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山泽村 | 山泽村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沁水县端氏镇北部白玉寺山下,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全村有7个自然庄,141户,345口人,太行山羊5000只…[详细] | ||
双塘村 | 双塘村村情简介 双塘村位于端氏镇北部,距镇政府十公里。全村总面积1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4个自然庄,139户,400余人。全村耕地面积…[详细] | ||
野鹿村 | 野鹿村基本情况野鹿村位于端氏镇东南部,地处巍山脚下,总面积12.2平方公里,所辖7各自然庄,1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34户,875口人。耕地面积…[详细] | ||
梁山村 | 梁山村村志 梁山村位于沁河北岸,坪曲公路旁,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沁水县城50公里。东与端氏村毗邻,南与端氏村相连,西邻西樊庄村,…[详细] | ||
下韩王村 | 下韩王村概况 下韩王村隶属于端氏镇人民政府管辖范围,位于端氏西南部,沁河和必底河交汇处。人口比较集中,有自然庄一个,全村130多户,…[详细] | ||
秦庄村 | 秦庄村基本情况 秦庄村地处端氏镇北部14公里处,位于山泽水库下游,全村共有两个自然村,三个村民小组,共158户, 410口人,全村有党…[详细] | ||
端氏村 | ~200 | 镇中心区 | 端氏村简介端氏村位于沁水县城东45公里处,是镇政府所在地。地处坪曲线与端润路交汇处,侯月铁路紧依村西,是通往高平、阳城、翼城三县的交通枢纽,交…[详细] |
苏庄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苏庄村村情村况介绍苏庄村位于沁水县端氏镇东侧2.5公里处,沁高公路线旁,固县河岸畔,西接端氏集镇,北通高平长治南接端润公路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一优…[详细]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樊庄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樊庄村村情简介 沁水县端氏镇樊庄村位于沁水县端氏镇以西1公里处,全村辖4个自然庄,200户,600余口人,耕地面积1400亩。蔬菜种植…[详细] |
高庄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高庄村村志端氏镇辖村,位于巍山脚下,北邻端氏镇,南与曲堤村紧紧相连,东临巍山,西接沁河,端润一级公路穿村而过。村内气候温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详细] |
曲堤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曲堤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坪上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沁水县端氏镇坪上村位于沁水县城东部地区,磕山脚下,沁河西岸,侯月铁路端氏火车站座落村中央地带,距端氏镇人民政府1公里处。富沁大桥的架设开通,改变了我村…[详细] |
金丰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金峰村简介 沁水县端氏镇金峰村位于沁水县东部固县河西畔,坪曲公路依村通过,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全村共11个自然庄,880口…[详细] |
西头村 | ~208 | 镇乡结合区 | 西头村简介 西头村位于沁水县端氏镇东北三公里处,固县河畔,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全县远近闻名的花果村,盛产草莓、李子、桃等各种水果…[详细] |
杏林村 | ~209 | 村庄 | 杏林村地处沁水县东部。是端氏镇东北的一个行政村。其建村何时,已不可考,据老辈们相传,村西北的山坡上曾是一片茂密的杏树林。“东风满山开杏花,杏林十里如蒸…[详细] |
东山村 | ~210 | 村庄 | 东山村村情简介 东山村位于固县河畔,端老路旁,是端氏镇的东大门。这里交通十分使便利,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全村528口人,分别居住在四个村民…[详细] |
古堆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古堆村位于端氏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处,毗邻端高公路,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是群众安居乐业的乐土,曾经以养蚕植桑闻名华北。辖区有4…[详细] |
野六村 | ~212 | 村庄 | 野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板掌村 | ~213 | 村庄 | 板掌村基本情况 板掌村位于端氏镇东南部,全村共有6各村民小组,共有273户,783口人,劳动力472人,常年外出119人(镇外县内40…[详细] |
槐庄村 | ~214 | 镇乡结合区 | 槐庄村隶属端氏镇,位于沁河北岸,曲辉公路132公里处。下辖两个自然庄,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800余亩,150余户,418口人,其中男劳力140人,女…[详细] |
林村村 | ~215 | 村庄 | 端氏镇林村村位于端氏镇西北部七公里处。全村有6个自然庄,3个村民小组,农户170户,人口490人,有耕地1450余亩,其中水浇地面积400亩。土地肥沃…[详细] |
马寨村 | ~217 | 村庄 | 端氏镇马寨村 端氏镇辖村,相传很早以前一位外地客人骑着一匹大马路过此地,马身高体壮,力大无穷,行至村下的红石板路时,踩下了近一寸深一行…[详细] |
下沟村 | ~218 | 村庄 | 下沟村概况 沁水县端氏镇下沟村位于端氏镇西南5公里处,周围与上韩王村、中韩王村、下韩王村、横头村、坪上村、阳城县町店镇接壤。全村有8个…[详细] |
横头村 | ~219 | 村庄 | 横头村位于沁水县端氏镇西部,北邻沁河,东倚山中岭,南屏磕山,西接下沟、下韩王村。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人民勤劳,是典型的纯农业村。村辖八个自然庄,六…[详细] |
必底村 | ~222 | 村庄 | 必底村简介 必底村位于端氏镇西北,距镇约20公里,群山沟壑,地处偏僻,四周与秦庄、山泽、固县、郑庄接壤,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详细] |
韩王村 | ~226 | 村庄 | 沁水县端氏镇上韩王村位于端氏镇西南部十公里处。全村有10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全村近190户,人口500余人,有耕地1800多亩,其中退耕还林188…[详细] |
