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方旧貌新颜——长沙十佳老地名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2013-4-13 15:10:48]
  橘子洲
  
  

  
    橘子洲地名故事:简称橘洲,又名水陆洲,位于长沙市区湘江之中,面积0.74平方公里,自古以风景秀丽著称。青年毛泽东常来此游玩及从事革命活动,并感怀而作脍炙人口
  的《沁园春·长沙》。1960年以来,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洲头辟建橘洲公园,成为市民游乐、消闲和度暑的极佳之处。
    太平街
    
    地名故事:位于天心区,南起金庭里口,北至五一大道。旧时为著名商业街,此街开设有许多行栈、货号、店铺,以经销油盐、花纱、南货、鱼虾、鞭炮等为主。今形成“土特杂货一条街”。
    专家点评:这里保留着一些老长沙的传统生活方式(作坊+店面+歇宿),展现出长沙早期的商业繁华图景,宛若湖湘版的清明上河图,为长沙市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坡子街  
    地名故事:位于天心区,东起黄兴南路,西至湘江大道,因地势坡度大而得名,原有上、下坡子街之分,素以商业繁华著称。1938年全街焚毁,战后重建,恢复繁荣。2003年全街拆除辟为长沙民俗美食一条街。
    专家点评:代表了老长沙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为清代以来著名的商业街,反映出长沙古代商业的繁荣和民间习俗,也是长沙饮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湘菜的集大成者,在传承、传播地域文化以及促进当前经济v氨渤晼发展等方面,作用巨大。
    天心阁
    地名故事:天心阁古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辛亥革命后,拆除长沙城墙,仅留下天心阁一段古城墙。1924年被建为公园。1938年长沙大火中,天心阁化为一片灰烬。建国后,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此重建公园。
    专家点评:是古城长沙的标志性建筑,在市民心中占有独特一席,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如今依旧傲然屹立,见证着长沙的发展变迁。
    白沙井
    地名故事:位于天心区,北起里仁坡,东南接白沙岭街,因临近古泉白沙井而得名,被誉为“长沙第一泉”。长沙名酒“白沙液”即用此井之水酿制而成。
    专家点评:“长沙沙水水无沙,常德德山山有德。”流传坊间的这句名联积淀着白沙井深厚的湖湘文化,此处有街有井,其名甚雅,历史悠久,白沙品牌如今已成为长沙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
    定王台
    地名故事:位于今芙蓉区解放中路高架桥东侧的长沙市图书馆系定王台旧址。定王台为汉景帝之子刘发所建。传说刘发因挂念其母,派人运米去长安,再从长安运土回长沙,选择城东的高地筑台,以便时刻登台遥望。其死后被追谥为长沙定王,故得此名。
    专家点评:是长沙最早的地名之一,始自汉代,历史悠远,蕴涵着优美的传说,体现母爱的伟大和悠悠的怀乡之情。
    化龙池
    
    地名故事:原名玉带街。民间传说此处有口井,井中有条孽龙托梦给一位救过自己的铁匠,说自己将变成龙东归大海,到时长沙将成为汪洋。铁匠决心救全城人性命,遂将熔化的铁水倒入井中,和井边的地一起塌陷下去,孽龙也被铁水熔化。井塌之处变成一口小池塘。人们为纪念铁匠,便把此池塘叫作“化龙池”。
    专家点评:此地名始自清代,既与清善化学宫相联系,又附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令人神往,是长沙市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潮宗街
    地名故事:因临城门潮宗门而得名,又名草场门正街。东起北正街,西至湘江路,为迄今长沙市仅存的3条麻石大街之一。旧时为米业、堆栈业集中之地,尤以米市闻名于世,行人来往,车水马龙。
    专家点评:作为长沙米市源头的潮宗街,是长沙市历史文化街区之一,麻石路、小铺面、挑夫……这样一种慢节奏、人性化和小尺度的生活,正是世界城市规划的理念之一。
    营盘路
    地名故事:位于开福区,东起蔡锷北路,西止北正街,今已拆建为展览馆路西延线中段。街名来由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明四将军府卫队驻地,街由此得名;一说南宋淳熙年间,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辛弃疾创建飞虎军,以五代马殷故垒为营,名“飞虎寨”,即在今营盘路。
    专家点评:历史悠远,意义甚佳。
    清水塘
    地名故事:位于开福区,南起八一西路,北至展览馆路,因路旁有一清水池塘而得名。1921年后中共湘区委员会设在原清水塘22号,旧址保存完好,今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水塘原已淤塞,1986年兴建博物馆时,按原貌复开一塘,并建毛泽东诗词碑廊于塘畔。
    专家点评:文化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血液,缺少了它,现代文明就只剩下苍白无力的躯壳,清水塘积淀着深厚的湖湘文化,体现了长沙作为中共早期革命活动主要发源地的重要地位。
    注:以上文字资料及老图片由长沙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提供,均摘自由陈先枢、金豫北编著的《长沙地名古迹揽胜》(中国文联出版社)和由陈先枢著文、罗斯旦摄影的《长沙老街》(湖南文艺出版社)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