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向阳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向阳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 |
阿旺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阿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 |
长岭子村 | ~202 | 村庄 | 长岭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关中村 | ~203 | 村庄 | 关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木多村 | ~204 | 村庄 | 木多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石门村 | ~205 | 村庄 | 石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发罗村 | ~206 | 村庄 | 发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双龙村 | ~207 | 村庄 | 双龙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安乐村 | ~208 | 村庄 | 安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鲁纳村 | ~209 | 村庄 | 鲁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拖落村 | ~210 | 村庄 | 拖落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海科村 | ~211 | 村庄 | 海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新碧嘎村 | ~212 | 村庄 | 新碧嘎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大石头村 | ~213 | 村庄 | 大石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小营村 | ~214 | 村庄 | 小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芋头塘村 | ~215 | 村庄 | 芋头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岩头村 | ~216 | 村庄 | 岩头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 |
阿旺镇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南端,东临会泽县驾车镇,西、南面分别与寻甸县金源乡、功山镇接壤,北与铜都镇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8′02″~103°18′31″,北纬25°47′18″~26°02′12″之间。镇境内地形西、南高,东、北低,东西最大横距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8公里。
全镇 街道
总面积为267.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415140亩,森林覆盖率为28.4%,耕地面积26571.5亩,人均占有耕地0.84亩。镇境内最高海拔3295米,最低海拔130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454米,相对高差1955米,镇境内广泛分布着高原红壤土和黑壤土,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大豆、小麦、燕麦、荞子。经济作物主要有藠头、曲花党参、百合、油菜、花生、地瓜、花椒。主要药材有当归、大黄、一枝蒿、法落海。半山区出产牛干菌、谷熟菌、鸡纵等野生菌类。经济林果主要有桃子、苹果、核桃、板栗、梨等。水产品有红鳟鱼。磷矿、铅锌矿、铁矿为阿旺的主要矿产资源,主要建筑材料有大量的优质河沙。
以磷矿开发为主的磷深加工产业链是阿旺强镇之本,现已探明阿旺磷矿储量近1亿吨,积极引进外资进行开发,此外,阿旺镇铅锌矿、铁矿储量也不少。阿旺镇辖区属大白河上游所在地,丰富的水利资源造就了大量的优质河沙,现有沙场一个,但仍未形成规模性生产。同时在陶家小河一带还盛产东川“三宝”之一的奇石,居住在这一带的农民到河里拣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区划沿革
1964年12月-1983年9月,阿旺公社划属寻甸县管理,5月划属东川市。1984年成立阿旺区,1988年由阿旺区改为阿旺乡,2005年10月由阿旺乡改为阿旺镇。2005年末,全镇辖关中、长岭子、木多、石门、发罗、阿旺、双龙、安乐、鲁纳、拖落、海科、新碧嘎、大石头、小营、芋头塘、岩头等16个村民委员会, 216个村民小组,159个自然村。
-文化教育
文化生活
