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孙村位于阎良区南部,武屯镇西南四公里处的清河北岸,东临杨居村,南隔清河与交口相望,西与北屯街道办的浩东村接壤,北与仁官村毗邻,辖清阳、石家、东孙、中孙、西孙、东河、西河、胡李、李家庄、宋家、宋家庄、赵家庄12个村民小组。有3400多口人,村民依河而居。村上建有奶牛场东孙村位于阎良区南部,武屯镇西南四公里处的清河北岸,东临杨居村,南隔清河与交口相望,西与北屯街道办的浩东村接壤,北与仁官村毗邻,辖清阳、石家、东孙、中孙、西孙、东河、西河、胡李、李家庄、宋家、宋家庄、赵家庄12个村民小组。有3400多口人,村民依河而居。村上建有奶牛场,占地10余亩,奶牛存栏150头,全村建有4个奶牛养殖小区,存栏达600余头,占地10余亩,奶牛存栏150头,全村建有4个奶牛养殖小区,存栏达600余头。
东孙村位于武屯镇西南四公里处的清河北岸,东临杨居村,南隔清河与交口相望,西与北屯街道办的浩东村接壤,北与仁官村毗邻,辖清阳、石家、东孙、中孙、西孙、东河、西河、胡李、李家庄、宋家、宋家庄、赵家庄12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东孙村。2010年有耕地5362亩,775户,3226人。属泾惠四支渠南支渠灌区。主产小麦、棉花、蔬菜等。清代该村属临潼县永丰乡永丰里管辖,解放前属临潼县交口镇第六保。新中国成立后,属交口区胡李乡(七乡)。1957年划归武屯乡,成立日月农业社。1958年属阎良大公社武屯管区。1960年改称东孙大队。1961年属武屯公社。1984年更名为东孙村,属武屯乡。1987年随武屯乡划归西安市阎良区管辖至今。
村组概述
清阳组
该自然村原名北巷里,清代康熙年间吏部刘曾于村南清河上倡建巷里桥。后因该村处清河之阳,遂称清阳村。该组解放初期有耕地900亩,18户人家,计100余口人。2010年有耕地650亩,97户,490人。1958年-搞“一平二调”把部分土地划拨给了邻村。本组张姓四支均为当地老户;王姓解放前从洛南县迁到此地;黄、郭二姓于民国十八年从河南迁此居住;徐姓1968年从商县婚嫁来此地落户;田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石家组
该组原名北巷庄,因石姓人家在此居住最早又是当地老户,故后改名为石家。该组解放初有耕地200多亩,6户,30口人。2010年有耕地360亩,58户,220口人。张姓有四支,三支为老户,另一支1953年建阎良机场时从阎良镇庙前村迁来;胡姓解放前从胡李村迁来;龚姓解放前从东北迁来居住;韩姓解放前从东河来此居住;刘姓为当地老户;郭、李二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东孙组
很早以前,该村名为簸箕孙,因该村地形酷似簸箕而得名。解放初,该村名东孙村。建国初有耕地800多亩,30户,约100口人。由于分队时给中孙组划出部分土地,2010年有耕地430亩,64户,265口人。孙姓二支、魏姓一支二门、宋姓一支均为当地老户;计姓解放前从西安迁来居住;王姓随母婚嫁落户于此;赵、苏、田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中孙组
该村位于东孙与西孙中部,故名中孙村。1949年有耕地200多亩,10户,50口人。2010年有耕地349亩,45户,191口人。孙姓一支四门,从东孙组分出;田姓一支二门,清末从洛阳迁来;徐姓一支三门,解放前从河南迁来;刘姓解放前从渭南故市迁来;张姓为当地老户;李姓一支二门,解放后从西孙迁此居住;王姓二支,一支为当地老户,一支是1980年从商县婚嫁来此落户;另支田姓是库区移民,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于此。
西孙组
该村位于东孙的西部,故名西孙村。1949年有耕地120多亩,7户,30口人。2010年有耕地160亩,19户,82口人。现有孙姓二支、韩姓一支二门;刘、邓、尹三姓均为当地老户。
东河组
清末湖北灾民在清河边凿窑而居,因位于东孙村东部的清河边,故称东河村。上世纪六十年代政府为了村民居住安全,在清河北岸的平坦地带统一给每户划定宅地,村民开始迁现址。解放前有村民9户,45人,耕地面积180多亩。2010年有村民37户,154人,耕地面积230亩。姓氏有万姓一支四门、王姓一支二门、韩姓一支三门、胡姓一支二门、李姓一支四门;曾、贾二姓解放前就在此落户;苏、田二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西河组
民国时期临潼铁炉等地灾民在清河岸边凿窑而居,因处西孙村西南清河边,故名西河村。上世纪六十年代,政府为了村民居住安全,在清河北岸的平坦地带统一给每户划定宅地,村民开始迁现址。解放前该村有村民10户,50人,耕地面积200多亩。2010年有36户,170人,耕地面积248亩。该村村民是民国十八年年馑后从外地迁来的。刘姓一支、王姓一支从临潼铁炉迁来;林姓一支,从蓝田县迁来;张姓一支,从河南迁来;曾姓一支从铜川迁来;解放前夕,杜姓从河南迁来,吕姓从临潼交口迁来,贾姓从铜川迁来;刘姓一支1958年从山东省成武县汶上镇傅谭村迁来;1962年田姓库区移民从银川返迁安置于此。
胡李组
该村因胡、李二姓老户人家居住时间最早,故名胡李村。解放初有耕地1307多亩,25户,150口人。1958年-“一平二调”时把部分土地划拨给邻村。2010年有耕地830亩,125户,518口人。李姓分东李、西李二支,每支各有四门;胡姓二支均为老户;常姓一支三门,民国年间从阎良北朱迁此;杨姓一支二门为老户;王姓二支,民国十八年从临潼铁炉三王村迁来;张、贺二姓均是十八年年馑从蓝田县许家庙迁来;白姓解放前从渭南故市来此落户;刘姓1950年从富平迁来居住;1969年迁此的赵姓和1989年迁此的曹姓均因婚嫁从商县来此落户。
李家庄组
