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文村概览
峰文村隶属泰顺县彭溪镇,位于泰顺县城东部42.4公里处。清雍正丁未五年(1727年),峰文始迁祖林文魁从平邑北港薛岙(今平阳县腾蛟镇龙凤山)迁徙定居于此,时称蜂门。民国初期置凤山乡,建国初置峰门乡,因县内重名,1952年更名为峰文,1958年称峰文大队,1984年5月改称峰文村。峰文村是典型的革命老区村,也是被誉为“爱情村”的历史文化村落。
峰文村海拔630米,居山岙地,山环水抱,古树参天,环境优美。“红军路”穿村而过,直通白柯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与小南山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仅一村之隔,是重建红十九师旧址、峰文大战旧址所在地。辖地内的峰文大峡谷巍峨壮美、三角尖峰(1200米)耸峙如门,村中多对成双结对的百年红豆杉朝夕相伴,“狮子踢绣球”、飞凤上山、蜂穴自然景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原村名凤门、蜂门、峰门既是源于飞凤上山、蜂穴、三角尖的自然地理景观。村落东南西北四面对应着旗杆宫(现重建红十九师纪念馆)、大坪宫、毓英宫、盘古宫四大宫庙。其中毓英宫是峰文村最大的宫庙和主要的祭祀场所,供奉马仙娘娘神像,其背靠卧狮弄球穴,面朝七星献寿之灵峰(又称七星墩、寿桃山),是峰文人心中的福泽之地。每年七月初七在此举行的祭祀、求福、聚会活动是七夕民俗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七夕民俗得到进一步弘扬,举办的七夕文化风情节,在继承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峰文村和当地政府也正在努力将七夕传统节日打造成民俗文化精品,期待以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助推峰文未来的发展。
峰文村附近有泰顺农民暴动旧址、徐岙古村落、圆州古村落、岭上湾革命纪念公园暴动、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三杯香、泰顺婆饼、刀豆干、竹木雕刻、绿豆蜜汁膏等特产。
峰文村隶属泰顺县彭溪镇,位于泰顺县城东部42.4公里处。清雍正丁未五年(1727年),峰文始迁祖林文魁从平邑北港薛岙(今平阳县腾蛟镇龙凤山)迁徙定居于此,时称蜂门。民国初期置凤山乡,建国初置峰门乡,因县内重名,1952年更名为峰文,1958年称峰文大队,1984年5月改称峰文村。峰文村是典型的革命老区村,也是被誉为“爱情村”的历史文化村落。
峰文村海拔630米,居山岙地,山环水抱,古树参天,环境优美。“红军路”穿村而过,直通白柯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与小南山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仅一村之隔,是重建红十九师旧址、峰文大战旧址所在地。辖地内的峰文大峡谷巍峨壮美、三角尖峰(1200米)耸峙如门,村中多对成双结对的百年红豆杉朝夕相伴,“狮子踢绣球”、飞凤上山、蜂穴自然景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原村名凤门、蜂门、峰门既是源于飞凤上山、蜂穴、三角尖的自然地理景观。村落东南西北四面对应着旗杆宫(现重建红十九师纪念馆)、大坪宫、毓英宫、盘古宫四大宫庙。其中毓英宫是峰文村最大的宫庙和主要的祭祀场所,供奉马仙娘娘神像,其背靠卧狮弄球穴,面朝七星献寿之灵峰(又称七星墩、寿桃山),是峰文人心中的福泽之地。每年七月初七在此举行的祭祀、求福、聚会活动是七夕民俗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七夕民俗得到进一步弘扬,举办的七夕文化风情节,在继承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峰文村和当地政府也正在努力将七夕传统节日打造成民俗文化精品,期待以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助推峰文未来的发展。
峰文村附近有泰顺农民暴动旧址、徐岙古村落、圆州古村落、岭上湾革命纪念公园暴动、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三杯香、泰顺婆饼、刀豆干、竹木雕刻、绿豆蜜汁膏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