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杨千河乡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杨千河乡隶属:右玉县
区划代码:140623204代码前6位:140623
长途区号:0349 邮政编码:036000
车牌号码:晋F行政级别:乡
人口数量:约3700人
杨千河乡相关网站: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杨千河村~200乡中心区  杨千河村是二00九年全乡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该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全村75户,339口人,总面积6530亩,其中耕地3100亩,退耕地…[详细]
新庙村~201村庄  新庙村位于苍头河畔,共有115户,335人,外出打工人员155人,党员13名;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2460亩,退耕地713亩,草地320亩。主导产业…[详细]
周二堡村~202村庄  周二堡村位于乡政府北部1公里处,共有64户,242人,外出打工人员115人,党员14名;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2150亩,退耕地600亩,草地120亩…[详细]
火烧滩村~203村庄  火烧滩村位于乡政府西北山区,共有36户,134人,外出打工人员85人,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1630亩,退耕地660亩,草地340亩。主导产业为种植…[详细]
二道梁村~204村庄  二道梁村位于乡政府正南约3.2公里处,全村40户,138口人,村庄总土地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80亩,林地面积1150 亩。劳力38人,…[详细]
榆林村~205村庄  榆林村位于乡政府西部山区,共有92户,303人,外出打工人员95人,党员10名;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3450亩,退耕地1210亩,草地420亩。主…[详细]
陆家庄村~206村庄  陆家庄村位于苍头河畔,共有62户,206人,外出打工人员102人,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2150亩,草地240亩。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现有大牲畜…[详细]
曹家堡村~207村庄  曹家堡村依苍头河而坐,共有46户,198人,外出打工人员56人,在外上学19人,五保户2户,低保户5户;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960亩,退耕地190…[详细]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双扣子村~208村庄  双扣子村依苍头河而坐,共有43户,195人,外出打工人员76人;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660亩,退耕地190亩,草地280亩,村庄绿化面积80亩。主…[详细]
道羊村~209村庄  道羊村位于乡政府正南,共有53户,229人,在村务农65人;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2200亩,退耕地980亩,草地520亩。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详细]
铁山村~210村庄  铁山村位于乡政府西南部,共有87户,285人,外出打工人员95人,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2230亩,退耕地430亩,草地120亩。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详细]
新坊村~211村庄  新坊村位于杨千河乡与丁家窑交界9公里处,共有52户,247人,外出打工人员86人,党员12名;总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2130亩,草地220亩。主导产业…[详细]
小铺洲营村~212村庄  小铺洲营村位于杨千河乡与威远镇交界12公里处,共有99户,302人,外出打工人员186人;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2450亩,退耕地360亩,草地180…[详细]
魏家堡村~213村庄   魏家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金牛庄村~215村庄  金牛庄村是二00二年落实移民并村战略开始新建的移民村,该村处于通乡公路边,距乡政府约1.5公里处,交通便利,全村97户,476口人,村庄总土地面积6.…[详细]
  杨千河乡地处右玉县西北边缘,距县城35公里,西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毗邻,东、北与右卫镇相邻,南与威远镇相接。全乡地形西高东低,西部环山,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多丘岭地带,总面积为25.2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占4.67万亩,辖17个行政村,共907户,3662口人。
  杨千河乡是纯农业乡。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上,累计完成植树造林2.8万亩,其中退耕造林1.2万亩,其它项目造林1.6万亩;在畜牧业发展上,2005年底,全乡羊发展到23140只,母羊存栏数达到11570只,牛的发展数为2140头,母牛存栏数为1860头,奶牛饲养量达到104头,并建有标准化奶站1座;在牧草种植上,到2005年底,累计种植多年生紫花苜蓿5000亩,每年种植当年生牧草1万亩,并村村配置了青贮窑;在道路交通建设上,全乡共完成通村水泥路24公里,基本解决了全乡行路难的问题;在移民并村上,作为今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金牛庄移民村,已接受移民78户409人,基本解决了移民的生活问题;在网络建设方面,全乡建起移动基站2座,为12个村架设开通了有线电话。
  2005年,全乡粮食总产270万公斤,其中油料总产23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21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元,其中畜牧业人均收入880元。
  同时,全乡以创建平安乡村为目标,加强了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连续多年,全乡没有发生一起违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