山东益都县移民李姓俩兄弟信福和信华在该村居住最早,故村名为李家庄。全村解放前有耕地80多亩,3户,14人,2010年有耕地170多亩,25户,115人。李姓二支,一支二门为老户,另一支1951年从山东迁此居住;宋姓民国时期从宋家迁来;田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宋家组
宋家村因宋姓建村,故称宋家村。宋家谱系“晴、天、大、维、启、福、永、彦、子”九辈至今未乱。解放初有耕地700多亩,19户,85口人,2010年有耕地620亩,85户,333口人。该村杨姓1947年因婚嫁从商县迁此;赵、储二姓均系1984年随女儿婚嫁由商县迁来落户;华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宋家庄组
当地民谚曰:“清河流水要转弯,必然要出官。”传说明朝时宋家出了一名“道台”官,其家有佣人,宋家庄就是道台家的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而形成的一个村子,故名宋家庄。解放初有耕地200多亩,15户,30口人,2010年有耕地235亩,28户,111口人。宋姓三支均为老户。张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赵家庄组
清末,山东益都县移民在宋家堡西的大沟里凿窑而居,人称赵家窑。民国中期后,村民陆续北迁今址,沿用老家村名,遂称赵家庄。1937年初至1938年春,0交口地下党组织曾雇佣20多人在赵家窑造枪,壮大革命武装。解放初赵家庄有耕地500多亩,40户,180口人,2010年有耕地1080亩,157户,667口人。赵、刘(祖籍山东淄博)、李、陈、梁(祖籍山东益都县)等姓祖上均从山东迁来;鲁姓解放前由江苏微山湖附近迁来;韩、王二姓解放前从新兴官路石川河窑迁来落户;郭姓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婚嫁从山东迁来;王、曹二姓均因婚嫁1980年从商县迁来落户;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有苏、田二姓。据《赵氏家谱》记载,赵氏先祖元末从江苏沛县迁至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城北五十里朱良镇凤凰台旁居住,九世孙赵虎、赵禄兄弟二人定居朱良镇小营,后子孙繁盛,遂更村名为赵家庄。清光绪十五年(1889),赵家庄赵氏十二世孙赵允岳(赵虎后人)、十三世孙赵清(赵禄后人)两户来陕,落居临潼渭北清河边赵家窑,后迁今赵家庄。解放初,同宗赵同福(赵禄后人)一家也由山东老家迁来落居于此。
本村人物
赵志望 谱名金桂,1903年生于赵家庄一户农民家中。家境较为殷实的子望幼年聪明机灵,应变能力较强,深受大人喜爱。成年后社交广泛,能说会道,后经人推荐担任了交口镇联保主任。西安事变后,地下党组织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决定在交口镇建立两面政权。赵志望主动辞职,把联保主任的位子让给了地下党,自己则暗地配合,积极靠拢党组织。1939年4月临潼县长雒士骊到交口视察后,任命反 共分子曹耀宗为交口镇长。曹到任后大喊“我是提着头来交口的,要把共产 党的根挖掉”。地下党于1939年腊月初八将曹耀宗及其亲信击毙。事后,赵志望被推为镇长,从而使交口镇的两面政权和武装斗争坚持了四年之久。解放后,赵志望被选为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临潼县政协委员。“文革”中,赵志望受到-,于1967年含冤自尽,时年64岁。
宋维敬 乳名“马”,1919年生于宋家村一户农民家中。儿时的维敬聪颖好学,胆识过人,18岁竟担任了交口镇第六保保长。在任期间,不唯上,不畏权,尽力维护群众利益。不久迫于压力而回家种地。1954年他响应政府号召,组织群众在交口区率先成立了宋家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他又组织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为了各村儿童上学方便,在他的力主下,建起了占地25亩的胡李小学。他带领群众办砖厂、开油坊、修抽水站,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为了排除抽水故障,五十多岁的他带头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为了赶工期,他坚持不下工地,饿了吃冷馍,渴了喝凉水。他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善群众生活忙碌了二十多个春秋。1999年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0岁。时至今日,东孙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德高望重的好干部。
曲德顺(1923~1972)乳名德娃,又名敬德,祖籍山东,生于三原县徐木乡福音村,后移居今阎良区武屯镇赵家庄。毕业于福音村的福音中学,后投考黄埔军校。1942年编入-军队75军42师105团3营2连,随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中条山战役、灵宝战役等,由于作战勇敢,被任命为二连连长。1946年退伍,携家眷落户到赵家庄其岳父家。后多次提出去延安参加革命,其岳父处于安全考虑,坚决反对,终未能成行。文革中,曲德顺受到冲击和-,于1972年含冤而死,年仅49岁。
