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淘宝村[10]
2020年淘宝村[10]
重镇推荐
世界地名
A级名录
中国游
环球旅行
全国特产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长三角十大古镇
陕西文化旅游名镇
广东四小虎
中国最富20座中小城市
成都市重镇
新疆重镇
宁夏重镇
青海省重镇
甘肃省重镇
陕西省重镇
西藏重镇
云南省重镇
推荐
亚洲
日本
韩国
泰国
马来西亚
越南
印度
伊郎
马尔代夫
欧洲
德国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英国
瑞典
比利时
美洲
加拿大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如今,淘宝村已经广泛分布于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天津市、北京市、江西省、安徽省、上海市、四川省、陕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辽宁省、山西省、云南省、吉林省、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甘肃省。2020年上半年,淘宝村已超过5000个。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361、横坂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陈埭镇
]
横坂旧名茅坂,因旧时“茅草”横长满了小山坡,亦称“横坂” 明、清属二十九都。民国33年(1944年)属青阳乡涵岱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洋埭乡;1959年苏厝公社。1961年划属陈埭公社横坂大队;1984年改陈埭镇横坂村委会。 晋江市陈埭镇横坂村位于陈埭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西界池店镇钱头村,北邻近洋埭村,南接涵口村,东靠霞村。全村共477户,常住人口1868人。全村有林、许、吴、陈四姓,以林
362、涵埭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陈埭镇
]
涵埭村地处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陈埭镇晋东平原,泉州渗入海口,东临泉州湾、西与横坂接壤、南与霞村相接、北与洋埭村交界。周边有陈埭镇至泉州市区主要公路以及陈泉公路,晋江大桥市区连接线。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地名含义:涵埭因涵江水流入海埭为名。曾与洋埭合称洋埭,并有洋埭林、洋埭李之称。历史沿革:明、清属二十九都。1956年属池店区洋埭乡;1958年,涵埭与洋埭、下村、庵上、海尾、仙石6村组建一个大队,名
363、洋埭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陈埭镇
]
洋埭村名因地域的开发而得名,与自然地理有密切关系。《尔雅释诂》曰:“洋,多也。”又,“洋为平洋也。”《正韵》曰:“埭,以土堰水也。”以土堰筑堤成埭,埭里平整土地为住居地;垦荒耕种为田畴,一派平洋,地以此名之,称之为洋埭。清乾隆《泉州府志》载:宋初,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于晋江南岸沿海沙涂滩筑堤成埭,其族人迁徙此居住,垦荒耕种,繁衍生息,地因之名,“陈埭”。“洋埭”位于陈埭北面。该志又载:“洋埭之水由四
364、庵上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陈埭镇
]
庵上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陈埭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处。金鸡水渠东侧,邻近洋埭村,东山至陈埭公路经此。庵上旧名“烟浦”,原取名“烟浦埭”,陈洪进围垦筑埭,有烟浦埭,并有上下浦之分,其大者为上烟浦,上烟浦逐渐衍读为庵上。 明、清属二十九都。民国33年(1944年)属青阳乡仙后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洋埭乡;1959属苏厝公社;1961年属陈埭公社庵上大队;1984年属陈埭镇庵上村委会。辖庵上,庵
365、海尾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陈埭镇
]
海尾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陈埭镇海晋东平原东北方,隔江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片区相望。海尾村与邻村仙石村都是晋江市东北边沿村落。面积1.3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全村总户数504户,常住人口2164人。全村分为10个姓氏分别为:留、郑、林、谢、李、陈、纪、许、吴、施,其中林姓为大姓。耕地面积900多亩,到2008年12月31日止已被政府征用耕地653.45亩,占72.12%,主要种植水稻,以饲养业为
