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总浦桥社区 | 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总浦桥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社区地处镇海城区中心,东起南大街、大教场路,西至西长营弄,南至城河西路,北至后大街,总面积约0.…[详细] | ||
涨鑑碶社区 | 涨鑑碶社区前身为涨鑑碶行政村,2002年12月18日撤村建社区,沿袭原涨鑑碶村而命名,为镇海区首个村改居社区。办公地址设在招宝山街道中河路121号,办…[详细] | ||
西门社区 | 西门社区是80年代开发建造的居民住宅小区,西门社区境域东至苗圃路与后大社区相邻,南至大西门路与顺隆社区交界,西至中大河与白龙社区相接,北至后海塘,社区…[详细] | ||
顺隆社区 | 顺隆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位于镇海城区招宝山街道中部,东起苗圃路、沿江西路,西至聪园路,南依甬江北岸,北靠中大河,总面积0.37平方公里,下设工农…[详细] | ||
胜利路社区 | 胜利路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位于镇海老城的东南部,东临南大街,南依甬江岸,西至苗圃路,北靠城河西路。社区总面积约为0.26平方公里,社区所辖清川、…[详细] | ||
后大街社区 | 后大街社区位于镇海老城核心区域,是镇海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一个社区,东起胜利路与总浦桥社区相邻,南界谢家河塘、费家河头弄、西街与总浦桥社区接壤,西至苗…[详细] | ||
海港社区 | 海港社区位于镇海城区东北部,招宝山西南麓,东邻沿江东路,与城东社区接壤,南接后大街,西以淡水井头为界,北临后塘路,总面积约0.16平方公里。其前身为港…[详细] | ||
城东社区 | 城东社区地处招宝山街道东部,中居鼓楼之韵,南临甬江之风,东界招宝山之雄,占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社区现有专职工作者13人,下辖鼓东、东河两个居民区,…[详细] | ||
车站路社区 | 车站路社区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西南部,东靠聪园路,南依甬江北岸,西靠环城西路及涨鑑矸社区相交,北靠大西门路。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共有楼群93幢,社…[详细] | ||
白龙社区 | 招宝山街道白龙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地处茗园路31号镇海老城的西北部,东临绮丽秀美的中大河,西与隧道北路相接,南靠车水马龙的大西门路,北枕千年古塘…[详细] |
招宝山街道位于镇海区东部沿海,甬江口北岸,东起外游山,南沿甬江,隔江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仑区小港镇相望,与蛟川街道接壤,北濒灰鳖洋,至七里屿与舟山市金塘乡交界。东南北三面环水,总面积20.8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人口6.23万。招宝山街道办事处驻胜利路200号,距市中心约18公里。辖:城东、胜利路、总浦桥、后大街、蛟川、顺隆、西门、白龙、古塘、张鉴碶。
镇海区招宝山街道
-
历史由来