胡文智 乳名“东林”,1922年生于胡李村一户农民家中,家道较为殷实。从建国中学(在粟邑庙)毕业后,先后在栎阳小学、尚寨小学、南寨小学、宏丰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期间加入中国共产 党。1949年5月临潼解放后,胡任交口区财政科科长。1953年任县财贸部长。1957年调阎良区任区委书记。1961年调临潼县公交局任局长。1963年任临潼县副县长。他每次回家乡都是自己一人骑自行车,从未见到过坐汽车。回到村里跟群众交谈最多的是农业上的事,根本没什么官架子,很朴实随和,深受群众的欢迎。人民爱戴的好县长胡文智受“极左路线”的压力太大,于1965年含恨自尽,时年43岁。“文革”后,其家属受到政府关照。
王志龙 乳名长德,1927年生于赵家庄一户贫苦的农民家中。十多岁时上小学读书,由于家贫,中途辍学。1948年20岁的王志龙为了全家人的生活,自卖壮丁,被编入临潼县自卫团。1949年5月,临潼县城和平解放,自卫团被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在三原进行整顿。随后编到十九兵团到天水军区训练。不久奉命驻防华东地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上甘岭战役中不幸中弹负伤,被0-授予二等功。王随后回东北后方陆军医院治疗。1953年复员回家。1954年旧伤复发有感染,到临潼人民医院治疗无效死亡,年仅27岁。
万勇 祖籍湖北均州,1953年生于东孙村东河组。在“文革”中只读了3年初中的万勇,毕业后回家务农。1989年,他被招聘到武屯乡农技站工作。他选育的阎麦8911,高产、稳产、抗倒、抗病,不仅是关中灌区的重点推广小麦品种,而且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河南、安徽黄淮海区域大面积推广。其中省内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创造社会效益3.3亿多元。1997年万勇又和王博选育出“阎麦9710”,2003年开始参加陕西省区域试验,表现出农艺性状突出、抗性强、丰产潜力大、品质优良等优点。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在省区试种中位居第二名,比对照品种小偃22增产5.4%。 “阎麦9710”的选育成功,极大丰富优化了我省小麦品种结构,对稳定全省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10月,万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为 “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2010年11月,万勇同志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7岁。
文物古迹
【宋家老城】宋家旧有城墙,相传建于明代,城墙用黄土筑成,日久塌陷。1958年以前的宋家城墙,东西长180多米,南北宽150多米,城墙高2丈,基宽约1丈8尺,顶宽约5尺,顶上有城垛,垛高过人,绕城一周,上有炮眼,用来观察防守。城墙东南凹入,故称五角城。城墙内有更道约5尺,绕城一周,作为夜间巡逻使用。城外有城壕,壕宽约3丈,深约8尺,绕城一周。城内街道呈T型,东西街贯通,南北半截街通往北门。北城门安两道单扇木门,门额为“河东保障”四字。北门里西侧为宋氏祠堂。城内南部被圈为该村“道台”宅第,在南城墙辟一小门,为道台家的私门。门外有道台建的望花台。1958年城墙被拆除。
【宋家城西清河岸边的蛟龙碑】 清河过去常发洪水,为了防止其泛滥成灾,民间捐物捐款,在宋家城西清河边勒石立碑,祈求蛟龙显灵,以镇洪水,佑护万民。据传说此碑立于清朝初期,碑高七尺,宽1米,厚尺许。可惜此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宋家抽水站时被毁。
【宋家城西北角的老爷庙】 庙址坐北向南,占地三亩多。上殿是三间大房,为土木结构,内供老爷泥像一尊,有群像分布两侧。中部两侧有东廊、西廊,院内树木成荫,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每逢庙会或节日更为盛大,香火缭绕,人头攒动,有抽签问病的,有问吉祥鸿运的,也有取药治病的。解放前该庙年久失修,村民宋维禄用村人涨河时捞取的木料加以修缮。庙前原有石碑记载筑庙事宜。上世纪六十年代该碑被毁。
【清阳村北的陈店寺】 该寺历史悠久,顺治《临潼县志》中已经有载。历经沧桑后,该寺解放初已成为砖瓦残壁。寺内原有僧人多名,每天早晚磬声可闻。据老人传说,此寺与附近的宏福寺、金佛寺、土佛寺均有地下通道相连。民国年间有一出叫《陈姑赶船》的戏,戏中故事与该寺有关。清阳村张德会家原藏有《陈姑赶船》一书,后来失遗。此寺毁于清末兵燹。记述该寺历史的石碑现压在宋庄东西路下。
【清阳村老城墙】 该城明朝时用黄土筑成,辟有东西二门,一条街道贯通东西。东门门额为“望河楼”,西门门额为“西望瑶池”。东西城门上各筑三间城门楼,砖木结构,有炮眼,可瞭望,可射击。该城东西长190米,南北宽150米,基厚6米,高7米,顶宽5尺。顶上有城垛,垛高过人,绕城一周,上有炮眼,用来观察防守。内靠城墙有更道约5尺,绕城一周作为夜间巡逻之用。城外有城壕,壕宽3丈有余,深约八尺,绕城一周。1958年搜肥上地,城墙被毁。
【宋家庄西南角的贞节碑】 相传清朝年间,经媒妁牵线,清阳村张姓闺秀和宋家庄蔺姓公子约为婚姻,尚未过门而公子暴病身亡。蔺家只有二老相依为命。心地善良的张家闺秀未经婚娶毅然来到婆家,日耕夜织,与公婆相依度日,把二老养老送终,仍孤身一人直到寿终。众人联名上报官府,咸丰皇帝下旨,由当地官府经办,勒石立碑于其坟前,旌表其节,后人称贞节碑。该青石碑高约1.5丈,宽约3尺,厚约尺许,碑顶为双凤戏珠。碑顶下尺许有当朝皇帝圣旨: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落款为清咸丰。1958年-时石碑被拉走,说为打井所用,从此不知所终。
