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方山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方山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神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洛池村 | ~201 | 村庄 | 洛池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神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云安村 | ~202 | 村庄 | 云安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神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白塔村 | ~203 | 村庄 | 白塔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神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崇垭村 | ~204 | 村庄 | 崇垭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神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龙安村 | ~205 | 村庄 | 龙安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神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桥楼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桥楼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神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檬垭村 | ~207 | 村庄 | 檬垭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神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天宫村 | ~208 | 村庄 | 天宫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神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青龙村 | ~209 | 村庄 | 青龙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神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小岭村 | ~210 | 村庄 | 小岭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神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神坝镇位于县西北部,地处嘉陵江支流西河流域,属升钟水库重淹乡镇,距县城84公里,全镇总户数3400户,总人口120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人,面积47.35公里,耕地面积8772.5亩,人均耕地0.7亩,其中,田1500亩。粮食总产3519.8吨,棉花总产41.4吨,油菜总产558吨,产茧48吨,水果总产38吨,劳务输出3700人,收入619万元,出栏肥猪12913头,耕牛1850头,农业总产值2998万元,人均纯收入1956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实现财政收入79万元,财政支出78.3万元。所辖方山、洛池、云安、白塔、崇垭、隆安、桥楼、檬垭、天宫、青龙、小岭共11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东面与柳树、花罐镇接壤,南与光中相依,西与大坪镇相连,西北面与太霞、铁边乡毗邻。地处深丘山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区,平均气温15.7oC,平均降雨量970.2毫米,日照平均87.7千卡/米,适宜玉米、水稻、小麦、大麦、豌豆、棉花、油菜、花生、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
社会事业
全镇内有镇中心小学一所,附设初中班6个,小学班9个,教师35人,中级职称18人,中心校学生700名,每年向上级输送学员达60余人,村小9所,教师24人,中级职称12人,村小学生650名,全镇共有学生1350名,适龄入学儿童达100%。镇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8人,中级职称医生2人,村级医疗站11个,医务人员11人,全镇共有医务人员19人。镇设有文化站1个,老年人协会1个,分会3个。升钟水库民间文学研究小组一个。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健身活动、文艺活动、公益活动。
农业基础设施
神坝镇海拔较高,十年久旱。为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通过不断的努力,建提灌站2处,装机150千瓦,有小(二)型水库4座,山平塘102个,石河堰32处,蓄水池575个,打机井2处,总提灌能力250万方,总蓄水量为750万立方米,30%的农户用上了上自来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共改造中低产田520余亩,从而使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巩固了“普九”成果,全镇适龄儿童入率达100%,教育基础设施明显好转,98年建成1800平方米的三楼一底的教学楼一幢。.
社会事业
全镇内有镇中心小学一所,附设初中班6个,小学班9个,教师35人,中级职称18人,中心校学生700名,每年向上级输送学员达60余人,村小9所,教师24人,中级职称12人,村小学生650名,全镇共有学生1350名,适龄入学儿童达100%。镇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8人,中级职称医生2人,村级医疗站11个,医务人员11人,全镇共有医务人员19人。镇设有文化站1个,老年人协会1个,分会3个。升钟水库民间文学研究小组一个。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健身活动、文艺活动、公益活动。
农业基础设施
神坝镇海拔较高,十年久旱。为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通过不断的努力,建提灌站2处,装机150千瓦,有小(二)型水库4座,山平塘102个,石河堰32处,蓄水池575个,打机井2处,总提灌能力250万方,总蓄水量为750万立方米,30%的农户用上了上自来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共改造中低产田520余亩,从而使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巩固了“普九”成果,全镇适龄儿童入率达100%,教育基础设施明显好转,98年建成1800平方米的三楼一底的教学楼一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