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行政区划调整 撤县并区益在何处?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2013-2-25 23:45:41]
   2000年和2002年,南京分别实施了江宁“撤县建区”和江北浦口区、江浦县及大厂区、六合县“四区县并二”的区划调整。眼下,又同时推进主城“四区并二”、郊县“撤县建区”的重大区划调整。
  
  区划调整的目的、意义、作用何在?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

  
  历史经验喜人:江宁撤县建区10年,财政增长20多倍
  “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结构安排的重要内容。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市民政局局长陈学荣说,南京的区划调整,就是“要让上层建筑释放正能量”。
  南京辖地6597平方公里,在省会城市中倒数第三,面积不大而中心城市功能集聚,历史上经过多次区划调整,就是为了让上层建筑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陈学荣介绍,本世纪初的江宁“撤县建区”和江北“四区县并二”的调整,拓展了城市空间,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发展潜能。
  发展数据显示,江宁撤县建区10年间,gdp翻了7倍多,财政收入增长了20多倍,去年公共财政收入为全省第四,一跃而为省内经济强区。江北两区,2011年浦口区gdp达350亿元,财政收入60亿元;六合区gdp为520亿元,财政收入76亿元,综合实力较调整前大幅提升。
  现实发展需要:合理整合资源,缩小城郊差距
  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苏州等城市都进行了区划调整。实践证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需要,适时进行区划调整,是推进发展、改善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
  南京推进区划调整,就是因为现行行政区划不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譬如,主城区部分市辖区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影响了资源整合,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江南主城6区中,白下区、秦淮区、鼓楼区、下关区均只有20多平方公里,其中秦淮、下关两区人口都仅有30万左右,发展空间局促,行政成本较高,也影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部分区的产业同构,不利整合,部分区的综合实力较弱,缺少支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空间受限。比如秦淮区与白下区面积相当,地缘相邻,产业均为商贸、旅游、服务业,又受行政区划制约,难以实施统一的规划建设,影响了城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
  溧水、高淳是苏南地区仅有的两个县,南京市认为,县的行政区划体制影响了其与主城的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由于区县规划建设不统一,重大基础设施,尤其是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两县发展,制约了市域一体化;第二,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难以同城同待遇。由于区县政策差异,两县群众享受县的政策,交通、教育、就业等福利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于市区居民,影响了两县群众参与全市建设发展的积极性;第三,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虽然两县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县的体制制约了市区对两地的辐射带动效应,与撤县设区和县区合并后的江宁、浦口、六合3区(原均为县)相比,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从而影响了南京整体发展。
  展望利好多多:建设中心城市,统筹城乡发展
  “挣脱了生产关系的束缚,生产力必将迸发活力;理顺了上层建筑,经济社会必将持续发展。”陈学荣认为,行政区划调整将给南京发展带来三大直接利好:
  首先,有利于南京城市发展。主城区四区并二,中心城区由6个减为4个,建制数和行政区规模更加合理,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品牌更高端,产业结构更科学。秦淮、白下两区合并,鼓楼、下关两区合并,将有利于加快城墙及老城南和下关、颐和路等地区的全面保护,传承弘扬古城历史文化,同时促成总部经济和金融、科技、教育等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溧水、高淳两县改区,将为探索中心城市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同时,将逐步缩小两地与主城的政策差距,加快两地的人才、资金、产业集聚,推动两地与南京主城的一体化建设。
  其次,有利于南京发挥区域优势。按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南京要成为辐射长三角、带动中西部的重要门户、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区划调整后,将进一步发挥沿江港口、历史文化和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体现南京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北翼的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溧高地区作为南京的南大门和连接苏皖两省的桥梁,是承接苏南、辐射皖南的枢纽。
  第三,有利于行政资源集约运作。通过区划调整,南京市在2002年4月江北四区县并二的基础上,又减少两个区县建制,占现有区县建制总数的15%。政府服务得到强化,通过区划调整配置,将促进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方式的转变,提高服务公众的水平和质量。从长远看,本轮区划调整,将进一步减轻财政负担,减少人员开支,降低行政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