【孙述高墓碑】位于东孙村孙氏先茔,保存完好,长165cm,宽66cm,厚21cm,系宣统二年(1910年),东孙村的孙海清(民国时在陕西省财政厅任股长)为其父孙述高所立,碑文为当时寓居西安的甘肃名儒胡文炳撰书。墓碑正中书“顕考孙府君之墓”,右侧记述孙述高的生平,落款为“例授徵仕郎甘肃补用直隶州州判己酉拔贡愚晚胡文炳顿首拜撰并书”。左侧落款为“宣统二年十一月吉日立”。据碑文可知,孙述高(1836年—1907年)是临潼县永丰里十甲人。“赋性孝友,处雁行而忍让,居乡里而和睦,治家勤俭,教子有方”。墓碑证实东孙村(当时称簸箕孙)清代属临潼县永丰里十甲所辖,可补史缺。
赵家庄事件
民国时期,临潼县相桥镇镇镇长秦颂臣手下有一个叫孙彦龙的,此人在投靠秦颂臣前,与赵家庄李文海(曾在许权中部队当过兵)结下私怨,所以一直伺机找李文海报仇。交口地下党组织掌握这一情况后,派进步人士梁信之做李文海的工作,使李的一干人成了地下党掌握的外围武装力量。孙彦龙获悉后,便鼓动积极反 共的秦颂臣捕杀李文海等人。
1941年8月11日黎明前,临潼县相桥镇镇长秦颂臣带领80余人包围了赵家庄,企图杀害掌握地下党外围武装力量的梁信之、李文海二人。秦颂臣手下的孙彦龙带一路人围住李文海家,李被狗叫声惊醒后,逃到赵金山家地窖里躲藏。秦颂臣设法将李文海骗出地窖,随即绑在李家门口。另一路由李振邦带领包围了梁信之家,找人骗开梁家大门,将梁之妻子及五岁的女儿枪杀,梁信之持枪还击。这时孙彦龙等人也赶来,向屋内投掷手榴弹三枚,梁信之冲出屋外,下到赵铁家的井里。秦颂臣着人喊话,梁信之就是不上来,后用烟火熏也无济于事。他们束手无策,便用土填平了井口。这时地下党员谈国帆、王志温等人组织地下武装力量,并联络武屯镇李丙章、阎良镇张明轩、栎阳镇王云从等率众800余人以打击土匪为名赶赴赵家庄。秦颂臣闻讯,令张树茂将李文海枪杀,抢了群众一些财物后慌忙向东窜回相桥。秦颂臣的队伍撤后,梁信之的弟弟于傍晚挖开地道,才将梁信之救出。秦颂臣在赵家庄受挫后,即向县长王家麟汇报了情况。王第二天率领-便衣60多人及秦颂臣的80余名爪牙,二次到赵家庄-。此时,梁信之已逃往西安,王、秦遂无奈返回。
教育简史
民国初期,由村民推荐理事长把胡李村原教堂改成学堂,聘请振兴街道办北谭村毕学德任教,周边村庄的儿童多在此读书。后赵家庄本村也办起了学堂,第一任教师是宏丰村新民组的朱维汉。之后原簸箕孙又办起一所学堂,聘请清阳村的石秀药任教。1950年胡李宋家两村推举李文胜任学校理事长,又集资在胡李村南的老爷庙旧址上重新修盖起了一座胡李小学。1956年宋维敬任胡李农业合作社主任,提议保留赵庄小学,同时增设清阳小学(均为复式班教学)。1957年占地25亩的胡李小学建成,时有教室6座、办公室1间、教师住房9间、灶房一间、教师12人。上世纪七十年代胡李小学发展成戴帽中学,此时教师已成19名。1980年后中学撤销,学校成为六年制完全小学。进入新世纪后,办学条件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该校现占地10009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有学生175人,教师15人。
医疗卫生
东孙村原有武屯地段卫生院下辖的医疗站,又叫保健站。先后有赵如昇、张学正、宋大魁、张雪英赤脚医生在此行医,主要负责本村群众的医疗卫生。改革开放后,地段卫生院在本村又设“东孙村卫生室”。近几年广大群众都参加合作医疗,参合村民3240人,参合率达99.8%。防疫、合疗、卫生等由村卫生室医生张雪英负责。
东孙村名人
万勇:男,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东孙村农技站技术员。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在“文革”中读了3年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以他为主引进选育的阎麦8911,因其高产、稳产、抗倒、抗病等特点,不仅是陕西省省关中灌区的重点推广小麦品种,而且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河南、安徽、黄淮海区域大面积推广。其中仅陕西省省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创造社会效益3.3亿多元。
·2001年12月被西安市科技技术委员会评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002年12月31日荣获西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3年3月24日被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评为会:“区域试验先进个人”
·2004年3月29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名称:小麦新品种—阎麦8911,奖励等级:三等。
·2006年10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为:“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
·2007年4月10日小麦新品种—阎麦9710(原代号y9710组合阎麦8911/小偃8788)由西安市阎良区农业站品种试验站育成,经2006年11月17日陕西省第39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准予在适宜地区推广。
·2009年4月被西安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小麦新品种阎麦9710项目获得2008年西安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成果。
