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仁布县隶属:日喀则市
区划代码:540229代码前6位:540229
长途区号:0892 邮政编码:857000
车牌号码:藏D行政级别:县
人口数量:约3万人人口密度:14人/km2
辖区面积:2122平方公里
区划代码 面积简介
德吉林镇 540229100 463km2白朗县辖乡。“东喜”系藏语,意为“千户头人的牧场”。1961年设东喜乡。乡府驻地强日村。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75公里。面积463平方公里,人口0.12…[详细]
康雄乡 540229200 286km2仁布县辖乡。1962年成立康雄乡,1967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属亚得区的康雄乡和旺乡的麦措、它热、陈3个村合并,建立…[详细]
普松乡 540229201 228km2仁布县辖乡。1962年设普松乡,1968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华措乡、白仲乡合并建立新的普松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详细]
帕当乡 540229202 345km2仁布县辖乡。1962年成立帕当乡,1968年改公社,1982年复置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属帕当区的帕当、萨达、普当乡合并设帕当乡。位于县境东部,…[详细]
然巴乡 540229203 228km2仁布县辖乡。1962年设普松乡,1968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华措乡、白仲乡合并建立新的普松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详细]
查巴乡 540229204 460km2仁布县辖乡。1962年设查巴区,1968年改公社,1982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14公里。面积460平方公里,人口0.42万。辖曲怎、甲、吉…[详细]
切瓦乡 540229205 328km2仁布县辖乡。1962年设切瓦乡,1968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17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人口0.34万。中尼公路过境。…[详细]
母乡 540229206 393km2仁布县辖乡。1962年设朗色区,1964年改乡,1967年改称姆公社,1982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393平方公里,人口0.3万…[详细]
仁布乡 540229207 300km2仁布县辖乡。1962年成立仁布乡,1968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原解放乡并入。距县府5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人口0.2…[详细]

仁布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总面积2122.82平方千米。总人口3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德吉林镇强钦村,邮编:857200。行政区划代码:542330。区号:0892。拼音:Renbu Xian。 

仁布县基本概况 仁布县位于西藏西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崖谷地,介于东经89°45″——90°22″,北纬29°02″——29°30″之间。东倚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南邻江孜县,西靠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北与拉萨市尼木县隔江相望。

仁布县全县面积3140平方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险拔。地势东北、东南高,西北低,全县平均海拔3950米,县驻地德吉林镇海拔3800px米。雅鲁藏布江从县境西北部穿过,发源于境内那钦康萨雪山的门曲河南北贯穿境内三乡一镇,在仁布乡白林村汇入雅江。仁布县属南温带半旱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年无霜期120天左右,气候干燥,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95%,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仁布”藏语语意为“多宝、聚宝”的意思,境内物产丰富,尤其以矿产资源蕴藏丰富而著名,已探明的有铬铁、玉石、铅锌、黄金、花岗岩、大理石等,仁布玉以其独特的光泽和品质享誉区内外,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仁布县珍惜野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较广,有獐子、水獭、旱獭、狼、狐狸、黄羊等动物物种和贝母、紫云英、紫胡、当归、天南星等中草药以及萤花杜鹃、爬地柏、高山柳等特有植物资源。

仁布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1354年前属卓万户管辖,1356年,帕竹政权时期,设立仁布宗。1642年归属噶厦政府管辖。西藏和平解放后,1956年,成立仁布党委,民主改革时间,1959年,相继成立仁布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仁布县委员会和仁布县人民政府,隶属于江孜专区;设置了7个行政区,1964年,仁布县划属日喀则专区管辖,基层设置了26个乡。2000年,仁布县区划分8乡1镇,79个行政村,据2001年统计,全县总人口30971人,其中藏族30868人。农牧区总人口30492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改革的春风和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仁布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路子,全县耕地总面积57000亩,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牧业以养殖牛、羊为主,第三产业以仁布乡建筑公司为龙头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镇企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2002年,全县粮油总产量11680.33吨,年末牲畜存栏190887头(只、匹),国内生产总值7160万元,农牧民收入1601.16元,地方财政收入150万元。全县现有各类学校66所,在校学生31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巩固率77.76%“普九”教育已全面实施,现有各级医疗机构10所,合作医疗已完成,参与人口占总人口的74.8%,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89%,县城通讯光缆和移动电话已全面普及。

