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青林山社区 | ~001 | 乡中心区 | 青林山社区是四川省南充阆中市枣碧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松林塘村 | ~202 | 乡中心区 | 松林塘村是四川省南充阆中市枣碧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青河村 | ~212 | 乡中心区 | 青河村是四川省南充阆中市枣碧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杨家河村 | ~213 | 乡中心区 | 杨家河村是四川省南充阆中市枣碧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周公寨村 | ~214 | 村庄 | 周公寨村是四川省南充阆中市枣碧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梁山村 | ~215 | 村庄 | 大梁山村是四川省南充阆中市枣碧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是: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强力推进以“四业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改革,确保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
一、加快农业产业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充分发挥全乡优质粮油、畜牧、多经、劳务“四业经济”蓬勃发展形成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充产业基础,创新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扩充产业建设。巩固并不断充实已形成的优质粮油、畜牧、多经、劳务等优势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坐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
2、发展专合组织。坚持“三民”、“四自”原则,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向多层次的生产经营和服务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农村经济能人成为农产品营销大户,提高农民对接市场的能力。
3、繁荣农村市场。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农产品销售市场,形成市场引导、能人带动、专合组织联接的产业链条。尽快建设一个农贸交易市场,引入更多的经营业主,提高市场流通能力。进一步统筹城乡市场发展,通过连锁经营等方式,拓展市场网络,将物流半径延伸至农村,让更多的农民方便快捷地获得市场需求,拉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
1、打造示范新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乡上以“五改、五建”为重点,按照适度推进的原则打造一个示范新村点以引导和推动面上新农村建设。
2、改善人居环境。按照“美观实用、节约土地”的原则,搞好交通要道边农民建房集中点的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开展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沼气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积极推进柏垭梁村帮扶项目建设工程,重点解决行路难,发展难等问题。
3、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采取“项目资金支持、政府补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农民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办法,加快以农村公路、水利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一、加快农业产业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充分发挥全乡优质粮油、畜牧、多经、劳务“四业经济”蓬勃发展形成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充产业基础,创新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扩充产业建设。巩固并不断充实已形成的优质粮油、畜牧、多经、劳务等优势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坐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
2、发展专合组织。坚持“三民”、“四自”原则,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向多层次的生产经营和服务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农村经济能人成为农产品营销大户,提高农民对接市场的能力。
3、繁荣农村市场。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农产品销售市场,形成市场引导、能人带动、专合组织联接的产业链条。尽快建设一个农贸交易市场,引入更多的经营业主,提高市场流通能力。进一步统筹城乡市场发展,通过连锁经营等方式,拓展市场网络,将物流半径延伸至农村,让更多的农民方便快捷地获得市场需求,拉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
1、打造示范新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乡上以“五改、五建”为重点,按照适度推进的原则打造一个示范新村点以引导和推动面上新农村建设。
2、改善人居环境。按照“美观实用、节约土地”的原则,搞好交通要道边农民建房集中点的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开展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沼气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积极推进柏垭梁村帮扶项目建设工程,重点解决行路难,发展难等问题。
3、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采取“项目资金支持、政府补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农民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办法,加快以农村公路、水利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