东孙村农作物
阎麦8911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1007;品种名称:闫麦8911;培育专家:万勇; 选育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闫良区武屯农技站、陕西省西安市闫良区种子公司;品种来源:8222-6系选省级审定情况:1997年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阎麦9710
品种原代号:阎麦9710
组合:阎麦8911/小偃8788
培育专家:万勇
●2007年4月10日小麦新品种—阎麦9710由西安市阎良区农业新品种试验站育成,经2006年11月17日陕西省第39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准予在适宜地区推广。
●2009年4月被西安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小麦新品种阎麦9710项目获得2008年西安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成果。
胡李小学
胡李小学位于渭北阎良区南部的清河,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东孙村下辖组胡李组,故此命名胡李小学。胡李小学学生来自东孙村清阳、石家、东孙、中孙、西孙、东河、西河、胡李、李家庄、宋家、宋家庄、赵家庄12个村民小组,775户村民中。
巷里桥
清代康熙年间吏部刘曾于东孙村清河上倡建巷里桥。是一青石条拱桥,坚固耐用,宽7.5米,长30米,高8米。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清河上,横跨清河南北两岸,因东孙村下辖组清杨组原名北巷里,故此名为巷里桥。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河上。清杨村与南巷村之间的界桥。大桥南岸为临潼区,北岸为阎良区,是连接阎良区与临潼区的重要枢纽。
清河
东孙村清河发源于铜川市耀州区,属渭河二级支流,流经阎良区、临潼区,至临潼区交口镇汇入石川河。随着渭北工业区建设,航空工业组团快速发展,清河成为航空工业组团的城中河,由于上游建坝蓄水,两岸污水随意排放,违法占用河道建设现象严重,导致清河断流缺水,水体污染严重,流域内生态环境遭受很大破坏,严重影响航空组团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东孙村清河是阎良区和临潼区的一条界河,从境内西南振兴乡慕郑村入境、由西北向东南经振兴、北屯、武屯3个乡,于武屯乡小苏村出境。区境内流长28公里,境内河道控制流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两岸多陡崖,河床狭窄、河沟平均宽170米,河水含泥沙量大,两岸多有芦苇生长。清河系石川河右岸支流,由清峪河与冶峪河汇流而成。清峪河又名清浊河,源于耀县照金镇西北的野虎沟,向南过白村为淳化、耀县界河,过岳村为三原、泾阳界河;冶峪河一名冶峪水,源出淳化县北安子哇乡老城湾,两源相隔不远,一在石门山东南,一在石门山之南。冶峪河出谷口有临江潭,峡谷飞瀑,景秀迷人,正南行绕淳化城转东南,过黑松林、石桥,入泾阳口镇、云阳,在三原安全滩汇清峪河,向南又急转东偏北行,河床深切百余米,由三原城北经大程入临潼,转东南流注入石川河。清河长147公里,长于石川河干流,集水面积1550平方公里,平均比降3.3‰,年径流量0.63亿立方米。
东孙村地道
1972年12月10日,0中央在转发国务院11月24日《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了毛泽东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对国际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毛泽东主席强调要突出备战问题,要准备粮食和布匹,要挖防空洞,要修工事。根据这些精神,1969年8月,0中央正式决定成立全国性的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成立各级人防领导小组,在全国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于是人防工程规模在已有的基础上迅速扩大,人防工程的规格不断提高。
东孙村附近有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义和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有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酥梨、小炒泡馍、雪魁相配等特产。
东孙村位于武屯镇西南四公里处的清河北岸,东临杨居村,南隔清河与交口相望,西与北屯街道办的浩东村接壤,北与仁官村毗邻,辖清阳、石家、东孙、中孙、西孙、东河、西河、胡李、李家庄、宋家、宋家庄、赵家庄12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东孙村。2010年有耕地5362亩,775户,3226人。属泾惠四支渠南支渠灌区。主产小麦、棉花、蔬菜等。清代该村属临潼县永丰乡永丰里管辖,解放前属临潼县交口镇第六保。新中国成立后,属交口区胡李乡(七乡)。1957年划归武屯乡,成立日月农业社。1958年属阎良大公社武屯管区。1960年改称东孙大队。1961年属武屯公社。1984年更名为东孙村,属武屯乡。1987年随武屯乡划归西安市阎良区管辖至今。