沁水县城东行45公里,是沁河流域的最大古镇端氏。该镇东以巍山为依,西有榼山为屏,从北至南是千年流淌的沁河水,陵沁、端润公路在镇内横贯交汇。这里自古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商贸繁荣,交通发达,被称为沁东地区的旱码头,是名震三晋的历史古镇。
端氏镇位于沁水县城东45公里处的沁河岸边,坪曲、阳端公路交汇于此,沁河、固县河绕镇而过。全镇辖26个行政村,168个自然庄,152个村民小组,7198户,总面积257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9855人,总耕地面积39639亩,人均耕地1.98亩。镇内有市、县驻镇单位60余家,全县最大集贸市场位于镇中,交通便利,商贾云集,通讯发达,社会功能齐全,历来是沁水县城东地区经济、商贸、文化活动中心,高平、阳城、沁水三县交通枢纽,素有“旱码头”之称。
端氏镇历史悠久,两汉时端氏皆为河东郡一县,唐、五代、宋端氏隶属泽州,公元1266元端氏县并入沁水县。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为纪念抗日将领-98军军长武士敏,将沁河以东设立为士敏县,1947年8月23日,沁水县、士敏县合并,称沁水县,在历史上长期置县期间,端氏村一直是县政府所在地,1947年8月至今一直隶属沁水县管辖。
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量充足,发展蔬菜、蚕桑、畜牧、林果条件得天独厚,主要有紫皮大蒜、花椒等土特产。境内257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下全部是储量丰富,未被开发利用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境内有煤层气气井1000余口,是国家、省、市多条煤层气集输管道气源站。镇内有贾氏民居、汤王庙、榼山、巍山等旅游名地,自古有李东星、常伦、贾景德、武士敏、李小四等历史文化名人。2005年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 2007年,集镇及周边村居民全部用上了清洁卫生的煤层气。
近年来,随着端氏、曲堤煤矿的投产运营、坪上煤矿的开工兴建、煤层气产业的方兴未艾、以及未来几年欣荣合成油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嘉南铁路和沁高高速的即将开通。我们端氏镇即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区位和后发优势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
当前,端氏镇党委正按照市县关于沁河流域特色小城镇建设总体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县委“三转三化三提高”的总体思路,加快实施“民营立镇,商贸兴镇,开放活镇”三大战略,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以改善环境为目标,着力加强镇村环境治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狠抓重点工程建设;以提升集镇品味为目标积极谋划小城镇建设;全镇社会稳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端氏镇党委正带领全镇人民在转型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崛起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
沿革
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中山岭村小学端氏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夏商之前,就有先民居住生存。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曾迁晋君于端氏聚,西汉开始设县,隶属河东郡。三国、西晋、北魏,先后属平阳郡、安平郡管辖。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端氏县治由西城村迁至端氏村,隶属长平郡。唐、五代、宋归泽州管辖。到元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端氏县并入沁水县,隶属于晋宁路。其县治从西汉至元历经1000多年时间。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为了纪念著名抗战将领武士敏,端氏设士敏县,1947年端氏、沁水二县又合并为沁水县。可见,端氏古镇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
文化
源远流长的历史,使端氏古镇才俊 有着千年历史的端氏古镇, 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政府办公大楼还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向前发展。那建筑精美、文韵丰厚的坪上张家大院,古朴沧桑、风格别具的0古寨,以及镇内众多的文物古建遗迹,无不显示着它的厚重。如何在发展中珍惜它、保护它、使古建的美和人类同存,是我们当今值得研究的思考的问题。丰蔚,古迹辉煌,文化灿烂。自唐时,端氏曾调集大批民工修筑城墙,改修河道,从东部的南寨到西边的沁河岸,形成了周长二华里多的宏伟县城。城内开通了南、北大街,和隋末修建的东街连为一体。并在城的东、西、南修有三座城门。而唯有城北的寨上耸立高岗,独成格局。城镇的发展,使端氏的手工业、商贸业逐步兴盛起来,其中养蚕和缫丝历史最为悠久,据说早在唐代,在古老的东街就集中着众多的缫丝、织绢等手工业作坊。后来,那些和人们生活、生产有关的粮店、日杂店、骡马店也陆续发展起来。到明清时期,端氏已是店铺林立,商贾云连,出现了“复兴楼”、“源顺祥”、“同兴和”、“育合昌”等较大的商号,成为沁河流域远近闻名的繁华古镇。
端氏最早的古建筑是寨上的庙院和法门寺,传说隋、唐就有之。明、清两代,又修有汤王庙、城隍庙、端阳祠、文庙、南佛堂、铁佛寺、关帝庙、黑虎庙等八大寺庙,分别坐落于镇内的东、西、南、北、中。而且还在镇的东街,修有大、小两座0,分别矗立于古街的南北。由于古镇寺庙的不断修建,使城内街道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丁字形布局。但因数百年的岁月流逝和村镇的发展,大部分庙宇和0已不复存在,有的成了残墙断壁,有的仅存部分建筑,只有镇南的南佛堂还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2014年7月21日,端氏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20年8月26日,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端氏镇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