招宝山街道由原城关镇划分而来。城关古称浃口,别名蛟川,泛称镇海,秦汉时属句章东境,处东海岬角。军政建置始于南北朝,据《南齐书》载,武帝永明四年(486)已置浃口戍,驻永军。唐元和四年(809)设望海镇,置镇将。乾宁四年(897)钱据吴越时,更望海镇为静海镇,始建泥城。后梁开平三年(909)在此置望海县治,未已改定海县。城厢区划,宋时属清泉乡上湖里。嘉定八年(1215)编为19坊城区市。明时为东管乡清泉里,下辖4街22巷,清初仍属东管乡,城廓分为东、南、西、北四隅,巷弄袭明制,是时设有小南门、大南门、小西门、鼓楼前四市。民国19年(1930)改建乡镇制后,属第一区,设南熏、镇远、清川、向辰东、向辰西、横街、上字、梓荫、鼓楼、朝宗、武宁等11镇。23年(1934)后属东管区办事处,并为南熏、向辰、朝宗、武宁四镇,下设保甲。29年(1940)7月武宁镇遭日本侵略军焚毁,镇废。35年(1946)析朝宗镇,分别并为南熏镇、向辰镇。是年10月南熏、向辰合并称蛟川镇,下辖13保,195甲。1949年5月26日解放,9月声名为城关镇。1952年11月至1956年2月改称城关区,2月复称城关镇,由县直辖。1958年10月后,镇海县划入宁波市,设城关镇人民公社,1959年7月改镇海人民公社。1961年11月称镇海镇,1963年初县市分治,为城关镇人民公社,1980年12月复称城关镇,1985年10月,镇海县建制撤销,划分为镇海、北仑二区,城关镇仍镇海区政府所在地。1992年5月,原城关镇、俞范镇、临江乡合并为新城关镇,现改为招宝山街道。
-
旅游特色
招宝山因为“潮汐出入可经”,波涛汹涌,骇浪滔天,又名候涛山。又因山巅原建有“插天鳌柱塔”, 故又称鳌柱山。其他处海口,“商舶所经、百轸交集”,改称招宝山,寓“招财进宝”之意。招宝山“固六邑之咽喉,全浙之关键,而为商船出入之要道也,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为了抗击外来的侵略和骚扰,多少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招宝山山势峻险,景色秀丽。主要景点有“鳌柱插天”、“千帆破浪”、“蜃楼现幻”、“山楼观旭”、“龙洞出云”、“梵台秋月”、“棋子枰”、“半山亭”等。
镇海区招宝山街道
-
历史由来
招宝山街道由原城关镇划分而来。城关古称浃口,别名蛟川,泛称镇海,秦汉时属句章东境,处东海岬角。军政建置始于南北朝,据《南齐书》载,武帝永明四年(486)已置浃口戍,驻永军。唐元和四年(809)设望海镇,置镇将。乾宁四年(897)钱据吴越时,更望海镇为静海镇,始建泥城。后梁开平三年(909)在此置望海县治,未已改定海县。城厢区划,宋时属清泉乡上湖里。嘉定八年(1215)编为19坊城区市。明时为东管乡清泉里,下辖4街22巷,清初仍属东管乡,城廓分为东、南、西、北四隅,巷弄袭明制,是时设有小南门、大南门、小西门、鼓楼前四市。民国19年(1930)改建乡镇制后,属第一区,设南熏、镇远、清川、向辰东、向辰西、横街、上字、梓荫、鼓楼、朝宗、武宁等11镇。23年(1934)后属东管区办事处,并为南熏、向辰、朝宗、武宁四镇,下设保甲。29年(1940)7月武宁镇遭日本侵略军焚毁,镇废。35年(1946)析朝宗镇,分别并为南熏镇、向辰镇。是年10月南熏、向辰合并称蛟川镇,下辖13保,195甲。1949年5月26日解放,9月声名为城关镇。1952年11月至1956年2月改称城关区,2月复称城关镇,由县直辖。1958年10月后,镇海县划入宁波市,设城关镇人民公社,1959年7月改镇海人民公社。1961年11月称镇海镇,1963年初县市分治,为城关镇人民公社,1980年12月复称城关镇,1985年10月,镇海县建制撤销,划分为镇海、北仑二区,城关镇仍镇海区政府所在地。1992年5月,原城关镇、俞范镇、临江乡合并为新城关镇,现改为招宝山街道。
-
旅游特色
招宝山因为“潮汐出入可经”,波涛汹涌,骇浪滔天,又名候涛山。又因山巅原建有“插天鳌柱塔”, 故又称鳌柱山。其他处海口,“商舶所经、百轸交集”,改称招宝山,寓“招财进宝”之意。招宝山“固六邑之咽喉,全浙之关键,而为商船出入之要道也,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为了抗击外来的侵略和骚扰,多少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招宝山山势峻险,景色秀丽。主要景点有“鳌柱插天”、“千帆破浪”、“蜃楼现幻”、“山楼观旭”、“龙洞出云”、“梵台秋月”、“棋子枰”、“半山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