村组概述
清阳组
该自然村原名北巷里,清代康熙年间吏部刘曾于村南清河上倡建巷里桥。后因该村处清河之阳,遂称清阳村。该组解放初期有耕地900亩,18户人家,计100余口人。2010年有耕地650亩,97户,490人。1958年-搞“一平二调”把部分土地划拨给了邻村。本组张姓四支均为当地老户;王姓解放前从洛南县迁到此地;黄、郭二姓于民国十八年从河南迁此居住;徐姓1968年从商县婚嫁来此地落户;田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石家组
该组原名北巷庄,因石姓人家在此居住最早又是当地老户,故后改名为石家。该组解放初有耕地200多亩,6户,30口人。2010年有耕地360亩,58户,220口人。张姓有四支,三支为老户,另一支1953年建阎良机场时从阎良镇庙前村迁来;胡姓解放前从胡李村迁来;龚姓解放前从东北迁来居住;韩姓解放前从东河来此居住;刘姓为当地老户;郭、李二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东孙组
很早以前,该村名为簸箕孙,因该村地形酷似簸箕而得名。解放初,该村名东孙村。建国初有耕地800多亩,30户,约100口人。由于分队时给中孙组划出部分土地,2010年有耕地430亩,64户,265口人。孙姓二支、魏姓一支二门、宋姓一支均为当地老户;计姓解放前从西安迁来居住;王姓随母婚嫁落户于此;赵、苏、田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中孙组
该村位于东孙与西孙中部,故名中孙村。1949年有耕地200多亩,10户,50口人。2010年有耕地349亩,45户,191口人。孙姓一支四门,从东孙组分出;田姓一支二门,清末从洛阳迁来;徐姓一支三门,解放前从河南迁来;刘姓解放前从渭南故市迁来;张姓为当地老户;李姓一支二门,解放后从西孙迁此居住;王姓二支,一支为当地老户,一支是1980年从商县婚嫁来此落户;另支田姓是库区移民,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于此。
西孙组
该村位于东孙的西部,故名西孙村。1949年有耕地120多亩,7户,30口人。2010年有耕地160亩,19户,82口人。现有孙姓二支、韩姓一支二门;刘、邓、尹三姓均为当地老户。
东河组
清末湖北灾民在清河边凿窑而居,因位于东孙村东部的清河边,故称东河村。上世纪六十年代政府为了村民居住安全,在清河北岸的平坦地带统一给每户划定宅地,村民开始迁现址。解放前有村民9户,45人,耕地面积180多亩。2010年有村民37户,154人,耕地面积230亩。姓氏有万姓一支四门、王姓一支二门、韩姓一支三门、胡姓一支二门、李姓一支四门;曾、贾二姓解放前就在此落户;苏、田二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西河组
民国时期临潼铁炉等地灾民在清河岸边凿窑而居,因处西孙村西南清河边,故名西河村。上世纪六十年代,政府为了村民居住安全,在清河北岸的平坦地带统一给每户划定宅地,村民开始迁现址。解放前该村有村民10户,50人,耕地面积200多亩。2010年有36户,170人,耕地面积248亩。该村村民是民国十八年年馑后从外地迁来的。刘姓一支、王姓一支从临潼铁炉迁来;林姓一支,从蓝田县迁来;张姓一支,从河南迁来;曾姓一支从铜川迁来;解放前夕,杜姓从河南迁来,吕姓从临潼交口迁来,贾姓从铜川迁来;刘姓一支1958年从山东省成武县汶上镇傅谭村迁来;1962年田姓库区移民从银川返迁安置于此。
胡李组
该村因胡、李二姓老户人家居住时间最早,故名胡李村。解放初有耕地1307多亩,25户,150口人。1958年-“一平二调”时把部分土地划拨给邻村。2010年有耕地830亩,125户,518口人。李姓分东李、西李二支,每支各有四门;胡姓二支均为老户;常姓一支三门,民国年间从阎良北朱迁此;杨姓一支二门为老户;王姓二支,民国十八年从临潼铁炉三王村迁来;张、贺二姓均是十八年年馑从蓝田县许家庙迁来;白姓解放前从渭南故市来此落户;刘姓1950年从富平迁来居住;1969年迁此的赵姓和1989年迁此的曹姓均因婚嫁从商县来此落户。
李家庄组
山东益都县移民李姓俩兄弟信福和信华在该村居住最早,故村名为李家庄。全村解放前有耕地80多亩,3户,14人,2010年有耕地170多亩,25户,115人。李姓二支,一支二门为老户,另一支1951年从山东迁此居住;宋姓民国时期从宋家迁来;田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宋家组
宋家村因宋姓建村,故称宋家村。宋家谱系“晴、天、大、维、启、福、永、彦、子”九辈至今未乱。解放初有耕地700多亩,19户,85口人,2010年有耕地620亩,85户,333口人。该村杨姓1947年因婚嫁从商县迁此;赵、储二姓均系1984年随女儿婚嫁由商县迁来落户;华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宋家庄组
当地民谚曰:“清河流水要转弯,必然要出官。”传说明朝时宋家出了一名“道台”官,其家有佣人,宋家庄就是道台家的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而形成的一个村子,故名宋家庄。解放初有耕地200多亩,15户,30口人,2010年有耕地235亩,28户,111口人。宋姓三支均为老户。张姓是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
赵家庄组
