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兴平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兴平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联坪村 | ~200 | 村庄 | 联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万沟坪村 | ~201 | 村庄 | 万沟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金堂镇村 | ~202 | 村庄 | 金堂镇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牛家坪村 | ~203 | 村庄 | 牛家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太平店村 | ~204 | 镇中心区 | 太平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何家川村 | ~205 | 村庄 | 何家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山顶村 | ~206 | 村庄 | 大山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青江村 | ~207 | 村庄 | 青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贾铺村 | ~208 | 村庄 | 贾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山川村 | ~209 | 村庄 | 大山川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苏家岘村 | ~210 | 村庄 | 苏家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代家湾村 | ~211 | 村庄 | 代家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太平店镇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南接静宁县高界镇。国道312线和建设中的罗(汉洞)—定(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会宁县城30公里。现辖12村93社4448户21060人。境内有汉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居住。全乡流域面积1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364亩,其中梯田6.9万亩,农业作物以豌豆、扁豆、荞麦、莜麦、小麦、玉米为主。境内梁峁连绵,沟壑纵横,属典型的二阴山地旱作农业区。
太平店镇现有六年制小学12所,普通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小学生3606人,初中生2186人,高中生410人,有教职工291人。有卫生院2所,其中太平卫生院为中心卫生院。国道及县乡公路纵横交错,村村通公路。光缆通讯开通,村村通电通电话,是会宁县东南部国道312线上的一个重要集镇。
自然地理:太平店镇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大山顶山系分水岭周围,祖河的发源地,流域内地形总体为大山顶为中心呈东西走向向四周延伸,平均海拔1865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年平均气温6.3℃,年降雨量450毫米左右,且集中在夏秋两季,无霜期为120天左右。
名优特产:由于山地土口较松,夏季炎热,秋雨充沛,适宜党参、黄芪、柴胡等中药材及洋芋种植。药材膘厚汁淳,已远销省内外各大中药材市场;以陇薯3号为主的淀粉型洋芋,个大体重、淀粉含量高、无病害;以台湾红皮为主的菜用型洋芋,大量销往省内外炸薯片(条)生产企业。
经济建设:乡党委、乡政府坚持“稳农业、调结构;争项目、夯基础;强特色、促增收;拓市场、兴三产;重科教、控人口;抓党建、固根本”的基本治乡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累计兴修梯田69000亩,人均3.3亩,实施退耕还林18095亩,户均4.1亩、荒山造林2800亩,种植紫花苜蓿7510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产量稳步提升。2004年完成生产总值3363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33万元,人均纯收入1290元。2004年劳务输出5300人次以上,人均异地创收在350元以上。
太平店镇现有六年制小学12所,普通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小学生3606人,初中生2186人,高中生410人,有教职工291人。有卫生院2所,其中太平卫生院为中心卫生院。国道及县乡公路纵横交错,村村通公路。光缆通讯开通,村村通电通电话,是会宁县东南部国道312线上的一个重要集镇。
自然地理:太平店镇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大山顶山系分水岭周围,祖河的发源地,流域内地形总体为大山顶为中心呈东西走向向四周延伸,平均海拔1865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年平均气温6.3℃,年降雨量450毫米左右,且集中在夏秋两季,无霜期为120天左右。
名优特产:由于山地土口较松,夏季炎热,秋雨充沛,适宜党参、黄芪、柴胡等中药材及洋芋种植。药材膘厚汁淳,已远销省内外各大中药材市场;以陇薯3号为主的淀粉型洋芋,个大体重、淀粉含量高、无病害;以台湾红皮为主的菜用型洋芋,大量销往省内外炸薯片(条)生产企业。
经济建设:乡党委、乡政府坚持“稳农业、调结构;争项目、夯基础;强特色、促增收;拓市场、兴三产;重科教、控人口;抓党建、固根本”的基本治乡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累计兴修梯田69000亩,人均3.3亩,实施退耕还林18095亩,户均4.1亩、荒山造林2800亩,种植紫花苜蓿7510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产量稳步提升。2004年完成生产总值3363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33万元,人均纯收入1290元。2004年劳务输出5300人次以上,人均异地创收在35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