美和
1548、阁二村
阁二村阁二村与阁一村合称上阁洲村,东邻韩江,北邻阁一村,南邻下阁村,西东升村,现有耕地面积630亩,人口3016人,是传统竹艺生产专业村,相传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农业以种植水稻、花生、甘茨为主,工副业以陶瓷为主,竹器为辅,同时兼珠绣、服装、食品生产。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350万元。
1549、塘东村
塘东村塘东村,在镇政府北面4公里处。北与浮洋镇隔界,由塘东大自然村中的上蔡、下蔡、方厝、上舒、下舒、土头和陈陀、曾厝二个自然村组成。因其位于塘畔之东,故名为塘东。明代创村,先祖来自福建莆田和江西晋阳。有蔡、方、舒、陈、曾等姓氏。1914年以前归属海阳县登隆都。聚落呈带状,多保留清代及民国建筑。全村有耕地1556亩,人口4852人。主种水稻、甘茨、黄(红)麻。畜牧业以养猪、养三鸟、养鱼为主,工副业有
1550、银湖村
银湖村银湖村,位于龙湖镇西北部,人口5033人,主姓吴,相传宋末元初先有蔡、曾、刘等姓氏的居民在此定居,古称院上乡,1914年以前属海阳县隆津都奇古代人物有明万历举人吴悦,官至知州奢聚落呈块状公布,多保留清代建筑。村西一公里处通潮汕公路,东邻龙湖,西连浮洋大吴,北靠湖边,南接鹳巢,总面积2.5平方公里。系我市著名侨乡之一,旅居海外华侨近1万人。主要分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
1551、鹳四村
鹳四村鹳四村位于龙湖镇西侧,潮汕公路和镇道龙鹳路贯穿该村,道路四通八达。全村总人口4112人,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8亩。传统农业农业以种植生柑为主,改革开放以后,除传统的生柑和水稻外,积极发展花卉、水果、蔬菜和养殖业。工副业以抽纱、服装、陶瓷、珠绣为主,较具规模的企业有辉地陶瓷工艺厂、金华食品腌制厂、银格制鞋厂和忠日染厂等。2005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2000万元。
1552、远光村
远光村原名石鼓,由石鼓、沟头两个自然村合成,1956年,建生产合作社时,定社名为远光,意为建合作社意义深远,前途光明。后沿用为村名。石鼓村创建于南宋末年(距今约800年),始祖林岩泉公从福建省莆田县德安乡石狮巷石鼓村到此创乡。为纪念先祖,故取石鼓为村名。沟头村俗称沟头杨,创建于南宋末年,杨氏始祖林岩泉公从福建省莆田县携眷到此搭屋定居时,因屋前有一条大水沟,故以地形取名沟头。远光村在金石镇北侧1公里
1553、湖美村
湖美村由湖美、下尾(厦美)、卢畔(厦美卢)三个自然村合成,现有陈、许、卢、郑四姓定居。四姓创建的年代不一,湖美始祖敦斋公于宋末从福建省莆田县石狮巷石榴花脚迁移而来,因村南面有一银马湖,先祖在湖的尾端定居创乡,故取名湖尾,因文字书写习惯“尾”为“美”,故称湖美。下尾又称厦美,有郑、许两姓世局,先祖先后从福建莆田县迁移至此。卢氏始祖学士公自宋末从福建省莆田迁此定居,以姓取村名,故为卢畔。湖美村为本镇侨
1554、潘厝村
潘厝村由潘厝(昔称西林潘)、前山、石门(昔称蔡厝)、黄斗陇四个自然村组成。各村均创建于宋朝末期,从福建省莆田县迁移至此定居。本村先贤有明嘉靖十四年石门村人蔡大用(进士)官授御史,明嘉靖二十八年潘厝村人潘璘,历官泉州府通判、沾益州知州。潘厝村在金石集镇西北侧0.5公里处,东北与远光村、古楼村、湖美村接壤,西与沙溪镇西林村交界,南隔一小溪与仙都村相望。全村聚落呈点状分布,面积1.04平方公里,以农业为
1555、龙下村
