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寨村位于前高庙乡东南距乡政府驻地 8公里 外,狄青湖东岸。东南联接河北行政村,北邻时楼行政村,西依老龙沟与王楼行政村相望,南与郭湾村相邻。东西长 3.5公里 ,南北宽 1.4公里 ,面积4.5平方公里,有耕地4429亩。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徐寨村,1958年属溧河公社为徐寨大队。1984年属前高庙乡为徐寨村委会。辖徐寨、刘马庄、前寨、周马庄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徐寨。徐寨,位于狄青湖东岸。明中期,徐姓由今沙堰镇横堤铺分迁于此建村,始名徐家。至清后期,为防匪患修寨,名众兴寨,村名称徐家寨,简称徐寨。前寨,清中期,徐姓由徐家寨分居原村南。清后期,发展成村,称前寨。周马庄,原有金、马二姓居此,称金马庄。明万历后期,周姓由本乡大王庙迁入,人众财兴,金姓又徙出,留周、马两姓,故称周马庄。聚落呈东西长方形。村周多鱼塘。刘马庄,位于唐河西岸。清初,刘儒江、刘儒海兄弟二人,由山西省平阳县迁此。分东西两地落户。儒江居此,称东刘庄。清乾隆年间,马姓因亲缘关系,由焦岗村马庄迁入,后改称刘马庄。
人口民族
2007年辖徐寨、刘马庄、前寨、周马庄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719户,3281人,总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0%,中学文化程度占4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0%。全村均为汉族。主要姓氏有徐、刘、马、周、王、赵、熊、张、金、李、陶、魏、高等13姓。
自然状况
徐寨村地处唐河西岸,老龙沟东岸,地势平坦,老龙沟以西为粘土,以东为黄壤土,其中粘土350亩占8.1%,黄土壤土3978亩占91.9%。农业耕地4429亩,乡村道路用地225亩,林业用地100亩,沟渠塘用地300亩。动物资源有牛、猪、羊、家禽等。植物资源有香棒棒、蒲公英、车前草、蒺藜、枸杞等。
主要经济状况
197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元。199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9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元。2007年度工农业总产值293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046万元,农业产值16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1992年至1999年连续8年被县委、政府授予“两大文明先进村”称号。
徐寨村附近有新野凤凰山遗址、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邓禹故里、新都故城、汉议事台等旅游景点,有新野甘蓝、南阳玉器、板面、新野张飞板面、新野三国臊子等特产。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徐寨村,1958年属溧河公社为徐寨大队。1984年属前高庙乡为徐寨村委会。辖徐寨、刘马庄、前寨、周马庄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徐寨。徐寨,位于狄青湖东岸。明中期,徐姓由今沙堰镇横堤铺分迁于此建村,始名徐家。至清后期,为防匪患修寨,名众兴寨,村名称徐家寨,简称徐寨。前寨,清中期,徐姓由徐家寨分居原村南。清后期,发展成村,称前寨。周马庄,原有金、马二姓居此,称金马庄。明万历后期,周姓由本乡大王庙迁入,人众财兴,金姓又徙出,留周、马两姓,故称周马庄。聚落呈东西长方形。村周多鱼塘。刘马庄,位于唐河西岸。清初,刘儒江、刘儒海兄弟二人,由山西省平阳县迁此。分东西两地落户。儒江居此,称东刘庄。清乾隆年间,马姓因亲缘关系,由焦岗村马庄迁入,后改称刘马庄。
人口民族
2007年辖徐寨、刘马庄、前寨、周马庄4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719户,3281人,总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0%,中学文化程度占4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0%。全村均为汉族。主要姓氏有徐、刘、马、周、王、赵、熊、张、金、李、陶、魏、高等13姓。
自然状况
徐寨村地处唐河西岸,老龙沟东岸,地势平坦,老龙沟以西为粘土,以东为黄壤土,其中粘土350亩占8.1%,黄土壤土3978亩占91.9%。农业耕地4429亩,乡村道路用地225亩,林业用地100亩,沟渠塘用地300亩。动物资源有牛、猪、羊、家禽等。植物资源有香棒棒、蒲公英、车前草、蒺藜、枸杞等。
主要经济状况
197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元。199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79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元。2007年度工农业总产值293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046万元,农业产值16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1992年至1999年连续8年被县委、政府授予“两大文明先进村”称号。
徐寨村附近有新野凤凰山遗址、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邓禹故里、新都故城、汉议事台等旅游景点,有新野甘蓝、南阳玉器、板面、新野张飞板面、新野三国臊子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