清末,山东益都县移民在宋家堡西的大沟里凿窑而居,人称赵家窑。民国中期后,村民陆续北迁今址,沿用老家村名,遂称赵家庄。1937年初至1938年春,0交口地下党组织曾雇佣20多人在赵家窑造枪,壮大革命武装。解放初赵家庄有耕地500多亩,40户,180口人,2010年有耕地1080亩,157户,667口人。赵、刘(祖籍山东淄博)、李、陈、梁(祖籍山东益都县)等姓祖上均从山东迁来;鲁姓解放前由江苏微山湖附近迁来;韩、王二姓解放前从新兴官路石川河窑迁来落户;郭姓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婚嫁从山东迁来;王、曹二姓均因婚嫁1980年从商县迁来落户;1962年从银川返迁安置的库区移民有苏、田二姓。据《赵氏家谱》记载,赵氏先祖元末从江苏沛县迁至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城北五十里朱良镇凤凰台旁居住,九世孙赵虎、赵禄兄弟二人定居朱良镇小营,后子孙繁盛,遂更村名为赵家庄。清光绪十五年(1889),赵家庄赵氏十二世孙赵允岳(赵虎后人)、十三世孙赵清(赵禄后人)两户来陕,落居临潼渭北清河边赵家窑,后迁今赵家庄。解放初,同宗赵同福(赵禄后人)一家也由山东老家迁来落居于此。
本村人物
赵志望 谱名金桂,1903年生于赵家庄一户农民家中。家境较为殷实的子望幼年聪明机灵,应变能力较强,深受大人喜爱。成年后社交广泛,能说会道,后经人推荐担任了交口镇联保主任。西安事变后,地下党组织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决定在交口镇建立两面政权。赵志望主动辞职,把联保主任的位子让给了地下党,自己则暗地配合,积极靠拢党组织。1939年4月临潼县长雒士骊到交口视察后,任命反 共分子曹耀宗为交口镇长。曹到任后大喊“我是提着头来交口的,要把共产 党的根挖掉”。地下党于1939年腊月初八将曹耀宗及其亲信击毙。事后,赵志望被推为镇长,从而使交口镇的两面政权和武装斗争坚持了四年之久。解放后,赵志望被选为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临潼县政协委员。“文革”中,赵志望受到-,于1967年含冤自尽,时年64岁。
宋维敬 乳名“马”,1919年生于宋家村一户农民家中。儿时的维敬聪颖好学,胆识过人,18岁竟担任了交口镇第六保保长。在任期间,不唯上,不畏权,尽力维护群众利益。不久迫于压力而回家种地。1954年他响应政府号召,组织群众在交口区率先成立了宋家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他又组织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为了各村儿童上学方便,在他的力主下,建起了占地25亩的胡李小学。他带领群众办砖厂、开油坊、修抽水站,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为了排除抽水故障,五十多岁的他带头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为了赶工期,他坚持不下工地,饿了吃冷馍,渴了喝凉水。他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善群众生活忙碌了二十多个春秋。1999年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0岁。时至今日,东孙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德高望重的好干部。
曲德顺(1923~1972)乳名德娃,又名敬德,祖籍山东,生于三原县徐木乡福音村,后移居今阎良区武屯镇赵家庄。毕业于福音村的福音中学,后投考黄埔军校。1942年编入-军队75军42师105团3营2连,随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中条山战役、灵宝战役等,由于作战勇敢,被任命为二连连长。1946年退伍,携家眷落户到赵家庄其岳父家。后多次提出去延安参加革命,其岳父处于安全考虑,坚决反对,终未能成行。文革中,曲德顺受到冲击和-,于1972年含冤而死,年仅49岁。
胡文智 乳名“东林”,1922年生于胡李村一户农民家中,家道较为殷实。从建国中学(在粟邑庙)毕业后,先后在栎阳小学、尚寨小学、南寨小学、宏丰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期间加入中国共产 党。1949年5月临潼解放后,胡任交口区财政科科长。1953年任县财贸部长。1957年调阎良区任区委书记。1961年调临潼县公交局任局长。1963年任临潼县副县长。他每次回家乡都是自己一人骑自行车,从未见到过坐汽车。回到村里跟群众交谈最多的是农业上的事,根本没什么官架子,很朴实随和,深受群众的欢迎。人民爱戴的好县长胡文智受“极左路线”的压力太大,于1965年含恨自尽,时年43岁。“文革”后,其家属受到政府关照。
王志龙 乳名长德,1927年生于赵家庄一户贫苦的农民家中。十多岁时上小学读书,由于家贫,中途辍学。1948年20岁的王志龙为了全家人的生活,自卖壮丁,被编入临潼县自卫团。1949年5月,临潼县城和平解放,自卫团被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在三原进行整顿。随后编到十九兵团到天水军区训练。不久奉命驻防华东地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上甘岭战役中不幸中弹负伤,被0-授予二等功。王随后回东北后方陆军医院治疗。1953年复员回家。1954年旧伤复发有感染,到临潼人民医院治疗无效死亡,年仅27岁。
