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川主宫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川主宫社区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和祥社区 | ~003 | 镇中心区 | 和祥社区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金宝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金宝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文官沟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文官沟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掌村沟村 | ~203 | 村庄 | 掌村沟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何珠沟村 | ~204 | 村庄 | 何珠沟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石马垭村 | ~205 | 村庄 | 石马垭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严家沟村 | ~206 | 村庄 | 严家沟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普贤寺村 | ~207 | 村庄 | 普贤寺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胖土地村 | ~208 | 村庄 | 胖土地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垭沟村 | ~209 | 村庄 | 马垭沟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阳寺村 | ~210 | 村庄 | 西阳寺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大垭沟村 | ~211 | 村庄 | 大垭沟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土桥院村 | ~212 | 村庄 | 土桥院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水车沟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水车沟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夏家沟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夏家沟村是四川省南充嘉陵区金宝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金宝镇位于嘉陵区西北部,距嘉陵区政府36公里。金宝镇地处中处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水源有西河,粮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经济作物有花生、黄红麻、油菜、蚕桑、柑桔;畜牧业以猪、牛、羊、鸡、鸭、鹅为主。林业覆盖率达20%,全镇幅员面积62.8平方公里;辖36个村;耕地面积3.7万亩。.
金宝镇位于嘉陵区西北部,距嘉陵区城36公里。东靠太和乡、桃园乡,西连积善乡、龙泉镇,南接龙蟠镇、集凤镇,北邻西充县莲池乡。全镇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3个村(居)民小组。耕地总面积2003年14167.7亩。
【基础设施建设】 吸引6户农户到场镇建房经商,建筑总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52万元。大力实施“兴水安民”工程,投资 10万元用于小型水利建设,整治病害山坪10口、石河堰4处,蓄水池20口,升钟灌溉渠5公里;新建人工井500口,新修石堰2座,蓄水池3口;实施新村建设,新修村、社公路35.5公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调整结构放在首位,在产业布局上实行“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尊重民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在生产措施上推广“良种良法”,实行育苗地膜化,栽培技术规范化,立足“早”字,引导广大农户避灾、抗灾夺丰收。全镇种植黄麻达700亩、花生1000、西瓜700亩、蔬菜14500亩、油菜4000亩、杂交水稻亲本繁殖650亩。到2005年底,农业产业结构由6.5:3.5调整到4.6:5.4,人均产粮达到800公斤,增收479元。
【社会事业】 认真贯彻《四川省五保供养条例》,落实了“五保”政策,帮助特困户解决了种籽、肥料资金的投入,按时按规定标准发放了伤残军人、复退军人的优抚金,帮助居住在危险地带的农户进行搬迁改建,并按政策规定免收了相关费用。2005年末,全镇计生率达到90%。
金宝镇位于嘉陵区西北部,距嘉陵区城36公里。东靠太和乡、桃园乡,西连积善乡、龙泉镇,南接龙蟠镇、集凤镇,北邻西充县莲池乡。全镇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3个村(居)民小组。耕地总面积2003年14167.7亩。
【基础设施建设】 吸引6户农户到场镇建房经商,建筑总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52万元。大力实施“兴水安民”工程,投资 10万元用于小型水利建设,整治病害山坪10口、石河堰4处,蓄水池20口,升钟灌溉渠5公里;新建人工井500口,新修石堰2座,蓄水池3口;实施新村建设,新修村、社公路35.5公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调整结构放在首位,在产业布局上实行“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尊重民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在生产措施上推广“良种良法”,实行育苗地膜化,栽培技术规范化,立足“早”字,引导广大农户避灾、抗灾夺丰收。全镇种植黄麻达700亩、花生1000、西瓜700亩、蔬菜14500亩、油菜4000亩、杂交水稻亲本繁殖650亩。到2005年底,农业产业结构由6.5:3.5调整到4.6:5.4,人均产粮达到800公斤,增收479元。
【社会事业】 认真贯彻《四川省五保供养条例》,落实了“五保”政策,帮助特困户解决了种籽、肥料资金的投入,按时按规定标准发放了伤残军人、复退军人的优抚金,帮助居住在危险地带的农户进行搬迁改建,并按政策规定免收了相关费用。2005年末,全镇计生率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