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头陈社区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西大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带来了丰富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短短四五年时间,湖头陈社区就涌现了大大小小的企业90家,涉足五金配件、纺织、石材加工等行业。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进社区的企业越来越多,村干部动起了脑筋,盘活土地资产。村里投入500多万元资金,在原先的空地上建造厂房,租赁给外来企业。目前,已有36家企业进驻湖头陈租赁厂房,村里每年可收入一笔不菲的租金。此外,湘湖地铁站在湖头陈的开工建设,也给社区带来了新的商机。目前,社区正在制定规划,在地铁站附近建造一幢28层的写字楼,以供出租。经济发展了,手里有了钱,近两年来,湖头陈社区开始了大规模的设施改造,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居民。社区投入30万元,建起18个公厕,聘请了26名清洁工,负责搞好社区及河道的清洁工作。投入400多万元,实施一户一表改造,自来水管网全面入户。社区还投入近60万元,对道路进行了修复,绿化带、社区公园、公共停车场也建起来了。
往昔渔村,墨守陈规,田园烙印
早年的湖头陈村,邻水而居,物产丰饶。壮阔的钱塘江,清澈的白马湖,湖头陈成了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每到秋天,自马湖里就荡满了笑声。全村老少扛起木菱桶,扑进湖里采红菱。一天下来,就能装满一卡车,采菱人也能分到几百上千元钱,这成了家里一笔不小的收入。
等到红菱收市,湖面上回复平静,蕃薯也适时地熟了。湖头陈人便把视线从湖面收回到陆地上。一垄垄的田埂里,那些用熟肥养的蕃薯,个顶个的大。蕃薯吃了耐饥,一个十足的劳力,也吃不了十斤蕃薯。在闹饥荒的年辰,湖头陈人总可以省下一大笔粮食。
而在平时,河鱼、扒螺蛳是村民们的家常便饭。吃过早饭,男人们便划了小船,带着渔网往江边去。一天下来,小鱼收得一大网,螺蛳收得几大筐。到了傍晚,缕缕鱼香便会笼罩着整个村庄。
仓廪实而知礼节。富足的湖头陈人也会找乐子。赛龙舟就是全村人的一大趣事。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头陈村有小船近2000只,当时这些小船是村民们何鱼、摸螺蛳的工具。长年累月与水打交道,村民们练就了一身好水性,而村里的龙舟队更是远近闻名。每逢端午节前后,村子里男女老少就摆开龙舟,擂响皮鼓,大家一较高下,场面颇为壮观。
后来,随着产业转型,村民们陆续洗脚上岸,有的进了工厂当了工人,有的自己做起了生意,村里的小舟逐渐减少。但赛龙舟的习俗却生生不息,一直传承下来。时至今日,谈起赛龙舟,村里人仍是津津乐道。
转变观念,调整产业,华丽转身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2005年,地处城郊接合部的湖头陈村也纳入了城市的范畴,更名为湖头陈社区。
湖头陈社区北与滨江区西兴街道相邻,西接滨江长河街道,南靠湘湖景区,守着萧山的西大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带来了丰富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工业化的浪潮席卷而来,迅速冲击这个边界小地。昔日的渔老大,放下了渔网和农具,加入了办厂经商的行列。短短四五年时间,湖头陈社区就有大大小小的企业82家,涉足五金配件、纺织、石材加工等行业,个体工商商铺1 82家。而湖头陈的常住人口由原来的4000余人,扩充到了12000余人。其中,外来人口就有7000多人,已多于本地常住人口。
面对工业经济的诱人商机,村里也在想方设法壮大村级经济实力。村里原来办的一家砖瓦厂,后来因为不符合环保要求被关闭,那块地被闲置下来了。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进社区的企业越来越多,村干部在这块闲置的地上动起了脑筋,投人五百多万元资金,在原先的砖瓦厂厂址上建造厂房,租赁给外来企业。这一招果然灵验,在寸士寸金的萧山,投资办厂者纷至沓来。目前,已有36家企业进驻湖头陈租赁厂房,村里每年可收入一笔不菲的租金。
此外,湘湖地铁站在湖头陈的开工建设,也给社区带来了新的商机。目前,社区正在制定规划,在地铁站附近建造一幢28层的写字楼,以供出租。
承前启后,融入都市,惠及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头陈社区完成了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但一系列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失地农民增加,外来民工大量涌人,原来松散的村级管理,已经跟不上社区建设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区环境不尽如人意,脏乱差现象屡见不鲜;社区文化生活缺乏,-、斗殴等不良风气抬头……
为改变这一状况,近两年来,湖头陈社区开始了大规模的设施改造,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社区居民。
社区投入30万元,建起18个公厕。在实施垃圾户投、统收、日清的同时,聘请了26位清洁工,负责搞好社区及河道的清洁工作。投入400多万元,进行了自来水管网全面改造,真正实现了“一户一表”。社区的变压器也由原来的6个扩容到16个。社区还投入近60万元资金,对道路进行了修复,绿化带、社区公园、公共停车场也建起来了。
