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文化街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文化街社区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玉山沟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玉山沟村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福寿宫村 | ~202 | 村庄 | 福寿宫村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黄家坝村 | ~203 | 村庄 | 黄家坝村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庞家沟村 | ~204 | 村庄 | 庞家沟村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公子垭村 | ~205 | 村庄 | 公子垭村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官争沟村 | ~206 | 村庄 | 官争沟村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沙子岭村 | ~207 | 村庄 | 沙子岭村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何家堰村 | ~208 | 村庄 | 何家堰村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罗家坝村 | ~209 | 村庄 | 罗家坝村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水旱坝村 | ~210 | 村庄 | 水旱坝村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青杠嘴村 | ~211 | 村庄 | 青杠嘴村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童家湾村 | ~212 | 村庄 | 童家湾村是四川省南充西充县大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该镇地处西充、南部、嘉陵三县区交界地带,距离西充县城25公里,辖12个行政村,119个社,总人口10802人,3667户,耕地面积11000亩。属典型农业乡镇,种植以小麦、水稻、玉米、苕为主,养殖业以鸡、鸭、鹅小家禽为主,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忠实践行“-”重要思想,以党建为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拓创新为动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点,促进了镇域经济,社会事业突破性发展。
一、创新党建。该镇党委以“强化基层组织,提高执政能力”为党建目标,在全镇推行“党员先锋工程”、“支部加协会”的运作模式,下派镇干部到村的用人方式,在全镇建立“大枣、蚕桑、竹笋、中药材、水稻制种五个农民协会,协会发展会员621人,建基地3700亩,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党员先锋工程”、“支部加协会”运作模式,为该镇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产业调整。该镇党委针对镇域单一落后的传统种植模式,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在一村、九村发展蔬菜、青椒等绿色蔬菜种植300亩,在二村建立玄参等中药材基地150亩,在八村建立“西全大枣”基地400亩,在一村、十村建水稻制种基地500亩,在十二村培育密植桑园400亩,以十一村贾理顺同志养殖场为“党员示范工程”,辐射全镇养小家禽14万只,2005年,全镇人均纯收入2460元,人均增长195元。
三、培植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衡量生产力状况的重要标准,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镇党委、政府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法,鼓励农副产品初加工企业来该镇发展。2005年,引进华蓥市刘治国来大全投资50万元,兴办酒厂及年出栏生猪120头的养猪场,形成一条酒厂加养猪厂的发展链,政府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引进盐亭业主来大全创办竹艺加工厂。农民农副产品年增值67万元,解决了剩余劳工力。
四、基地设施。该镇党委、政府加强招商引资,采取“致外出务工人员一封信”亲情动员等方式,加强集镇建设,引回业主投资120 万元,兴建镇农贸综合市场,完善了场镇载体功能,引进资金70万元,兴建了完小学生公寓,争取资金15万元,投资2000余个,完成了太大油路,村道公路,水利设施整治,争取到新村建设项目一个,完成三村新村建设,建集雨节灌小微蓄水工程24口,电信方面,建设联通、移动信号发射架2座,安装电话920门。.
[感谢网友"楚江风123"分享此内容。]
一、创新党建。该镇党委以“强化基层组织,提高执政能力”为党建目标,在全镇推行“党员先锋工程”、“支部加协会”的运作模式,下派镇干部到村的用人方式,在全镇建立“大枣、蚕桑、竹笋、中药材、水稻制种五个农民协会,协会发展会员621人,建基地3700亩,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党员先锋工程”、“支部加协会”运作模式,为该镇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产业调整。该镇党委针对镇域单一落后的传统种植模式,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在一村、九村发展蔬菜、青椒等绿色蔬菜种植300亩,在二村建立玄参等中药材基地150亩,在八村建立“西全大枣”基地400亩,在一村、十村建水稻制种基地500亩,在十二村培育密植桑园400亩,以十一村贾理顺同志养殖场为“党员示范工程”,辐射全镇养小家禽14万只,2005年,全镇人均纯收入2460元,人均增长195元。
三、培植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衡量生产力状况的重要标准,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镇党委、政府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法,鼓励农副产品初加工企业来该镇发展。2005年,引进华蓥市刘治国来大全投资50万元,兴办酒厂及年出栏生猪120头的养猪场,形成一条酒厂加养猪厂的发展链,政府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引进盐亭业主来大全创办竹艺加工厂。农民农副产品年增值67万元,解决了剩余劳工力。
四、基地设施。该镇党委、政府加强招商引资,采取“致外出务工人员一封信”亲情动员等方式,加强集镇建设,引回业主投资120 万元,兴建镇农贸综合市场,完善了场镇载体功能,引进资金70万元,兴建了完小学生公寓,争取资金15万元,投资2000余个,完成了太大油路,村道公路,水利设施整治,争取到新村建设项目一个,完成三村新村建设,建集雨节灌小微蓄水工程24口,电信方面,建设联通、移动信号发射架2座,安装电话920门。.
[感谢网友"楚江风123"分享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