仁布县属后藏地区,位于前后藏交界区域,具有以后藏为主的前后藏并存的人情风俗,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主要传统节日有错拉节、春式节、基曲节和望果节等。

自然地理

仁布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沟整纵横、河流密布,地势东北、东南高,西北偏低。全县平均海拔3950米左右。东部5个乡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西部5个乡平均海拔在3760米左右,地势平缓。

仁布县境内最高峰党姆峰海拔6112米。

雅鲁藏布江从县境西北部穿过,发源于境内那钦康萨雪山的门曲河南北贯穿境内三乡一镇,在仁布乡白林村汇入雅江。

仁布县属南温带半旱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年无霜期120天左右,气候干燥,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95%,年降水量451.5毫米。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仁布”藏语语意为“多宝、聚宝”的意思,境内物产丰富,尤其以矿产资源蕴藏丰富而著名,已探明的有铬铁、玉石、铅锌、黄金、花岗岩、大理石等,仁布玉以其独特的光泽和品质享誉区内外,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仁布县珍惜野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较广,有獐子、水獭、旱獭、狼、狐狸、黄羊等动物物种和贝母、紫云英、紫胡、当归、天南星等中草药以及萤花杜鹃、爬地柏、高山柳等特有植物资源。

风俗人情

望果节源于古代,盛于近代,是祈盼丰收而举行的活动。虽然各地的望果繁简不一,但其形式和内涵大同小异。开镰之前农事稍闲时,全村男女着上新装和僧侣一道列队转游庄稼地。队伍由持柱香、经幡、经书、宝伞、宝瓶、手鼓、锣钹、法号、彩箭的善男善女引路,全村人跟在后面。队伍按东南西北方向转游,每至一方祭此方神。在行进的途中不断地吹号、摇鼓、诵经、挥舞彩箭呼喊:“恰也怙秀,央也怙秀”(德福来吧,吉祥也来吧),烧香敬供村神,祈求丰收。转完了庄稼地便在荫凉处,进餐饮酒。过后进行赛马、赛牦牛、唱藏戏、跳舞等娱乐项目。整个活动气氛热烈、庄重、祥和。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改革的春风和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仁布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路子,全县耕地总面积57000亩,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牧业以养殖牛、羊为主,第三产业以仁布乡建筑公司为龙头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镇企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2002年,全县粮油总产量11680.33吨,年末牲畜存栏190887头(只、匹),国内生产总值7160万元,农牧民收入1601.16元,地方财政收入150万元。

行政区划

仁布县辖1个镇、8个乡:德吉林镇(驻德吉林村);康雄乡、切娃乡、母乡、仁布乡、然巴乡、帕当乡、普松乡、查巴乡。共有79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仁布,藏语意为“聚宝、多宝”。

仁布,公元1354年前属羊卓万户管辖。帕竹政权建立后,于公元1356年建立仁布宗。地扼前后藏的咽喉要道。1642年5世达赖建立噶厦政府,仁布宗隶属噶厦政府管辖。1960年8月成立仁布县人民政府,隶属江孜专区。1964年5月划归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

仁布县辖10个乡,79个村委会:德吉林乡、查巴乡、茶乡、姆乡、帕当乡、普松乡、切瓦乡、然巴乡、仁布乡、康雄乡。

2000年,仁布县辖1个镇、8个乡。总人口28255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各乡镇人口: 德吉林镇 4784人、 切娃乡 3268人、 母乡 3268人、 仁布乡 2609人、 查巴乡 4012人、 然巴乡 1887人、 帕当乡 3172人、 普松乡 1817人、 康雄乡 34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