366、仙石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陈埭镇
]
仙石村位于泉州湾南岸,晋东平原东北角,陈埭镇最北端,背靠晋江大桥,与泉州市行政中心仅一桥之隔。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海蛏等,自古素有“渔米之村”的美誉。【行政隶属】仙石村隶属于陈埭镇,辖1个自然村。【村落与村民】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辖1个自然村。全村人口约3100人,615户,8个生产队,外来人口约1500人。【基础设施、企事业单位】全村家家
367、高坑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陈埭镇
]
高坑村概况【地名含义】古南宋永宁卫高氏家族携眷籍捷足先登开埠,因此得名古高登乡。1958年沿海发生建国初最大水灾泛滥,水灾冲洗千亩良田成为坑坑洼洼,一片狼藉,当时工作组住点上报时,以高坑村命名。别名,高登里。【历史沿革】南宋宁宗三年(公元1194年)为澳后埠。南宋宁宗十一年(1202年)永宁卫高氏家族开埠澳后改成高登乡。元、明、清、民国、共和国,1958年沿用高登乡756年之久。1958年改为高坑
368、龙下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东石镇
]
龙下村系晋江市东石镇一个行政村,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东与平坑村相隔,西与肖下村连接,南与永湖村相望,北与金瓯村相毗邻,距政府驻东石镇约2公里,处于安海与东石公路中部(安东公路)东侧,交通十分便利。[地名含义]因村中有座闻名遐迩的古迹龙江禅寺,后改为龙下村。[历史沿革]明、清属十都,民国33年(1944年)属东石乡龙杭保,建国后1956年属东石区古塔乡,1958年属东石公社火箭大队,1961年属东石
369、许西坑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东石镇
]
许西坑村位于东石镇东北部,面对金门岛,地处位于戴云山脉之绵延,岱山之支系,村中有条南北走向常年不息潺潺直流活泉,名曰浒水,因村以此水为名曰:“浒水”、“浒里”,地势系一低凹大盆地,状如一把弓,浒水像一枝箭,向前直射,宏伟壮观,景色优美,正是岱山之川浒水涓涓,蜿蜒支脉,漂渺无边。村民对文化教育一向重视,文化方面如梨园、木偶、南音等,在清朝时许西坑村极盛。梨园戏《陈三五娘之睇灯》一段戏清末就已失传,唯
370、塔头孙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东石镇
]
塔头孙村旧属泉郡晋邑十一都石塔乡塔头村,今是福建省泉州晋江市东石镇的行政村,地处海峡西岸泉州围头湾畔,东邻英林镇,距金井镇围头半岛十多公里;西接东石港,距沈海高速公路南安市水头镇入口十多公里;北依永和镇,至泉州晋江机场30多公里,南与金门岛仅一水之隔,泉州沿海大通道、东金公路、晋江快速公路连接线经村而过,水陆航空,交通便利。塔头孙村辖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全村常驻人口3000多人
371、池店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池店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7201。
372、浯潭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浯潭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7202。
373、新店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新店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7203。
374、钱头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钱头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7204。
375、洋茂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洋茂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7205。
376、赤塘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赤塘村是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池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582107206。
377、霞福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霞福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池店镇政府驻地东北2.7公里。东至东山公路北侧,西南与古福村接壤,村委会设霞福。简易公路接陈埭至东山公路。北临晋江,东埭刺桐大桥,西与镇政府驻地接壤,刺桐公路324复线横穿村庄东西,形成一个村庄两个村落。