针对流动人口多,社会治安复杂的情况,去年,社区在主要出入口安装了16个探头,组织巡防队员24小时巡逻,加强管理,全力打造平安社区。为活跃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社区还组建了健身队、腰鼓队,办起了戏曲、书法、棋类培训班,让居民们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当中。
富起来的湖头陈社区居民,还是没忘记老传统,始终惦记着赛龙舟这件大事,他们自筹资金,组织近百人成立了龙舟队,准备造大船两只,小船四只,把这一传了几百年的活动继续办下去。
湖头陈社区附近有杭州极地海洋世界、湘湖旅游度假区、杭州乐园、浙旅院国际教育旅游体验区、江南龙门湾等旅游景点,有萧山甲鱼、萧山青梅、萧山白对虾、萧山萝卜干、萧山鸡等特产。
往昔渔村,墨守陈规,田园烙印
早年的湖头陈村,邻水而居,物产丰饶。壮阔的钱塘江,清澈的白马湖,湖头陈成了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每到秋天,自马湖里就荡满了笑声。全村老少扛起木菱桶,扑进湖里采红菱。一天下来,就能装满一卡车,采菱人也能分到几百上千元钱,这成了家里一笔不小的收入。
等到红菱收市,湖面上回复平静,蕃薯也适时地熟了。湖头陈人便把视线从湖面收回到陆地上。一垄垄的田埂里,那些用熟肥养的蕃薯,个顶个的大。蕃薯吃了耐饥,一个十足的劳力,也吃不了十斤蕃薯。在闹饥荒的年辰,湖头陈人总可以省下一大笔粮食。
而在平时,河鱼、扒螺蛳是村民们的家常便饭。吃过早饭,男人们便划了小船,带着渔网往江边去。一天下来,小鱼收得一大网,螺蛳收得几大筐。到了傍晚,缕缕鱼香便会笼罩着整个村庄。
仓廪实而知礼节。富足的湖头陈人也会找乐子。赛龙舟就是全村人的一大趣事。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头陈村有小船近2000只,当时这些小船是村民们何鱼、摸螺蛳的工具。长年累月与水打交道,村民们练就了一身好水性,而村里的龙舟队更是远近闻名。每逢端午节前后,村子里男女老少就摆开龙舟,擂响皮鼓,大家一较高下,场面颇为壮观。
后来,随着产业转型,村民们陆续洗脚上岸,有的进了工厂当了工人,有的自己做起了生意,村里的小舟逐渐减少。但赛龙舟的习俗却生生不息,一直传承下来。时至今日,谈起赛龙舟,村里人仍是津津乐道。
转变观念,调整产业,华丽转身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2005年,地处城郊接合部的湖头陈村也纳入了城市的范畴,更名为湖头陈社区。
湖头陈社区北与滨江区西兴街道相邻,西接滨江长河街道,南靠湘湖景区,守着萧山的西大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带来了丰富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工业化的浪潮席卷而来,迅速冲击这个边界小地。昔日的渔老大,放下了渔网和农具,加入了办厂经商的行列。短短四五年时间,湖头陈社区就有大大小小的企业82家,涉足五金配件、纺织、石材加工等行业,个体工商商铺1 82家。而湖头陈的常住人口由原来的4000余人,扩充到了12000余人。其中,外来人口就有7000多人,已多于本地常住人口。
面对工业经济的诱人商机,村里也在想方设法壮大村级经济实力。村里原来办的一家砖瓦厂,后来因为不符合环保要求被关闭,那块地被闲置下来了。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进社区的企业越来越多,村干部在这块闲置的地上动起了脑筋,投人五百多万元资金,在原先的砖瓦厂厂址上建造厂房,租赁给外来企业。这一招果然灵验,在寸士寸金的萧山,投资办厂者纷至沓来。目前,已有36家企业进驻湖头陈租赁厂房,村里每年可收入一笔不菲的租金。
此外,湘湖地铁站在湖头陈的开工建设,也给社区带来了新的商机。目前,社区正在制定规划,在地铁站附近建造一幢28层的写字楼,以供出租。
承前启后,融入都市,惠及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头陈社区完成了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但一系列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失地农民增加,外来民工大量涌人,原来松散的村级管理,已经跟不上社区建设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区环境不尽如人意,脏乱差现象屡见不鲜;社区文化生活缺乏,-、斗殴等不良风气抬头……
为改变这一状况,近两年来,湖头陈社区开始了大规模的设施改造,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社区居民。
社区投入30万元,建起18个公厕。在实施垃圾户投、统收、日清的同时,聘请了26位清洁工,负责搞好社区及河道的清洁工作。投入400多万元,进行了自来水管网全面改造,真正实现了“一户一表”。社区的变压器也由原来的6个扩容到16个。社区还投入近60万元资金,对道路进行了修复,绿化带、社区公园、公共停车场也建起来了。
针对流动人口多,社会治安复杂的情况,去年,社区在主要出入口安装了16个探头,组织巡防队员24小时巡逻,加强管理,全力打造平安社区。为活跃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社区还组建了健身队、腰鼓队,办起了戏曲、书法、棋类培训班,让居民们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当中。
富起来的湖头陈社区居民,还是没忘记老传统,始终惦记着赛龙舟这件大事,他们自筹资金,组织近百人成立了龙舟队,准备造大船两只,小船四只,把这一传了几百年的活动继续办下去。
湖头陈社区附近有杭州极地海洋世界、湘湖旅游度假区、杭州乐园、浙旅院国际教育旅游体验区、江南龙门湾等旅游景点,有萧山甲鱼、萧山青梅、萧山白对虾、萧山萝卜干、萧山鸡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