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景网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 重镇推荐
  • 世界地名
  • A级名录
  • 中国游
  • 环球旅行
  • 全国特产
  • 名人大全
推荐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西藏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全部
推荐长三角十大古镇陕西文化旅游名镇广东四小虎中国最富20座中小城市成都市重镇新疆重镇宁夏重镇青海省重镇甘肃省重镇陕西省重镇西藏重镇云南省重镇
推荐亚洲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 越南印度伊郎马尔代夫欧洲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 英国瑞典比利时 美洲加拿大大洋洲澳大利亚全部
推荐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柬埔寨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埃及乌克兰新西兰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 1、广东省

    1、广东省
    东华山风景区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海岸线总长3368公里,岛屿众多。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等。最长的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长2122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广东作为中国文化的交融点,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而独具多元文化的奇幻
  • 2、山东省

    2、山东省
    青岛海滨风景区   山东简称“鲁”或“齐鲁”。东临海洋,西靠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大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部是起伏和缓、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为鲁东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为鲁西北平原区。鲁中
  • 3、河南省

    3、河南省
    登封市   河南省简称豫,省会郑州。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9402万,现辖四地区,十三地级市,二十五县级市、九十一县. 本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属华中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平原山区面积各占一半,境内的1500多条河流分属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地上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特别是沿太行山东麓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有大型“地下水库”之称。伏牛山、淮河南北分属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6到8个月
  • 4、四川省

    4、四川省
    “花田酒地”景区   四川位于中国中部偏西,长江上游,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市。西为青藏高原,东有长江三峡,北有秦岭巴山,南为云贵高原,与鄂、湘、黔、滇、藏、青、甘、陕省区相邻,是联接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地区的天然纽带。 四川全省辖7地区,3自治州、13地级市,18县级市,150县,8自治县,面积近5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6%,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的大省。人口8041.82万。除汉族外,有52个少数
  • 5、江苏省

    5、江苏省
    瘦西湖五亭桥   江苏省简称苏,是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而得。位于我国东部,地居长江、淮河下游,北接山东省,南连上海市和浙江省,西邻安徽省,东滨黄海。在习惯上按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苏南和苏北。江苏省总面积为10万多平方公里,平原面积比率之高,水面面积比率之大,低山丘陵岗地面积比率之小,在全国各省、自治区中均居首位。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
  • 6、河北省

    6、河北省
    山海关   河北省内环京津,东临渤海,地理位置优越。河北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战到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地属燕国和赵国,故有“燕赵”之称。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河北成为京师的畿辅之地。悠久的历史使河北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惟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与高原的省份,自然资源数量众多,类型齐全。
  • 7、湖南省

    7、湖南省
    天心阁   湖南省位于中国南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又因境内湘江流贯南北而历称湘。全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划分为14个地州市,122个县市区。省会长沙市。现有人口6251万。湖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绝大多数为汉族,此外还有土家、苗、侗、瑶、回等50个少数民族。 湖南地形为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低落,呈蹄形。位于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为省内最高点,中部大都为丘陵
  • 8、安徽省

    8、安徽省
    三河古镇   苍松舒臂,笑迎天下游客;秀水含情,喜接四海宾朋! 安徽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名人辈出,星转斗移,改革开放给安徽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今,安徽省正在以崭新的姿态,笑迎天下客,广结世界朋友。安徽因天柱山旧称皖山而得其简称“皖”,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建省,是取历史上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命名。它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分别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接壤,跨长江、淮河流域,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
  • 9、湖北省

    9、湖北省
    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地理位置为东经108°21’-116°07’,北纬29°05’-33°20’。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其余为鄂西山地、鄂北网地与鄂东低山丘陵。北靠河南,南接江西、湖南,东邻安徽,西依四川,西北与陕西接壤。东西宽740.6公里,南北长470.2公里。 湖北省千湖遍布,独如镶嵌在绿茵大地的宝石,在阳光下闪闪生辉。湖北的地形,东、西、北
  • 10、浙江省

