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沿浦村 | ~200 | 村庄 | 沿浦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下在村 | ~205 | 村庄 | 下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岭尾村 | ~206 | 村庄 | 岭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外垟村 | ~207 | 村庄 | 外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云亭村 | ~210 | 村庄 | 云亭村:由原云亭、孟福林、白蓬岭等3村合并而来。…[详细] |
界牌村 | ~211 | 村庄 | 界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牛乾村 | ~212 | 村庄 | 牛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南堡岭村 | ~213 | 村庄 | 南堡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盐兴村 | ~219 | 村庄 | 盐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浦村 | ~220 | 镇中心区 | 东浦村:由原新塘、李家井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
三丰村 | ~221 | 村庄 | 三丰村:由原三茆、海丰、斗门头等3村合并而来。…[详细] |
大岵村 | ~222 | 村庄 | 大岵村:由原大姑、鼻头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
龙岙村 | ~223 | 村庄 | 龙岙村:由原木林、沙岭等2村合并而来。…[详细] |
民国21年(1932年),始建沿浦乡。建国后,1950年6月,在今镇境内成立沿浦乡、云亭乡。1952年6月,增设福森、岭尾二乡。1956年3月撤销福森、岭尾二乡。1961年10月,改称沿浦人民公社。1992年5月,云亭乡并入沿浦乡。1993年,沿浦乡改为沿浦镇。
近年来,沿浦镇委、镇府致力发展效益农业,着重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优质农副产品和海水产品品种,实施科技扶贫战略,取得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阶段性成果。
沿浦的盐业生产历史悠久。明洪武八年(1375),天富南监盐课司在沿浦建筑海塘,开辟盐田,为全县盐业生产基地之一。有盐田1350亩,1994年盐产量达到3299吨,2003年的盐产量降至2050吨(41000担)。
据统计,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00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554万元(渔业收入6219万元),工业总产值1916万元,其它产值2321万元。沿浦湾有滩涂2.7万亩,可养殖面积1.91万亩。海产品有鱼、虾、贝、藻四大类,总养殖面积达1.88万亩。其中有虾塘3000亩(混养青蟹500亩、梭子蟹800亩)、缢蛏2100亩(其中虾塘混养1000亩)、贻贝250亩;紫菜养殖面积1.3万亩;海带养殖面积1500亩;深水网箱水体1.2万立方米;传统网箱1050只。
沿浦镇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名、优、特产品为重点的生产基地。着重抓好紫菜养殖、围塘混养,浅海贝类、深水网箱,优质水果、蔬菜生产,蘑菇基地、马蹄笋园,-鸡、食草山羊等五类十大基地建设。经济林种植面积发展到5278亩,其中四季柚3000亩、优质水果750亩、杨梅500亩、白毛茶600亩。蘑菇栽培面积达300万平方尺;年饲养-鸡20万羽。现有蔬菜基地2500亩,高山蔬菜基地1500亩,榨菜基地3500亩。镇委、镇政府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区稳定”这根主线,按照“科技兴渔、产业强渔、配套扶渔、依法治渔”的思路,1.3万亩紫菜基地及产品通过省、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产品质量认证,并被批准为温州市十佳绿色农产品基地;成功申报了“中国紫菜之乡”国字号品牌;1500亩海带养殖基地通过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深水网箱大黄鱼被农业部农产品监测中心鉴定为合格产品,“食无忧”工程。
界牌浙闽界碑位于苍南县沿浦镇,年代为明。明代浙闽界碑位于苍南县界牌村、界牌山上,距今已有5D0年历史,保存完好。界碑花岩石质地,碑高125厘米,宽37厘米,厚11厘米。碑文两面楷书阴刻。西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