378、溜石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溜石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刺桐大桥南桥头收费站两侧,池店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与泉州市中心城区隔江相望。晋江河流南岸,东南与陈埭镇柯岭村交界,简易公路接省道324复线。有资料显示,该村人口1152人,共301户,耕地567亩,分设二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黄后村。农作物有产水稻、甘蔗。村里有针织厂、制鞋厂、注塑厂;有溜滨学校。溜石村古称溜江村,为避免与金井溜江村混淆,于民国九年(1920年)前后,村
379、溪头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溪头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池店镇东面晋江下游临海处,理应称“溪尾”,但因该村自古是晋江沿岸村庄及石狮、安海、厦门、漳州等地进出泉州城的主要码头,故这个古渡头村一直被称为“溪头村”。-历史沿革明、清属三十都,民国33年(1944年)属梅溪乡溜滨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池店乡;1959年属苏厝公社溜石大队;1961年改属池店公社溪头大队;1984年属池店镇溪头村委会。-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溪头村位
380、东山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东山位于晋江出海口,是晋江之船坞,坞东有座小山,故名曰东山,西边则是狮山,由于千百年来晋江水的冲刷,淤泥沉积水坞终成晋江北部一片冲击平川(有清朝史碑可鉴),由先人屯垦,面积约有2平方公里之多。东山位于池店镇政府之腹地。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市道317线,国道324复线纵横交错、金鸣水渠婉穿过农田,灌溉着全村720多亩农田和近200亩山坡地,哺育着2200多口人。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委会在市道317线西
381、华洲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华洲村地处泉州市与晋江市中心结合部,是“大泉州半小时城市群”的建设中心,素有“泉州的南大门,晋江的北大门”之称。泉厦公路(国道324复线)与泉安公路(省道306线)从旁经过,背靠江滨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四通八达。目前全村有380户,总人口1627人,党员总数70人。华洲村面积约400亩,防堤外下游滩涂地约为150亩,由于各届村两委高度重视村建工作,华洲村先后被晋江市评为“五个好村居党支部”、
382、清濛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清濛村位于福建省晋江市西北端,泉州桥南片区“立交桥”南侧一公里处。东与柴塔村接壤,西隔“迎宾路”(原泉厦公路一段)与泉州鲤城亭店街道交齐,南毗连“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接泉州南片区“池丰路”。地理优越交通便捷,泉州多条公交线路贯穿村境,晋江金鸡水系流经村落。全村现有十二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300多人,600多户,其中港澳台侨眷属占70%以上。居民姓氏以张、郑、王、沈为主,还有卢、吴、杨、黄、陈
383、柴塔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地名含义】北宋治平二年,此地曾建起木塔一座,后倒塌,南宋嘉泰年间重建,后又塌。至明天启七年又重建,清初木塔毁后未再重建,村名因有木塔而名。 【历史沿革】明清属三十四都。民国33年(1944年)属四维乡雁翔保。建国后,1956年属池店区御辇乡;1959属苏厝公社清蒙大队;1961年属池店公社紫塔大队;1984年属池店乡改为柴塔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柴塔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池店镇政府驻地
384、御辇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御辇行政村位于池店镇西北域,又名下企村,距池店镇政府所在地不足1000米。该村包括御赐桥、里厝、御辇三大角落,现该行政村有11个村民小组,人口4000多人,为著名侨乡,旅外侨胞及台港澳三胞超过本土人口。 该村早于宋朝以前已经形成,曾是泉州市区通往安海、漳州等的必经之道,史载宋朝最后一个皇帝赵丙南下避战乱时,曾经此地,故有村中“御赐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御辇”村名也自宋朝沿用至今。该村历来是泉州