    10、浙江省
    千岛湖   浙江省简称浙。位于东海之滨。 浙江以文物之邦、旅游之地著名。是我国东南沿海社会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省。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重要的黄麻、桑蚕产区。浙江丝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浙江是绿茶、毛竹的主要产地,著名的龙井茶驰名中外。浙江也是中国书法的圣地,历史上曾出现过王羲之、褚遂良、吴昌硕等书画大家。盛产大、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海鱼及四大家鱼。
  • 11、广西

    11、广西
    柳州龙潭公园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为2141米。南临北部湾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有25个少数民族成份。在1999年广西4713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为1795.6万人,占38.1%,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壮族人口1538万,占总人口的32.6%,壮族分布比较集中,约有95%的壮族人口居住在广
  • 12、云南省

    12、云南省
    多依河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云南简称“滇”,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古语云“一日长一丈,云南在天上”,她确实离天很近。300万年前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地处海洋深处的谷地突兀而起,造出了一片峰谷纵横、川流回旋的奇异高原。“岭峦涌作千倾海,峰簇栽成万仞葱”。从海拔仅76米
  • 13、江西省

    13、江西省
    叶坪景区   江西简称“赣”,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的内陆省。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省名至今未变。江西行政区域组成部分:南昌市、九江市、新余市、景德镇市、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萍乡市、鹰潭市、宜春市、上饶市。省会: 南昌市Jiangxi Province [ Kiangsi Province ]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为省名,又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
  • 14、辽宁省

    14、辽宁省
    沈阳故宫   辽宁省(Liaoning Province)简称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地理坐标处在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26′之间,东西端直线距离最宽约550公里,南北端直线距离约550公里。辽宁省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1.5%。陆地面积中,山地面积8.72万平方公里,占59.8%;平地面积4.87万平方
  • 15、福建省

    15、福建省
    田螺坑土楼群   福建(英文译名:Fujian Province)福建简称闽。闽字最早出现于周朝,闽与八闽,都是福建省名的简称和别称。“闽”是最原始的名称。《山海经·海内南经》说:“闽在海中”,这说明福建在远古时代,还是属于海浸之区。闽为蛮之别种,则是当时居住在福建的七个部落的总称。八闽,则是从北宋开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设“福建经略使”(军事长官职称),它和福州都
  • 16、陕西省

    16、陕西省
    秦始皇兵马俑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古为秦地,故简称秦;秦亡后,项羽三分秦地,所以又称三秦。“秦中自古帝王州”,远古时期黄帝、炎帝就曾在陕西活动过。自周开始又有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180年。此外,还有刘玄、赤眉、黄巢、李自成4个农民起义在此建立政权计11年,赫连夏在定边、长安建都24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省份。悠久的历史,给陕西
  • 17、黑龙江

    17、黑龙江
    北极村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古时为肃慎地,汉为挹娄、夫余地。唐属渤海国,辽金为东京、上京二道(路),元归辽阳行中书省,明属女真奴儿干都司。清1671年沿黑龙江岸筑城,名黑龙江城,后置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北部,东经121°13‘至135°06’,北纬43°26‘至53°34’,面积46.9万平方公里,有长10公里,有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1700多条,多处平原海拔50-200米。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
  • 18、山西省

    18、山西省
    塔院寺   山西地处华北地区西部,黄土高原东翼,境界轮廓略呈现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皆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
  • 19、贵州省

    19、贵州省
    平塘天眼景区   遵义会议会址贵州省 GuiZhou Province贵州省简称“黔”和“贵”,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贵州行政区域组成部分: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地区、毕节地区、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
  • 20、重庆市

    20、重庆市
    白帝城   重庆市简称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上游。1997年以原四川省重庆、万县、涪陵三地级市区域设中央直辖市重庆,是我国面积最大、行政辖区最广、人口最多的中央直辖市。全市面积8.3万平方千米,人口3002万,有汉、回、苗、土家等民族。长江斜贯本市,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夏季因地形郁闷,气候闷热,成为长江三大“火炉”之一。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重庆市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 [第1页] [2] 
最新排行
  •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