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李家岔村 | ~200 | 镇中心区 | 李家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东方红村 | ~201 | 村庄 | 东方红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曹家渠村 | ~202 | 村庄 | 曹家渠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郭家坪村 | ~203 | 村庄 | 郭家坪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贺家湾村 | ~204 | 村庄 | 贺家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阳台村 | ~205 | 村庄 | 阳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石窑台村 | ~206 | 村庄 | 石窑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徐家砭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徐家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石灰岔村 | ~208 | 村庄 | 石灰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崖窑沟村 | ~209 | 村庄 | 崖窑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阳道峁村 | ~210 | 村庄 | 阳道峁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水晶沟村 | ~211 | 村庄 | 水晶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石家湾村 | ~212 | 村庄 | 石家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乔家岔村 | ~213 | 村庄 | 乔家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兔河村 | ~214 | 村庄 | 兔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胡家圪崂村 | ~215 | 村庄 | 胡家圪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杜家渠村 | ~216 | 村庄 | 杜家渠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柏山寺村 | ~217 | 村庄 | 柏山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中洼村 | ~218 | 村庄 | 中洼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李家岔镇地处延安市北部的白于山区,距子长县城30公里,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故乡。全镇辖34个然村,1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058人,总土地面积380.42平方公里,与靖边、安塞、横山等地接壤,地势呈东高西低,属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2℃,年降雨量450mm左右,无霜期145--150天。境内土地资源广阔,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等。
200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以“-”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强基础、兴产业、促增效、奔小康”的经济发展思路,启动实施了以“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畜、林牧主导、强镇富民”的发展模式,着力建设以“集约高效型农业,保护效益型林业、商品致富型牧业”为结构特征的生态型特色农业。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8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人口自增率为7.2‰。
农业生产:现有耕地面积47645亩,人均2.5亩,累计退耕还林8.6万亩,其中经国家确认兑现3.96万亩,荒山造林4.2万亩,人口种草保留面积5.3万亩,发展养殖专业村16个,舍饲羊子1.4万只,全镇林草覆盖率达到45.2%,较治理前提高了32.4个百分点,受到了市、县的一致好评。粮食生产主要有谷子、玉米、小麦、豆类等作物。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主要以洋芋、蔬菜、瓜果、油料为主、尤以盛产洋芋出名,素有“洋芋之乡”的美誉,全镇主导产业开发的总体思路是:“壮大畜牧业、优化畜产业、发展棚栽业、推进蚕桑业”。2002年主导产业开发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其中畜牧业以舍饲养殖槐山羊为主,初步建立并形成了种羊基地和羊肉生产基地。该镇盛产优质羊肉,因地处高原,天高气爽,日照充足,羊子所食饲料干净、卫生、无污染,加之群众有科学的饲养方法,羊子常食一种当地独生的名叫地角叶的香料科植物,使这里的羊肉鲜嫩精美,奇香扑鼻、远近闻名。.
200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以“-”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强基础、兴产业、促增效、奔小康”的经济发展思路,启动实施了以“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畜、林牧主导、强镇富民”的发展模式,着力建设以“集约高效型农业,保护效益型林业、商品致富型牧业”为结构特征的生态型特色农业。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8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人口自增率为7.2‰。
农业生产:现有耕地面积47645亩,人均2.5亩,累计退耕还林8.6万亩,其中经国家确认兑现3.96万亩,荒山造林4.2万亩,人口种草保留面积5.3万亩,发展养殖专业村16个,舍饲羊子1.4万只,全镇林草覆盖率达到45.2%,较治理前提高了32.4个百分点,受到了市、县的一致好评。粮食生产主要有谷子、玉米、小麦、豆类等作物。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主要以洋芋、蔬菜、瓜果、油料为主、尤以盛产洋芋出名,素有“洋芋之乡”的美誉,全镇主导产业开发的总体思路是:“壮大畜牧业、优化畜产业、发展棚栽业、推进蚕桑业”。2002年主导产业开发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8%,其中畜牧业以舍饲养殖槐山羊为主,初步建立并形成了种羊基地和羊肉生产基地。该镇盛产优质羊肉,因地处高原,天高气爽,日照充足,羊子所食饲料干净、卫生、无污染,加之群众有科学的饲养方法,羊子常食一种当地独生的名叫地角叶的香料科植物,使这里的羊肉鲜嫩精美,奇香扑鼻、远近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