385、唐厝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唐厝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池店镇政府西北角,距镇政府不足一公里,国道324复线从村南畔经过。村西临泉州清蒙科技开发区,有唐厝、前山两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设于唐厝。解放初,唐厝处于三面环山的地理位置,一条一米多宽的公路从池店穿过唐厝通往御辇,在这片三日没雨火烧埔的山地,养育唐厝的世世代代。唐厝村以唐氏最早入住该村,故称“唐厝”。唐厝在明清是属三十都,民国33年(1944)属碧山乡龙凤保,建国后于19
386、仕春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仕春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池店乡政府驻地西2.5公里。池店至紫帽公路北侧。池店至紫帽公路经此。辖仕春,冷水井2个自然村,村委会设仕春,截止2010年,该村人口2600多人,共600户。村有体育器材厂、鞋服加工厂、石料厂、小学1所。地名含义古称“徐村”。为徐姓人聚居地,后有南安五都麻坑的书香世家“陈”氏入居。“徐”氏渐少。为了能使后代子孙走上官仕之道,取村名仕春。历史沿革明清属三十二都。民国33年(
387、潘湖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池店镇
]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潘湖村以潘氏最早开基于此湖故名,系池店镇第三大村,位于泉州城南十里许剌桐大桥南段福厦公路复线,在狮山南部九十九溪北畔,东与池店村接壤,西与仕春村相连,北与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南临九十九溪。潘湖村委会位于池店镇政府驻地东北1.5公里。西南与青阳镇霞浯村(今属西园街道办)交界。潘湖村委会设于金湖学校东侧。宋、元属登瀛里,明、清属三十五都,民国33年(1944年)属梅溪乡春湖保,
388、上方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内坑镇
]
上方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内坑镇政府东北2.5公里,东邻下尾村,西邻泉州货运站,南面双内公路,北与磁灶镇接壤,辖上方自然村。高速铁路泉州客运南站座落该村西部,交通便捷,有双内公路,北通道与国道324线连接。政府驻地内坑镇景阳路。辖区面积1910亩(其中水田603亩,旱地1307亩),下有18个村民小组。截止2008年,全村人口3238人,700余户。
389、内山尾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内坑镇
]
内山尾村位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内坑镇政府驻地东南6公里处,灵源山东南麓的丘陵山地,毗连安海镇西门村、坑尾村、东村。辖内山尾和洋内村两个自然村。内山尾村有林一个姓氏,洋内村有钟、杨、吴、陈、许五姓。相传以前称“茂内黄”,为黄姓居住,人口甚多,俗称万人之烟,村四周分布有两寺五庵。如今仅存天恩寺,其他寺院仅遗地名之称,如五庵西、保斗仁、谷山尾、下乡口等。明初年间,该村为明军所剿,变成一片废墟。明朝中叶年间
390、新丰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龙湖镇
]
新丰村系晋江市龙湖镇辖区行政村。下辖大埔、新埔两个自然村,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龙湖镇东北方,距龙湖镇政府8公里;北面紧邻石狮市区,交通便利;南面连接后溪村;东面横亘着一条山脉,俗名仙山,中芒光崖,南擂石鼓,山顶有一天然的三石重叠景观,名“三叠石”,雄伟壮观,古时为深沪、梅林两渔港之自然航标。一条明朝泉州府至深沪古驿道贯通村中。新丰村旅居台、港、澳、及菲律宾的乡贤众多,达三千多人,为龙湖镇旅外侨胞重
391、梧坑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龙湖镇
]
梧坑村位于龙湖镇北部,与石狮钞坑交界,省道308线穿越其间,道路四通八达,被称为龙湖镇的“北大门”。。古地名为吴坑,全村面积近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38人,户数400户,村民小组8个,耕地面积800亩。元、明属晋江县三十五都,以吴氏最早开基此“坑”,故名“吴坑”;而今梧坑则取其之谐音。大多数为许氏,吴氏则式微。其裔分衍香港、澳门、台湾、菲律宾等。近年来,梧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
392、秀山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龙湖镇
]
秀山村位于龙湖镇东北部。宋时村名蔡墓山,以蔡氏风水最早择于此而名之。元时村名为“蔡茂”,因墓避讳故改曰“蔡茂”,俗称“钞茂”。现有历山、山头、山脚、祖蔡茂、新秀茂等6个自然村,人口3358人。元、明属晋江县十七、十八都;今因该村山水之秀,故取名“秀山”。绝大多数为许氏,蔡氏则式微。其裔分衍港澳台、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
