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单甲村 | ~201 | 村庄 | [单甲村]东与怕结村,东南与安也村,西南与嘎多村接壤,正西与糯良乡贺岭村和帕秋村相连,正北与永武村毗邻。地势较为陡峭,面积36.88平方千米,平均海拔…[详细] |
怕结村 | ~202 | 村庄 | [怕结村]位于单甲乡北部,西与单甲村接壤,南与安也村、东南与永改村相连,东北与岩帅镇建设村隔河相望。地势陡峭,面积27.0296千米,平均海拔1800…[详细] |
永改村 | ~203 | 村庄 | [永改村]位于单甲乡东部,西南有安也村,西北有怕结村,东与雪林、北与岩帅新华隔河相望。就全乡而言,地势较为平缓,面积31.3847千米,平均海拔180…[详细] |
安也村 | ~204 | 村庄 | [安也村]东与澜沧县血林忙而村,南与缅甸下护俄接壤,北与单甲村、怕结村,西与嘎多村相连。面积36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620米。东丁河下游过境。东西有5…[详细] |
嘎多村 | ~205 | 村庄 | [嘎多村]北与单甲村、东与安也村、南与缅甸的昆马区达干落、在忙海秀接壤,西与勐懂镇芒摆村、糯良乡贺岭村相连。地势相对陡峭,面积4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详细] |
永武村 | ~206 | 乡中心区 | [永武村]东与岩帅镇大贺勐村隔河相望,东南与帕结村接壤,西与单甲村、糯良乡怕秋村相连,北与勐省镇永让村毗邻。地势较为平缓,面积31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详细] |
单甲乡地处沧源县东南边,到沧源县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49公里。东邻岩帅镇,南邻缅甸,西邻糯良乡,北邻勐省镇。截至2006年,有农户2286户,乡村人口9763人,其中农业人口9763人,劳动力479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497人。
全乡国土面积204.21平方公里,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2400毫米,适合种植 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1664亩,人均耕地33.24亩,林地202828亩。2006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004.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9元。属于贫困乡,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截至2006年,全乡有耕地总面积31664亩(其中:田8072亩,地23592亩),人均耕地3.24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202828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018亩(其中:茶园面积9793亩,其中可采摘面积9126亩、核桃面积2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23亩;水面面积1641 亩,其中养殖面积12亩;草地6300亩;荒山荒地29492亩,其他面积34395亩。
-经济状况
该乡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004.7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77.4万元,占总收入的67.42%;畜牧业收入95.4 万元,占总收入的9.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89头,肉牛190头,肉羊160头);林业收入65.3万元,占总收入的 6.5%;第二、三产业收入46.5万元,占总收入的4.63%;工资性收入32.62万元,占总收入的3.25%。农民人均纯收入80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乡外出务工收入22.9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35人(占劳动力的2.41%),在省内务工72人,到省外务工163人。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全乡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乡有254 户通自来水,有829户饮用井水,有120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2.62%)。有1684户通电,有3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32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73.67%、1.44%和58.0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42户(分别占总数的17.94%和10.59%)。
该乡到县道路、进乡道路为弹石路路面;乡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公里,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乡共拥有汽车5辆,拖拉机47辆,摩托车148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298亩,有效灌溉率为19.8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892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 亩。
到2006年底,全乡建有沼气池农户8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72户。全乡有254户已通自来水;有1684户已通电;有6个村已通路;有6个村已通电视;有6个村已通电话。有1个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乡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 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3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0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745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人口卫生
截至2006年,该乡有农户2286户,乡村人口9763人,其中男性5481人,女性4282人。其中农业人口9763人,劳动力4791人。该乡以佤族为主,其中佤族9653人,拉祜族110人,其他民族70 人。
到2006年底,全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892人,参合率80.84%;享受低保2625人。乡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卫生院面积为193平方米,有乡医生6人,该乡距离县卫生院49公里。该乡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建有乡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5个,人畜混居的农户579户,占农户总数的 25.33%。
-文化教育
截至2006年,该乡建有小学16所,校舍建筑面积16350平方米,拥有教师89人,距离县中学49公里。全乡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927人,其中小学生1495人,中学生432人。
全乡建有图书室 2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政务公开
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5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5647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2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59355元(人均 6.08元),一事一议筹劳33407个(劳均6.97个)。2006年末集体总收入23.7万元,有固定资产37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6万元,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财务公开,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财务。
全乡国土面积204.21平方公里,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2400毫米,适合种植 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1664亩,人均耕地33.24亩,林地202828亩。2006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004.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9元。属于贫困乡,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截至2006年,全乡有耕地总面积31664亩(其中:田8072亩,地23592亩),人均耕地3.24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202828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018亩(其中:茶园面积9793亩,其中可采摘面积9126亩、核桃面积2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23亩;水面面积1641 亩,其中养殖面积12亩;草地6300亩;荒山荒地29492亩,其他面积34395亩。
-经济状况
该乡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004.7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77.4万元,占总收入的67.42%;畜牧业收入95.4 万元,占总收入的9.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89头,肉牛190头,肉羊160头);林业收入65.3万元,占总收入的 6.5%;第二、三产业收入46.5万元,占总收入的4.63%;工资性收入32.62万元,占总收入的3.25%。农民人均纯收入80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乡外出务工收入22.9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35人(占劳动力的2.41%),在省内务工72人,到省外务工163人。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全乡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乡有254 户通自来水,有829户饮用井水,有120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2.62%)。有1684户通电,有3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32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73.67%、1.44%和58.0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42户(分别占总数的17.94%和10.59%)。
该乡到县道路、进乡道路为弹石路路面;乡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公里,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乡共拥有汽车5辆,拖拉机47辆,摩托车148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298亩,有效灌溉率为19.8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892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 亩。
到2006年底,全乡建有沼气池农户8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72户。全乡有254户已通自来水;有1684户已通电;有6个村已通路;有6个村已通电视;有6个村已通电话。有1个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乡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 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3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0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745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人口卫生
截至2006年,该乡有农户2286户,乡村人口9763人,其中男性5481人,女性4282人。其中农业人口9763人,劳动力4791人。该乡以佤族为主,其中佤族9653人,拉祜族110人,其他民族70 人。
到2006年底,全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892人,参合率80.84%;享受低保2625人。乡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卫生院面积为193平方米,有乡医生6人,该乡距离县卫生院49公里。该乡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建有乡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5个,人畜混居的农户579户,占农户总数的 25.33%。
-文化教育
截至2006年,该乡建有小学16所,校舍建筑面积16350平方米,拥有教师89人,距离县中学49公里。全乡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927人,其中小学生1495人,中学生432人。
全乡建有图书室 2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政务公开
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5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5647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2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59355元(人均 6.08元),一事一议筹劳33407个(劳均6.97个)。2006年末集体总收入23.7万元,有固定资产37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6万元,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财务公开,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