阿旺镇文化、教育发展较快,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子。阿旺彝族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打造彝族文化产业。举办了阿旺首届彝族火把节;承办了云南省青年企业家东川行“点亮东川”活动,展示阿旺的彝族文化;在2007年8月20日东川区举办的首届“醉笑天”杯酒歌大赛中,成绩斐然,所参赛的四首酒歌荣获5项大奖;具有彝族特色的阿旺镇2007年新农村建设运动会圆满结束;配合区政府做好中国东川汽车泥石流拉力赛;东川区首个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在拖潭落成。通过多形式的宣传,阿旺彝族文化正向一个新的台阶迈进。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截至2007年秋季学期,阿旺中学在校学生1140人,小学3606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解决中、小学硬件建设困难的问题,有力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两基”年检顺利通过市验收;阿旺中学2006年、2007年升学率连续两年仅次于东川高级中学,名列东川区农村中学榜首;贫困生“两免一补”工作稳步推进,累计近万名贫困学生受益,极大地缓解了学生读书难的问题。
-人文地理
彝族同胞
阿旺全镇地貌为深切、中切割的高、中山峡谷类型,南部山区呈“W”型,北部由大白河深切呈“V”型。南部山地植被较好,水土流失轻,北部、中部地质破碎,植被较差、泥石流较为严重,故在大白河仓房至新碧嘎(镇境内)段形成宽100—300米的河漫沙滩。面积宽广的阿旺镇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有宽广、博大的高山草海,有流水环山的野外仙景,有原汁原味的古老彝族文化,有丰富多样的农家土特产,是一个度假、休闲、娱乐、旅游的好去处。
一、美丽、博大的高山草海
位于阿旺镇政府西面的石门村小海草海,海拔高度大约2200米左右,小海草场美丽动人,一年四季各有特色。每到春夏,绿绿青草布满了整个草海,身入“海”中,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博大,人的渺小;冬天,白雪覆盖了整个草海,这里成了雪的海洋。
二、流水环山的野外仙景——响水河
响水河属阿旺镇长岭子村的一个地名,原名小青河,后更名为响水河。响水河森林茂密,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到这里可品尝到原汁原味的红鳟鱼和众多的生态土特产。
三、原汁原味的古老彝族文化
阿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阿旺的半山区或高寒山区。彝族同胞居住的基础设施不完备,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具有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的天性,日子仍过得有滋有味,他们的婚俗、服饰、祭祀活动、音乐舞蹈、丧葬习俗、节庆都堪称阿旺一绝。
-基础设施
阿旺镇山高路陡,居民居住分散,基础性设施建设困难。但全镇做了大量工作,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铁路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掀起新热潮。投资128万元实施海科人畜饮水工程,彻底解决海科村2200余名农民群众祖祖辈辈靠人背马驮饮水的困难。投资200万元的阿旺村、双龙村及集镇连片供水项目工程解决阿旺村16个小组3500人,双龙村6个小组1230人,集镇4000余人共8000余人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5万元的安乐凹子水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40余万元的阿旺灌区农建项目建成,彻底恢复灌区村3700亩的生产用水,大大提高该灌区粮食单产数量。
二是集镇建设。投入562.3万元加快小集镇硬件建设,完成建设用地84.9亩,拆除违章建筑1500余平方米,建成了3703平方米的农贸市场,3412平方米的牲畜交易市场,改扩建了阿新路、阿康路、易霖街延长线及横大街四条镇内主干道达1938米,使集镇呈现出“三纵两横”的布局,扩大了集镇范围,增强了集镇功能,为实现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
三是道路交通建设。修建了一大批公路。投资180万元修通了1.8公里通镇文明路,为阿旺镇人流物流提供了便利。争取到区发改局的支持,投资85万元修通了全镇两个彝族聚集村寨石门拖潭与木多期黑的村组公路,结束了两个少数民族村寨历史以来一直与外界封闭隔离的历史;投资217万元实施了新碧嘎至寻甸金源乡的通县公路工程,解决了新碧嘎、海科、拖落三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实现了阿旺与相邻县的交通通畅。
全镇 街道
总面积为267.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415140亩,森林覆盖率为28.4%,耕地面积26571.5亩,人均占有耕地0.84亩。镇境内最高海拔3295米,最低海拔130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454米,相对高差1955米,镇境内广泛分布着高原红壤土和黑壤土,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大豆、小麦、燕麦、荞子。经济作物主要有藠头、曲花党参、百合、油菜、花生、地瓜、花椒。主要药材有当归、大黄、一枝蒿、法落海。半山区出产牛干菌、谷熟菌、鸡纵等野生菌类。经济林果主要有桃子、苹果、核桃、板栗、梨等。水产品有红鳟鱼。磷矿、铅锌矿、铁矿为阿旺的主要矿产资源,主要建筑材料有大量的优质河沙。
以磷矿开发为主的磷深加工产业链是阿旺强镇之本,现已探明阿旺磷矿储量近1亿吨,积极引进外资进行开发,此外,阿旺镇铅锌矿、铁矿储量也不少。阿旺镇辖区属大白河上游所在地,丰富的水利资源造就了大量的优质河沙,现有沙场一个,但仍未形成规模性生产。同时在陶家小河一带还盛产东川“三宝”之一的奇石,居住在这一带的农民到河里拣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区划沿革
