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糖坊村 | 糖坊村:位于海复镇以南2公里处。…[详细] | ||
滨海村 | 滨海村滨海村位于黄海之滨,洋口港开发地带,与黄海村、富盐村相邻。全村总面积1.73平方公里,总户数601户,总人口为1257人,其中男性801…[详细] | ||
垦牧村 | 启东市海复镇垦牧村地处海复镇西侧,由原垦牧村、复西村合并而来,全村有17个村民小组,3761名村民,耕地面积4665亩,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养殖业,…[详细] | ||
竹亭村 | 竹亭村位于海复镇镇西,西至志良乡,南靠季明村,东临北固村,北面与花枝岗河相接,所辖十个村民组,共800多户,2544人,设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9名,…[详细] | ||
兴益村 | 兴益村靠近211国道,交通便利,民风良好。2010年崇启大桥通车后,将受上海区位辐射。兴益村有党总部1个,党支部2个,党员数113人。拥有一个…[详细] | ||
家禄村 | 家禄村家禄村总人口3940人,其中全员劳动力1536人,共计1680户,下设29个村民小组,承包土地面积5095亩,是海复镇最大的行政村之一。…[详细] | ||
海复镇社区 | 海复镇社区:位于海复镇政府所在地。…[详细] | ||
季明村 | 季明村:位于海复镇西南3公里处。…[详细]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东岗村 | 东岗村:位于海复镇西南2公里处。…[详细] | ||
桃洪村 | 海复镇桃洪村在上级党委组织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农村…[详细] | ||
复南村 | 复南村:位于海复镇以南1公里处。…[详细] | ||
安东村 | 安东村:位于海复镇东南3公里处。…[详细] | ||
清虎村 | 清虎村:位于海复镇东南1公里处。…[详细] | ||
搬场村 | 搬场村:位于海复镇东北2公里处。…[详细] | ||
复西村 | 复西村:位于海复镇西北1公里处。…[详细] | ||
北固村 | 北固村:位于海复镇西北2公里处。…[详细] | ||
五圩村 | 五圩村:位于海复镇东南4公里处。…[详细] | ||
庙基村 | 庙基村:位于海复镇以东5公里处。…[详细] | ||
四堤村 | 四堤村:位于海复镇以东3公里处。…[详细] | ||
三圩村 | 三圩村:位于海复镇以东2公里处。…[详细] | ||
均里村 | 均里村:位于海复镇以西2公里处。…[详细] |
海复镇位于启东市中部,北与吕四港镇相接,南距汇龙镇23公里。面积37.4平方公里,耕地29522亩,人口29465人。苏211线纵贯全境,境内有蒿枝港河、头兴港河等河流,交通便捷。1999年,海复镇被江苏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心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3.45亿元,财政总收入149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120元。
海复,“本归吕四场,三百年前坍成洋,后来又复渐渐涨”(王康寿20世纪20年代著《垦牧乡土志》)。1901年,近代实业家张謇集资创建通海垦牧公司,在此筑堤围垦。1904年起,公司兴建市镇,历经五、六年建成,取“沧海复桑田”之意,定名海复镇。通电通邮,商贸繁华,这里还最早开通了启东至南通的公路。先后兴办海复初级小学、垦牧高级小学(今东南中学所在地)。通海垦牧公司经营持续40余年,于194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海复镇前夕解体。
民国时期,海复地区建置隶属多变,曾分属海门县五区、六区管辖。海复镇东侧关帝庙前曾设“通海界”碑,标明这里曾为南通县和海门县分界处。1926年2月,启东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在此诞生。1942年2~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粟裕师长率部驻海复,师部设在垦牧公司。抗日战争时期,海复地区涌现了 “父子英雄”龚友山、龚楚桥等闻名苏中四分区的民兵英雄。
1949年1月,海复地区划归启东。1957年,均里、北固、复南(西部)、海防(西部)四乡及海复镇合并为海复乡。1958年9月,改为海复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乡。1988年,撤乡建镇。2001年3月,原辖17个行政村合并为季明、东岗、均里、复南、糖坊、清虎、搬场、垦牧、复西、北固、竹亭11个村,共106个村民小组,镇区仍设海复镇居委会。
2004年9月,海复镇党委、政府举行建镇-。
一、农业
1984年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农民积极性倍增,粮、棉、油产量持续增长。1990年粮食总产达12330吨。棉花生产自80年代中期起连续14年保持高产,最高年份1995年达874吨。90年代后期起,粮棉面积缩减,扩种经济作物,至2005年,粮食、棉花总产分别为6850吨、585吨。油料生产逐年增长,由1985年344吨增加到2005年的1608吨。
1987年后,多种经营发展加快,到90年代后期初步形成规模化生产。搬场村发展连片大棚蔬菜,蒿枝港沿线发展河蟹养殖.
海复,“本归吕四场,三百年前坍成洋,后来又复渐渐涨”(王康寿20世纪20年代著《垦牧乡土志》)。1901年,近代实业家张謇集资创建通海垦牧公司,在此筑堤围垦。1904年起,公司兴建市镇,历经五、六年建成,取“沧海复桑田”之意,定名海复镇。通电通邮,商贸繁华,这里还最早开通了启东至南通的公路。先后兴办海复初级小学、垦牧高级小学(今东南中学所在地)。通海垦牧公司经营持续40余年,于194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海复镇前夕解体。
民国时期,海复地区建置隶属多变,曾分属海门县五区、六区管辖。海复镇东侧关帝庙前曾设“通海界”碑,标明这里曾为南通县和海门县分界处。1926年2月,启东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在此诞生。1942年2~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粟裕师长率部驻海复,师部设在垦牧公司。抗日战争时期,海复地区涌现了 “父子英雄”龚友山、龚楚桥等闻名苏中四分区的民兵英雄。
1949年1月,海复地区划归启东。1957年,均里、北固、复南(西部)、海防(西部)四乡及海复镇合并为海复乡。1958年9月,改为海复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乡。1988年,撤乡建镇。2001年3月,原辖17个行政村合并为季明、东岗、均里、复南、糖坊、清虎、搬场、垦牧、复西、北固、竹亭11个村,共106个村民小组,镇区仍设海复镇居委会。
2004年9月,海复镇党委、政府举行建镇-。
一、农业
1984年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农民积极性倍增,粮、棉、油产量持续增长。1990年粮食总产达12330吨。棉花生产自80年代中期起连续14年保持高产,最高年份1995年达874吨。90年代后期起,粮棉面积缩减,扩种经济作物,至2005年,粮食、棉花总产分别为6850吨、585吨。油料生产逐年增长,由1985年344吨增加到2005年的1608吨。
1987年后,多种经营发展加快,到90年代后期初步形成规模化生产。搬场村发展连片大棚蔬菜,蒿枝港沿线发展河蟹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