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魏县魏城镇东南温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东南温村隶属:魏城镇
区划代码:130434100208代码前6位:130434
长途区号:0310 邮政编码:056800
车牌号码:冀D行政级别:村

东南温村属于魏城镇,位于魏县县城西4.5公里处,东与赵寨村相连,南与庞庄村为邻,西与南温店齿唇相依,北与广平柳庄互为里表。民有渠绕村北而过,村内有梨树近两千亩,是个风光秀丽的村庄。该村建于明初,村中宋姓为主,也称宋南温。

基本概况

(一)建村溯源

据记载明初温姓家族的一支由山西祁县南迁与此地,原本东南温,西南温,南温店三村为一村,合称南温,那时磁州至济南府官道途径该村,并在该村设立驿站供养来往官员,途中住宿,补给换马,因而被称为南温店,明朝中期,由于南温店地临官道,物产丰富,商贾云集,富庶繁荣之地,民言有出了广平县,看见南温店,(当时属于广平县,)而“二十四眼玻璃井,七十二道拐子弯”正是对该村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明末清初,因漳河缺口,洪水将该村一分为三,村西部独立成村,称西南温,中间仍为南温店,宋姓从村中搬出,因位于东而称为东南温,也称宋南温。

(二)建村沿革

该村1946年解放时归广平县,1958年魏县大名合并时并入魏县,1962年,大名魏县分设时归属魏县,1989年,由西南温乡并入,魏城镇至今。

(三) 土地人口

该村有耕地2100亩,该村地处黄河故道,与漳河腹地,地势开阔平坦,表土以轻壤质为主,土地肥沃,加之民有渠村北横贯,水利条件优越,此地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干寒同期,光照充沛,为农业,林果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该村现有人口2928人,共489户,均为汉族,大部分村民信仰佛道俩教,从。。。村民渐渐有信奉天主教耶稣俩教

(四)村民职业

村民中以农业为主青壮年多外出务工,部分村民从事运输业,养殖业,现农业劳动力占。。工商业劳动力占。。。养殖其他行业占。。

(五)主要姓氏

全村共有宋,韩,房,李,马,程,朱,崔,贾等姓氏,其中以宋姓为主,人口约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

农业

(一)农业所有制变化,

东南温村1946年解放,1947年,实行土改,建立村公所,1953年成立互助主,1955年成立初级社,分别为东风社,西风社,国华社,三个小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即农村合作社改为生产大队,下瞎八个生产队,1983年生产队解体,实行责任田承包至今,村里——

(二)主要种植业及产业

本村地势平坦,土至肥沃,全村字鸭梨产销和山羊羊殖为主,集体收入以村山羊羊殖场,果品购销管理和信息发布为主。

东南温村主要以梨树种植为主,梨树种植面积近2000亩,其中精品鸭梨1700多亩,上百年大梨树1700多亩,计2000余棵,品种以鸭梨为主还辅以红梨,黄冠梨,白面梨,小红梨,砘子梨,等品种,以前管理滞后,不掌握科学技术主要靠自然授粉,望天收,产量少,现通过人工授粉,施肥套袋等科学技术手段,鸭梨产量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三)以梨文名的特色农业

魏县是“中国鸭梨之乡,”东南温是魏县的主要鸭梨产区,鸭梨载培历史悠久,鸭梨文化源远流长,古树奇树众多,尤其在东南温,南温店一带保留了较多的古树群落。梨历史上称“果宗”又称“密父”“快果”等,据考证鸭梨已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周记》《诗经》《庄子》等都有多处记载。魏县鸭梨种植始于三国,发于隋唐,兴盛于北宋,规模扩大于明朝。民国时期,兵匪割据,民不聊生,鸭梨发展受阻,日本入侵魏县后大片国树毁于战火,据1948年统计全县仅剩800公顷,其中鸭梨600公顷。

东南温村附近有魏县故城墙遗址城隍庙遗址吉祥寺遗址魏县廉政文化公园魏县神龟驮城文化公园等旅游景点,有魏县鸭梨魏县土织布郭家堂村大葱康疃白萝卜大白桃和水白杏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