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诸桥社区位于转塘街道以东一公里处,东临杭州宋城,西邻午山社区,南靠龙王沙社区,之江大道穿村而过,村庄座落在大诸桥两侧,村庄以桥得名,故称大诸桥。
大诸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时,发现钱塘江潮水隐患严重,两岸常受潮水的侵扰,便从浙江海盐沿江至转塘狮子口用条石砌成古海塘,同时建成大诸桥,大诸桥边的古海塘至今保留完好。该桥自二〇〇〇年七月九日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列入市重点文保点。该村落起源于五百多年前,有朱(诸)姓人家从绍兴平阳迁居而来;汪姓则从安徽徽州迁徙至此,历史上的大诸桥是上泗地区的交通咽喉,水路交通发达,乡民外出进城一般都在大诸桥坐船,村里有十几户人家以摆渡为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诸桥属杭县上泗区树塘乡管辖。1955年大诸桥分别成立五浦农业社和大诸桥农业社,1956年两社与午山合并,成立树塘乡五浦农业社。1958年,转塘,江口,午山,五浦(大诸桥)四个农业社合并为上泗公社转塘管理区、转塘生产队。1961年四社分开后称西湖区转塘公社五浦大队;1984年为转塘乡大诸桥村;1986年为转塘镇大诸桥村;2002年6月因撤村建居,大诸桥改制为社区,2007年转塘镇和龙坞镇合并后,改转塘街道大诸桥社区。
大诸桥社区自1993年起,随着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被征用各类土地约1200余亩,村民一直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目前社区存余集体山林500亩,茶地100亩,宅基地90亩,可开发利用土地61亩(10%留用地),现有集体存款7000余万元。2005年起随着之江新城的开发,我社至今已被拆迁的有158户,余下94户未拆迁,分别居住在原大诸桥及转塘新村。拆迁后社区已建120间老年过度房,已安置部分拆迁户过度。
社区有正式党员25名,预备党员3名,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7名。有股民代表39名,居民代表35名。部分代表交叉兼职。社区有6个居民小组,总户数为252户,总人口为1001人,流动人口约1000人,居民人均收入为21349元。
大诸桥社区附近有龙坞茶镇、外桐坞村朱德纪念馆、杭州西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宋城等旅游景点,有西湖莼菜、西湖龙井、幸福双、西湖龙井茶、栗子冬菇等特产。
大诸桥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时,发现钱塘江潮水隐患严重,两岸常受潮水的侵扰,便从浙江海盐沿江至转塘狮子口用条石砌成古海塘,同时建成大诸桥,大诸桥边的古海塘至今保留完好。该桥自二〇〇〇年七月九日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列入市重点文保点。该村落起源于五百多年前,有朱(诸)姓人家从绍兴平阳迁居而来;汪姓则从安徽徽州迁徙至此,历史上的大诸桥是上泗地区的交通咽喉,水路交通发达,乡民外出进城一般都在大诸桥坐船,村里有十几户人家以摆渡为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诸桥属杭县上泗区树塘乡管辖。1955年大诸桥分别成立五浦农业社和大诸桥农业社,1956年两社与午山合并,成立树塘乡五浦农业社。1958年,转塘,江口,午山,五浦(大诸桥)四个农业社合并为上泗公社转塘管理区、转塘生产队。1961年四社分开后称西湖区转塘公社五浦大队;1984年为转塘乡大诸桥村;1986年为转塘镇大诸桥村;2002年6月因撤村建居,大诸桥改制为社区,2007年转塘镇和龙坞镇合并后,改转塘街道大诸桥社区。
大诸桥社区自1993年起,随着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被征用各类土地约1200余亩,村民一直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目前社区存余集体山林500亩,茶地100亩,宅基地90亩,可开发利用土地61亩(10%留用地),现有集体存款7000余万元。2005年起随着之江新城的开发,我社至今已被拆迁的有158户,余下94户未拆迁,分别居住在原大诸桥及转塘新村。拆迁后社区已建120间老年过度房,已安置部分拆迁户过度。
社区有正式党员25名,预备党员3名,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7名。有股民代表39名,居民代表35名。部分代表交叉兼职。社区有6个居民小组,总户数为252户,总人口为1001人,流动人口约1000人,居民人均收入为21349元。
大诸桥社区附近有龙坞茶镇、外桐坞村朱德纪念馆、杭州西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宋城等旅游景点,有西湖莼菜、西湖龙井、幸福双、西湖龙井茶、栗子冬菇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