龙下村(又名龙阁。俗称陈厝陇),是一个单独的自然村,全村都姓陈,陈氏始祖自宋末从福建省莆田县井水乡迁移至此定居。龙下村西与金石集镇只有一溪之隔,西北望远光村,东南毗邻下陇村。全村面积1.33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耕地多为潮泥田,宜种植水稻、甘茨、甘蔗、生柑、蔬菜等经济作物。改革开放以来,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产量分别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通过调整生产布局,部分水田改种经济作物,来发展乡村经济。同时,服
1556、下陇村
下陇村(原名霞陇)是一个单独的自然村,林氏始祖林光佑公自宋末从福建省莆田县西河乡迁移至此定居。因地处低洼、村面朝东,清晨云雾闪照、取名霞陇。又因“霞”和“下”谐音,故而称为下陇。下陇村在金石集镇东侧1公里处,东离潮汕公路300米,西毗邻龙下村,东南与东凤镇新大陇、龙湖镇鹳巢村的耕地相连,西南与辜厝村、田头村、厂头村田园连接。以农业为主。土壤大部分属潮泥田,宜种植水稻、甘茨、花生、生柑等经济作物。下
1557、田头村
田头村是一个单独的自然村,全村都姓黄,始祖黄学士公自宋末从福建省莆田县石狮巷携眷来桑浦山后的田心顶头定居,取名田头。后因此地僻人稀而迁至距原地8公里处的平川(现村址)另建村落,仍用原名。明崇祯年间,村人黄印心官授北京南城兵马司正史之职,告老归林后在家建“积厚堂”;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村人黄乃贞授例入贡,官授甘肃省凉州府正堂,因奉旨治理黄河有功,任满加封奉政大夫,追封三世界、,建府于本村
1558、厂头巷村
厂头巷村是一个单独的自然村,全村都姓吴,始祖吴菊恩公自明嘉靖年间(约公元1526年)从揭阳县锡场携眷来此定居创村,因村址的主巷头正面有一口古井,故而取名井头巷,后因“井”和“厂”发音相似,久而称为厂头巷。这里是大革命时期0潮安县委吴均炎烈士、妇委张两娇烈士夫妻的故乡。厂头巷村在金石集镇东南侧1公里处,东距潮汕公路1.5公里,西北与龙下村,下陇村接壤,西南隔一小溪与翁厝、赖厝、廖厝等村相望,东侧毗邻
1559、辜厝村
辜厝村有辜厝(即“大寨辜”)、南埔黄(俗称“大路顶黄”)两个自然村,有辜、黄、洪、庄、吴等姓,辜厝为主姓。辜厝先祖辜氏于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由福建省莆田县迁居桑浦山王埔肚,后因地僻人稀而迁居现村址,以姓取村名,称为辜厝,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村民遵祖训,明礼仪,传统产业为木器制品,素有“鲁班工艺之乡”之美称。辜厝村在金石集镇东南3.5公里处,东离潮汕公路大寨车站0.5公里,东南与彩塘镇和平村
1560、陈厝巷村
陈厝巷村由陈厝巷和寨尾沟二个自然村合成。陈厝巷始祖陈松门公,自宋末从福建省莆田县携眷来此定居,为纪念先祖,故取名陈厝巷。寨尾沟昔时称潘厝巷,始祖潘德林公自南宋末年,从本市庵埠镇潘陇村移此居住,因住地处大寨之末,四周有沟,故取名寨尾沟。陈厝巷村在金石集镇东南侧2.5公里处,潮汕公路大寨车站离村东侧0.8公里,东北与辜厝村接壤,东南与彩塘镇和平村交界,西畔邻黄厝巷村。全村面积0.5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
[上一页]
[第一页]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