1964年12月-1983年9月,阿旺公社划属寻甸县管理,5月划属东川市。1984年成立阿旺区,1988年由阿旺区改为阿旺乡,2005年10月由阿旺乡改为阿旺镇。2005年末,全镇辖关中、长岭子、木多、石门、发罗、阿旺、双龙、安乐、鲁纳、拖落、海科、新碧嘎、大石头、小营、芋头塘、岩头等16个村民委员会, 216个村民小组,159个自然村。
-文化教育
文化生活
阿旺镇文化、教育发展较快,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子。阿旺彝族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打造彝族文化产业。举办了阿旺首届彝族火把节;承办了云南省青年企业家东川行“点亮东川”活动,展示阿旺的彝族文化;在2007年8月20日东川区举办的首届“醉笑天”杯酒歌大赛中,成绩斐然,所参赛的四首酒歌荣获5项大奖;具有彝族特色的阿旺镇2007年新农村建设运动会圆满结束;配合区政府做好中国东川汽车泥石流拉力赛;东川区首个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在拖潭落成。通过多形式的宣传,阿旺彝族文化正向一个新的台阶迈进。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截至2007年秋季学期,阿旺中学在校学生1140人,小学3606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解决中、小学硬件建设困难的问题,有力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两基”年检顺利通过市验收;阿旺中学2006年、2007年升学率连续两年仅次于东川高级中学,名列东川区农村中学榜首;贫困生“两免一补”工作稳步推进,累计近万名贫困学生受益,极大地缓解了学生读书难的问题。
-人文地理
彝族同胞
阿旺全镇地貌为深切、中切割的高、中山峡谷类型,南部山区呈“W”型,北部由大白河深切呈“V”型。南部山地植被较好,水土流失轻,北部、中部地质破碎,植被较差、泥石流较为严重,故在大白河仓房至新碧嘎(镇境内)段形成宽100—300米的河漫沙滩。面积宽广的阿旺镇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有宽广、博大的高山草海,有流水环山的野外仙景,有原汁原味的古老彝族文化,有丰富多样的农家土特产,是一个度假、休闲、娱乐、旅游的好去处。
一、美丽、博大的高山草海
位于阿旺镇政府西面的石门村小海草海,海拔高度大约2200米左右,小海草场美丽动人,一年四季各有特色。每到春夏,绿绿青草布满了整个草海,身入“海”中,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博大,人的渺小;冬天,白雪覆盖了整个草海,这里成了雪的海洋。
二、流水环山的野外仙景——响水河
响水河属阿旺镇长岭子村的一个地名,原名小青河,后更名为响水河。响水河森林茂密,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到这里可品尝到原汁原味的红鳟鱼和众多的生态土特产。
三、原汁原味的古老彝族文化
阿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阿旺的半山区或高寒山区。彝族同胞居住的基础设施不完备,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具有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的天性,日子仍过得有滋有味,他们的婚俗、服饰、祭祀活动、音乐舞蹈、丧葬习俗、节庆都堪称阿旺一绝。
-基础设施
阿旺镇山高路陡,居民居住分散,基础性设施建设困难。但全镇做了大量工作,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铁路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掀起新热潮。投资128万元实施海科人畜饮水工程,彻底解决海科村2200余名农民群众祖祖辈辈靠人背马驮饮水的困难。投资200万元的阿旺村、双龙村及集镇连片供水项目工程解决阿旺村16个小组3500人,双龙村6个小组1230人,集镇4000余人共8000余人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5万元的安乐凹子水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40余万元的阿旺灌区农建项目建成,彻底恢复灌区村3700亩的生产用水,大大提高该灌区粮食单产数量。
二是集镇建设。投入562.3万元加快小集镇硬件建设,完成建设用地84.9亩,拆除违章建筑1500余平方米,建成了3703平方米的农贸市场,3412平方米的牲畜交易市场,改扩建了阿新路、阿康路、易霖街延长线及横大街四条镇内主干道达1938米,使集镇呈现出“三纵两横”的布局,扩大了集镇范围,增强了集镇功能,为实现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
三是道路交通建设。修建了一大批公路。投资180万元修通了1.8公里通镇文明路,为阿旺镇人流物流提供了便利。争取到区发改局的支持,投资85万元修通了全镇两个彝族聚集村寨石门拖潭与木多期黑的村组公路,结束了两个少数民族村寨历史以来一直与外界封闭隔离的历史;投资217万元实施了新碧嘎至寻甸金源乡的通县公路工程,解决了新碧嘎、海科、拖落三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实现了阿旺与相邻县的交通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