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越山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越山村隶属:所前镇
区划代码:330109107代码前6位:330109
长途区号:0571 邮政编码:310000
车牌号码:浙A行政级别:村
越山村相关网站:
  越山村
  越山村位于所前镇东南,东至越王村,南为杜家村,西至杜家村田畈,北为天井浜水面。由郑家、汪家、徐家、孟家、钱家5个自然村组成,环镇来娘公路沿村前而过,水路通西小江,交通便捷,环境优越,由浙江登峰交通集团投资的杭州生态园落户本村。
  2006年底止,全村村庄建成面积174亩,有耕地410亩,围垦地区有土地143亩,旱地70亩(农户自留地),山林4306亩,水面80亩。2006年底止全村共476户,其中外来户35户,全村总人口1522人,其中外来人口150人。劳动年龄内人数933人,其中男劳力490人,女劳力443人。劳动力中以从事农林牧渔业为主的有315人,从事工业为主的140人,从事建筑业为主的288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为主的38人,从事商饮业为主的148人,从事其他行业的4人。

  村民中以郑姓为多,其次为徐、汪等姓氏。据家谱载,郑姓系周厉王之子,封地华州郑县,子孙即以郑为姓,西汉元和初年,有郑文正者,为山阴县太守,至宋代有郑嘉言者居萧山,为萧山郑姓第一世祖,其子郑公麟曾任“长江判簿”,其孙郑知微,为进士。明朝洪武年间郑姓第11世郑谛,字以诚,入赘到此发族。据《宋嘉泰会稽志》载,村域在北宋以前属山阴天乐乡斯里。元朝至正年间改属山阴四十都,明朝后改属天乐仪越乡,下辖郑家、汪家、洪瓦池头、山栖街。至民国17年划为绍兴县第十区第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改属为绍兴县七都四图,民国21年划归绍兴县第七区,民国24年划归绍兴县所前西乡,民国36年改属所前乡。建国初为绍兴县岭下乡,1950年10月划归萧山县,属进化区岭下乡。农业合作化初期曾建有新华、建华、新新3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合并建立越山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实现人民公社化,为临浦公社岱山管理区越山生产队。1961年改属所前公社,设越山大队管委会,1984年改为越山村民委员会。
  越山村为丘陵兼水网平原地带,盛产水稻和茶、果。在历史上是越王勾践养鸡之处,所产越鸡,肉质松脆鲜美,萧山“三黄鸡”即是越鸡的变种。2006年全村种植粮食625亩,全年产粮291吨。产各种蔬菜495吨,有苗木地176亩,2006年苗木收入165万元。全村有茶园430亩,2006年产茶39吨,果园面积579其中柑橘2亩、梨园2亩、桃园80亩、杨梅园415亩,柿子30亩。全年水果总产量485吨,其中柑橘3吨,梨6吨,桃子120吨,杨梅195吨,柿子111吨,其他水果50吨。全年造林10亩,幼林抚育100亩,成林抚育800亩,封山育林1000亩。林业出产笋干1吨,板栗40吨,采伐木材30立方,采伐毛竹1000支。在畜牧业方面,全村全年饲养生猪675头,出栏495头,出栏羊30只,出栏各种家禽1.2万只。全村有水面120亩,全年产鱼15吨,产沼虾15吨,山林中有1300亩租给杭州生态园。200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06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50万元,林业收入8万元,畜牧业收入30万元,渔业收入5万元,工业收入727万元,建筑业收入451万元,运输业收入15万元,商饮业收入48万元,服务业收入11万元,其他收入324万元。农民所得总额146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0000元。
  本委已对全村进行了农村村庄整治,村内道路实现硬化,路灯亮化,破旧房屋拆除,环境卫生大为改善。村内社会设施齐全,有小学、幼儿园和小商品市场等。村南岱山小学由越山、传芳、杜家、东山夏4个村于1999年联建。村党支部和村委曾被评为萧山区级文明村、先进党组织、先进村委会等荣誉称号。
  村于1956年建立党支部,现有0党员40人。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郑天井、郑叶根、郑叶斋、郑贵兴、徐弥苟、郑关友、郑建标;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郑叶根、郑叶斋、郑徐兴、徐弥苟、郑关友、郑天兴、郑水潮、郑建斋。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郑建标、村委会主任郑建斋。
  村址在古代曾有崇教寺和山栖街集市,崇教寺建于梁大同元年,今存遗址,山栖街留有旧迹。村北“天井浜”,大旱不干,洪涝不淹,传说浜底有7口古井,水旱时有三井能见到,现为水产养殖基地。村中东坞林峦森秀,杭州生态公园设于此,并每年在此举办杨梅节等盛大庆典活动,给越山村带来了勃勃生机。
  村籍郑炳相曾任0丽水地委常委;村籍郑利鹏为北京某军校正团级干部。
  

  越山村附近有天乐湖景区朱凤标墓湘湖旅游度假区杭州乐园杭州极地海洋世界等旅游景点,有萧山甲鱼萧山青梅萧山白对虾萧山萝卜干萧山鸡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