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东村位于武屯镇东4公里处,东和关山镇的粟邑村、炮张村隔河相望,西接御宝村,南与沟王相连,北与任张相邻。下辖高房杨、杨南、西炮张、东相、中合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该村原属御宝村,1999年,从御宝村划出,成立单独的行政村,因地处御宝村之东而得名御东,村委会设在炮西组正西一里处。现有村民403户,1594人,耕地面积2640亩。
御东村地处泾惠渠灌区最下游,地形复杂,号称一沟两河三边,下沙地约占三分之一。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豆类为主。近几年,瓜菜种植成为支柱产业,柿子、相枣、梨树栽植和奶牛、奶山羊养殖业发展很快,为村民增收不少。该村文化娱乐设施较好,建有图书馆、篮球场、乒乓球和象棋娱乐室,还有锣鼓队3个、秧歌队3个、自乐班1个。建国以来,该村走出的大中专学生多达51人。
一、村组概述
(一)高房杨家
该村地处石川河西岸,乾隆《临潼县志》记作“高房杨家堡”。现在分为杨北、杨中两个村民小组。杨北现有村民81户,315人,耕地面积472亩。该组杨姓、王姓为老户,后来又迁来丁、周、杨(另支)、张等姓氏;杨中组文革后从杨北组分出,现有村民65户,260人,耕地面积338亩。该组姓氏以杨姓居多,另有严姓。
(二)杨南
该村在高房杨家南约200米处,故名杨南。据说也是从杨北分出来的,现有村民65户,242人,耕地面积363亩。该村姓氏以杨、王、陈居多,后又迁入耿姓、张姓。
(三)西炮张
该村地处石川河西岸,因河东有炮张村,故名西炮张。现分为东西两个村民小组。炮东组是解放前逐渐形成的一个村庄,以张姓居多。一部分村民是从临潼新丰、零口、王区等地迁来的移民,还有从澄城县迁来的。现有张、王、许、赵等姓氏,有村民41户,180人,耕地面积252亩。炮西组有村民 35 户,150人,耕地面积225亩。该组王姓是老户,张、许、李、赵、郭等姓氏均为以后迁来的。
(四)中合 清光绪年间,山东高密县谭姓移民最初迁此,后有潘姓、霰姓、张姓相继迁来组成村庄,取“忠义和睦”之意,遂定村名为 “忠和”,后衍化为中合。现有耕地451亩,村民80户,301人。
(五)东相
该村位于西炮张村南的石川河西岸。村民祖上从西边2里许的相村迁来(一说西相的村民是由东相迁去的),因在东部,故称东相。旧时该村筑有城墙,辟有东西两个城门,东门门额为“漆沮环带”,西门门额为“桃源盛景”,1958年被拆毁。现有村民36户,146人,耕地248亩。张姓、王姓为该村老户,解放后又有王(另支)、李、丁、朱、郭等姓迁入。
二、文物古迹
【武之望墓】 武之望系明代关中鸿儒,著名医学家,其墓在御东村中合组。明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武之望病故于三边总督任上。相传,其家人遵崇祯皇帝旨意将其遗体运回故里安葬。之望的墓园坐北向南,占地约有5亩。墓前神道长约有500米,神道两侧从南向北依次为石旗杆、石羊、石猴、石马、石人等5对石刻。墓冢直径4米多,高2米多,墓前有碑石4通。解放前,每逢清明,武氏族人都要抬着丰盛的祭品来此祭奠,追念先祖。“文革”中,武之望墓园被毁坏无余,墓前石刻被拉去烧了白灰,墓冢被夷平,后逐渐为居民宅院占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武之望的研究者渭南姜亚洲先生曾到武之望墓故地考察,还见过碑座、石羊座、旗杆座等石刻四件。据中合村村民霰西安讲,武之望墓前的石龟碑座被埋在其宅基地下。
御东村附近有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义和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有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酥梨等特产。
御东村地处泾惠渠灌区最下游,地形复杂,号称一沟两河三边,下沙地约占三分之一。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豆类为主。近几年,瓜菜种植成为支柱产业,柿子、相枣、梨树栽植和奶牛、奶山羊养殖业发展很快,为村民增收不少。该村文化娱乐设施较好,建有图书馆、篮球场、乒乓球和象棋娱乐室,还有锣鼓队3个、秧歌队3个、自乐班1个。建国以来,该村走出的大中专学生多达51人。
一、村组概述
(一)高房杨家
该村地处石川河西岸,乾隆《临潼县志》记作“高房杨家堡”。现在分为杨北、杨中两个村民小组。杨北现有村民81户,315人,耕地面积472亩。该组杨姓、王姓为老户,后来又迁来丁、周、杨(另支)、张等姓氏;杨中组文革后从杨北组分出,现有村民65户,260人,耕地面积338亩。该组姓氏以杨姓居多,另有严姓。
(二)杨南
该村在高房杨家南约200米处,故名杨南。据说也是从杨北分出来的,现有村民65户,242人,耕地面积363亩。该村姓氏以杨、王、陈居多,后又迁入耿姓、张姓。
(三)西炮张
该村地处石川河西岸,因河东有炮张村,故名西炮张。现分为东西两个村民小组。炮东组是解放前逐渐形成的一个村庄,以张姓居多。一部分村民是从临潼新丰、零口、王区等地迁来的移民,还有从澄城县迁来的。现有张、王、许、赵等姓氏,有村民41户,180人,耕地面积252亩。炮西组有村民 35 户,150人,耕地面积225亩。该组王姓是老户,张、许、李、赵、郭等姓氏均为以后迁来的。
(四)中合 清光绪年间,山东高密县谭姓移民最初迁此,后有潘姓、霰姓、张姓相继迁来组成村庄,取“忠义和睦”之意,遂定村名为 “忠和”,后衍化为中合。现有耕地451亩,村民80户,301人。
(五)东相
该村位于西炮张村南的石川河西岸。村民祖上从西边2里许的相村迁来(一说西相的村民是由东相迁去的),因在东部,故称东相。旧时该村筑有城墙,辟有东西两个城门,东门门额为“漆沮环带”,西门门额为“桃源盛景”,1958年被拆毁。现有村民36户,146人,耕地248亩。张姓、王姓为该村老户,解放后又有王(另支)、李、丁、朱、郭等姓迁入。
二、文物古迹
【武之望墓】 武之望系明代关中鸿儒,著名医学家,其墓在御东村中合组。明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武之望病故于三边总督任上。相传,其家人遵崇祯皇帝旨意将其遗体运回故里安葬。之望的墓园坐北向南,占地约有5亩。墓前神道长约有500米,神道两侧从南向北依次为石旗杆、石羊、石猴、石马、石人等5对石刻。墓冢直径4米多,高2米多,墓前有碑石4通。解放前,每逢清明,武氏族人都要抬着丰盛的祭品来此祭奠,追念先祖。“文革”中,武之望墓园被毁坏无余,墓前石刻被拉去烧了白灰,墓冢被夷平,后逐渐为居民宅院占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武之望的研究者渭南姜亚洲先生曾到武之望墓故地考察,还见过碑座、石羊座、旗杆座等石刻四件。据中合村村民霰西安讲,武之望墓前的石龟碑座被埋在其宅基地下。
御东村附近有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义和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有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酥梨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