垟底村简介
【区位概况】垟底村位于怀溪的东面,是进出怀溪的必经之地,平文公路贯穿全村,是怀溪的“门户”。全村区域面积1064亩,其中水田136亩,旱地100亩,山地828亩。辖1个自然村,333户1419人。
全村现有劳动力938人,其中外出务工529人。全村共有党员45人,村民代表51人。
【历史沿革】垟底在古代地势低洼,约至明朝逐渐形成村落。自明以来杨、钱、周多有外迁,而由青田杨山背的杨姓村民和泰顺的钱姓村民以及闽赤岸的周姓村民入迁到此定居发族,现全村有20多姓氏,但总人口中以钱、杨、周、董、陈、王为多,自明朝以来已传16世、21世。
民国时期称晚垟,属南山垟头村,解放后改称新垟村,20世纪70年代后改为垟底村。
【自然环境】垟底村位于北纬27°21′,东经120°30′,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地貌特征以丘陵、山地为主。
【交通环境】垟底村交通便利,平文公路贯穿全村,距县城50公里,距萧江高速出口35公里。
【经济概况】近年来,垟底村紧紧抓住市民绿色消费理念和休闲生活方式转变时机,利用“怀溪番鸭”的知名度和发源地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餐饮服务业。目前,在垟底村以怀溪番鸭为主要特色的“农家乐”已发展到8家,其中初具规模、上档次的有4家,年营业额5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农家乐一条街”的发展布局,并以此为依托,辐射带动全乡种养殖业发展,使全乡蔬菜种植面积扩增到170余亩,大棚蘑菇种植扩增到80余亩,年产番鸭扩增到2万余羽。2013年人均收入7852元。
【旅游景观】垟底村旅游资源丰富,有百年古观—青龙山宫和陈马娘娘宫、怀溪番鸭一条街、文化休闲长廊等自然、人文景观。
百年古观—青龙山宫
青龙山宫坐落于青龙山半山腰,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500平方米,建宫以来,期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由村民筹款修建而成。青龙山宫齐天大圣颇为灵验,至今慕名前来烧香拜佛、休闲观光的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是北港地区远近闻名的道教圣地。
百年古观—陈马娘娘宫
陈马娘娘宫位于水格边,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建宫以来,期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由村民筹款修建而成。古有戏台,颇为兴盛,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都会举行一种祭祀活动,在外做生意的人家,或感觉年事不顺的人家,在宫里许下愿心,如得陈马娘娘保佑,愿以贡品作为酬谢。此外,村民出资邀请越剧团前来表演,辅以庆祝。
文化休闲长廊
文化休闲长廊位于垟底村西面,怀溪溪滩南岸,全长1280米,宽20多米,总投资500多万元,是政府倾力打造的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人在画中的生态景观。于2012年开工建设,2013年底完工,历时2年。该长廊设计新颖,东面长廊由500多块精雕细刻的大理石平雕做栏杆,中间竖立一块高4米左右的石碑,上 书“情怀溪山”,十分壮观,还栽种了数十种名优树木,修建了凉亭、石凳、灯柱、生态公厕等。每到夜晚,流光溢彩,绚丽夺目,已成为人们休闲、健身、观光的好去处。
怀溪番鸭一条街
垟底村紧紧抓住市民绿色消费理念和休闲生活方式转变时机,利用“怀溪番鸭”的知名度和发源地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餐饮服务业。目前,在垟底村以怀溪番鸭为主要特色的“农家乐”已发展到8家,其中初具规模、上档次的有4家,年营业额500多万元,已形成了“农家乐一条街”的发展布局。
垟底村附近有南雁荡山、南麂岛、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刘英、粟裕在凤林的办公室旧址等旅游景点,有平阳黄汤茶、平阳马蹄笋、平阳鸽蛋、南麂大黄鱼、平阳早香茶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