393、湖北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龙湖镇
]
【地名含义】因地处泉州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龙湖之北故名“湖北”。【历史沿革与人文】元、明、清属十七、十八都。民国33年(1944年)属英林镇英西保。建国后,1956年属栖梧区湖北乡;1961年属龙湖公社湖北大队;1984年改龙湖镇湖北村委会。【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湖北村位于闽东南沿海的东部。东临台湾海峡,南部与英林镇接壤,距晋江市区20公里,距龙湖镇区3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村落与居民】区
394、西吴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龙湖镇
]
龙湖镇西吴村情概况 [历史沿革]西吴村始祖吴龙涵,元至正年间(1350年)由浦边迁至本里,属延陵衍派黄龙支系,西吴村俱姓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清属十七、八都,民国33年(1944年)属至善乡屏南保,建国后,1956年属西吴区福林乡,解放初南侨中学曾迁至本村,曾建村粮站,1961年属龙湖公社西吴大队,1984年改为龙湖镇西吴村委会,明清时期曾有5人中过进士。因古人发现有凤凰栖于梧桐树上,故名
395、埔锦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龙湖镇
]
埔锦村地处晋江南片区,位于龙湖镇北部,由火灰埔(又作火夫埔)、东厝、倒石埔3个自然村组成。人口1492人元明晋江县、十七、八都、元时称火灰埔;而埔锦即为其雅称。相传明清时,此村布衣利用其埔烧草木灰卖肥料为业,即名火辉埔。以许氏为最,其余为黄、陈、曾、王等四性其裔分港澳台、菲律宾等本村产业主要从事拉链、服装、五金、漂染、电子等规模以上企业主要有锦辉、夺标、群兴、恒兴、夜光达、光华、东盛、晶宝达、恒昌
396、山前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永和镇
]
永和镇山前村地名含义因村背东方,有灵山南麓突起一块白石,晶莹洁白鱼鳞片状似白玉兔,故称“白兔山”。因村周山脉蜿蜒环绕其间,北有后山片地突起,前临鳌溪,川流不息若护城村故称“城山”。自明嘉靖年间起祠庙、墓志、碑记、谱牒、学校皆沿戴城山,而山前只用于口头通讯地址。历史沿革1997年前,山前村辖2个自然村,即许家弄和现在的山前村。1997年时,许家弄独自成立为一个行政村,即现在的梨星村。行政隶属与交通位
397、英墩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永和镇
]
地名含义:村委会以驻地自然村英墩命名。英墩,以其村座落依“英紫山”而称“英山”。后又以村地小土墩颇多之自然特征而称“英墩”。 历史沿革:英墩村明、清至今属十三都。民国33年(1944年)属康乐乡英墩保。建国以后,53年属可慕区54-55年设立英墩区;1956年属栖梧区古尾乡;1959年属罗山公社光辉大队;1961年划属永和公社英墩大队;1984年改为永和乡英墩村委会;1991年改为永和镇英墩村委会
398、旦厝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永和镇
]
旦厝村位于永和镇北部,与石狮接壤,交通较为便利,距石狮服装城约三五分钟车程。现有本地人口1400多人,海外华侨10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约1000多人,以服装加工业为主要产业,村内企业48家,全年工农业总产值约15355万元,人均纯收入约10820元。
399、古厝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永和镇
]
古厝,原称许舍、许厝,追本溯源,根生颍川。公元1375年,古厝村开居一世祖陈氏参伍公为避战乱,携带家眷,迁居至陈邑(即许舍),因其子战乱失散,养外孙许源浚为亲孙,俗称“外甥承母舅”,照穆谱列三世祖。为念其祖渊源陈、许血统关缘,陈氏子孙把陈邑称为许舍(厝),故有许厝好许,不姓许而姓陈的俗语传说。民国廿四年(即1935年)重修族谱时,为不叠复他乡名称,以免错递通讯,决定将许舍(厝)改称为“古厝”。【行
400、玉湖村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永和镇
]
玉湖村系晋江市永和镇行政村,位于晋江市东部,永和镇东北部,东、北与石狮毗邻,南与割山村接壤,西与后埔村为邻。现有总户数241户,总人口922人,本村大部分村民姓氏为蔡,少部分姓氏为翁。【来历(历史沿革)】民国33年(1944年)属至善乡彭田保。建国后,1956年属栖梧区彭田乡;1959年属龙湖公社彭田大队;1961年划属永和公社湖内大队;1980年改为玉湖大队;1984年改永和镇玉湖村委会。【乡村
[上一页]
[第一页]
…
[5]
[6]
[7]
[8]
[9]
[10]
[11]
[12]
[13]
…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