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竹墩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竹墩村隶属:菱湖镇
区划代码:330503105代码前6位:330503
长途区号:0572 邮政编码:313000
车牌号码:浙E行政级别:村

菱湖镇竹墩村(也称下昂)是沈氏家族发源地之一。她本是武康余英溪畔沈氏世系分支,于中晚唐时期,迁徙至竹墩村,以此开启了沈氏宗脉新篇章。

竹墩的长春书院曾是朱熹讲学的地方。明时沈太宦至兵部尚书。这里历史上产生过多名状元、进士和举人,历任各级职官75人,号称产生过倪、孟、何、葛、夏5相国,唐宋时的颜真卿、苏东坡,《渔隐丛话》的作者胡仔及贾收、富弼、富直柔等人,就在这里把酒吟诗。文化底蕴深厚。

竹墩是明清时吴兴望族——吴兴竹墩沈的发源地。竹墩沈家一直人才辈出,以从政和书画文人居多,现吴兴竹墩沈的后代遍布海内外各地。有“天下沈氏出竹墩”之称。“沈氏”人才鼎盛。见史传者一百五十八人,其中三十八人有正传,一百二十人附传,另有皇后三人,皇妃五人,以唐朝睿真皇后沈珍珠最为有名。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竹墩沈”迎来了她的鼎盛时期。开启这一时期的便是一位居家课艺的翰林沈三曾。康熙十五年(1676年),沈涵、沈三曾兄弟同榜进士,同入翰林。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沈三曾的儿子沈树本高中榜眼。沈三曾的孙儿沈荣仁、沈荣光、沈咸熙也连捷进士,成为翰林院的青年才俊。竹墩的沈炳震、炳巽兄弟, 前者有《唐书合钞》、后者有《水经注集释订讹》等著作传世。

1911年11月5日,湖州教育会会长、竹墩人沈谱琴和湖州鲍山人、湖州府中学堂督学钱恂率领中学堂的学生军发动起义,驱走了清朝-,宣布湖州光复。1916年,北京大学教授湖州鲍山人钱玄同(钱恂之弟)和竹墩人沈尹默(沈谱琴族侄)担任《新青年》主编,扛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在中国近代的风起云涌中,“竹墩之沈”续写风流,“鲍山之钱”新开篇章。

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倡导白话诗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白话诗《月夜》被称为“第一首散文诗而备具新的美德。”沈尹默和胡适、刘半农是最早在《新青年》上尝试新诗创作的,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新诗创作“三巨头”。

沈兼士,当代著名学者。沈尹默之弟。当时作为“新文化运动大本营”的北京大学,称其与兄沈士远(总务长)、沈尹默以及另外两名姓马的教授为“三沈二马”。

沈迈士,当代著名书画家。与沈尹默合作书画展览三次,在书画界卓有声誉。他的作品融诗、书、画于一体,为艺苑所推崇。

竹墩沈氏不仅因为有沈尹默、钱玄同、陆志韦这样的名教授,朱家骅、张乃燕这样的名牌大学校长,更是因为有沈家本、胡惟德、戴季陶、张静江、吴鼎昌等一班高官和朱五楼、王一亭、顾叔苹、沈联芳等一批工商巨子的存在让湖州竹墩享誉中外。

新农村建设让竹墩成了旅游胜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菱湖荻港”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遍布世界各地的沈氏后人都纷纷寻根问祖来到竹墩。特别是来自韩国、日本的沈氏后人更多。几年来,我们多次接待韩国、日本的沈氏后裔的来访,与他们进行了友好洽谈,共商弘扬竹墩文化的具体发展规划。

2020年12月4日,竹墩村入选2020年浙江省卫生村名单。

2019年4月15日,竹墩村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种德桥

种德桥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为三孔薄墩薄拱实腹石拱桥,东西向横跨清溪港。全长31.4米,宽3.7米,高5.9米,中孔净跨10.6米,拱矢高5.3米;边孔净跨6.7米,拱矢高3.3米。……详情>>

竹墩村附近有种德桥菱湖安澜桥南浔桑基鱼塘三省堂南商林长寿桥水东村古桥群(永安桥、通明桥、竹桥)等旅游景点,有湖州太湖鹅湖笔善琏湖笔陈邑加州鲈鱼湖州羽毛扇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