万勇 祖籍湖北均州,1953年生于东孙村东河组。在“文革”中只读了3年初中的万勇,毕业后回家务农。1989年,他被招聘到武屯乡农技站工作。他选育的阎麦8911,高产、稳产、抗倒、抗病,不仅是关中灌区的重点推广小麦品种,而且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河南、安徽黄淮海区域大面积推广。其中省内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创造社会效益3.3亿多元。1997年万勇又和王博选育出“阎麦9710”,2003年开始参加陕西省区域试验,表现出农艺性状突出、抗性强、丰产潜力大、品质优良等优点。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在省区试种中位居第二名,比对照品种小偃22增产5.4%。 “阎麦9710”的选育成功,极大丰富优化了我省小麦品种结构,对稳定全省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10月,万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为 “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2010年11月,万勇同志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7岁。
文物古迹
【宋家老城】宋家旧有城墙,相传建于明代,城墙用黄土筑成,日久塌陷。1958年以前的宋家城墙,东西长180多米,南北宽150多米,城墙高2丈,基宽约1丈8尺,顶宽约5尺,顶上有城垛,垛高过人,绕城一周,上有炮眼,用来观察防守。城墙东南凹入,故称五角城。城墙内有更道约5尺,绕城一周,作为夜间巡逻使用。城外有城壕,壕宽约3丈,深约8尺,绕城一周。城内街道呈T型,东西街贯通,南北半截街通往北门。北城门安两道单扇木门,门额为“河东保障”四字。北门里西侧为宋氏祠堂。城内南部被圈为该村“道台”宅第,在南城墙辟一小门,为道台家的私门。门外有道台建的望花台。1958年城墙被拆除。
【宋家城西清河岸边的蛟龙碑】 清河过去常发洪水,为了防止其泛滥成灾,民间捐物捐款,在宋家城西清河边勒石立碑,祈求蛟龙显灵,以镇洪水,佑护万民。据传说此碑立于清朝初期,碑高七尺,宽1米,厚尺许。可惜此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宋家抽水站时被毁。
【宋家城西北角的老爷庙】 庙址坐北向南,占地三亩多。上殿是三间大房,为土木结构,内供老爷泥像一尊,有群像分布两侧。中部两侧有东廊、西廊,院内树木成荫,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每逢庙会或节日更为盛大,香火缭绕,人头攒动,有抽签问病的,有问吉祥鸿运的,也有取药治病的。解放前该庙年久失修,村民宋维禄用村人涨河时捞取的木料加以修缮。庙前原有石碑记载筑庙事宜。上世纪六十年代该碑被毁。
【清阳村北的陈店寺】 该寺历史悠久,顺治《临潼县志》中已经有载。历经沧桑后,该寺解放初已成为砖瓦残壁。寺内原有僧人多名,每天早晚磬声可闻。据老人传说,此寺与附近的宏福寺、金佛寺、土佛寺均有地下通道相连。民国年间有一出叫《陈姑赶船》的戏,戏中故事与该寺有关。清阳村张德会家原藏有《陈姑赶船》一书,后来失遗。此寺毁于清末兵燹。记述该寺历史的石碑现压在宋庄东西路下。
【清阳村老城墙】 该城明朝时用黄土筑成,辟有东西二门,一条街道贯通东西。东门门额为“望河楼”,西门门额为“西望瑶池”。东西城门上各筑三间城门楼,砖木结构,有炮眼,可瞭望,可射击。该城东西长190米,南北宽150米,基厚6米,高7米,顶宽5尺。顶上有城垛,垛高过人,绕城一周,上有炮眼,用来观察防守。内靠城墙有更道约5尺,绕城一周作为夜间巡逻之用。城外有城壕,壕宽3丈有余,深约八尺,绕城一周。1958年搜肥上地,城墙被毁。
【宋家庄西南角的贞节碑】 相传清朝年间,经媒妁牵线,清阳村张姓闺秀和宋家庄蔺姓公子约为婚姻,尚未过门而公子暴病身亡。蔺家只有二老相依为命。心地善良的张家闺秀未经婚娶毅然来到婆家,日耕夜织,与公婆相依度日,把二老养老送终,仍孤身一人直到寿终。众人联名上报官府,咸丰皇帝下旨,由当地官府经办,勒石立碑于其坟前,旌表其节,后人称贞节碑。该青石碑高约1.5丈,宽约3尺,厚约尺许,碑顶为双凤戏珠。碑顶下尺许有当朝皇帝圣旨: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落款为清咸丰。1958年-时石碑被拉走,说为打井所用,从此不知所终。
【孙述高墓碑】位于东孙村孙氏先茔,保存完好,长165cm,宽66cm,厚21cm,系宣统二年(1910年),东孙村的孙海清(民国时在陕西省财政厅任股长)为其父孙述高所立,碑文为当时寓居西安的甘肃名儒胡文炳撰书。墓碑正中书“顕考孙府君之墓”,右侧记述孙述高的生平,落款为“例授徵仕郎甘肃补用直隶州州判己酉拔贡愚晚胡文炳顿首拜撰并书”。左侧落款为“宣统二年十一月吉日立”。据碑文可知,孙述高(1836年—1907年)是临潼县永丰里十甲人。“赋性孝友,处雁行而忍让,居乡里而和睦,治家勤俭,教子有方”。墓碑证实东孙村(当时称簸箕孙)清代属临潼县永丰里十甲所辖,可补史缺。
赵家庄事件
民国时期,临潼县相桥镇镇镇长秦颂臣手下有一个叫孙彦龙的,此人在投靠秦颂臣前,与赵家庄李文海(曾在许权中部队当过兵)结下私怨,所以一直伺机找李文海报仇。交口地下党组织掌握这一情况后,派进步人士梁信之做李文海的工作,使李的一干人成了地下党掌握的外围武装力量。孙彦龙获悉后,便鼓动积极反 共的秦颂臣捕杀李文海等人。
1941年8月11日黎明前,临潼县相桥镇镇长秦颂臣带领80余人包围了赵家庄,企图杀害掌握地下党外围武装力量的梁信之、李文海二人。秦颂臣手下的孙彦龙带一路人围住李文海家,李被狗叫声惊醒后,逃到赵金山家地窖里躲藏。秦颂臣设法将李文海骗出地窖,随即绑在李家门口。另一路由李振邦带领包围了梁信之家,找人骗开梁家大门,将梁之妻子及五岁的女儿枪杀,梁信之持枪还击。这时孙彦龙等人也赶来,向屋内投掷手榴弹三枚,梁信之冲出屋外,下到赵铁家的井里。秦颂臣着人喊话,梁信之就是不上来,后用烟火熏也无济于事。他们束手无策,便用土填平了井口。这时地下党员谈国帆、王志温等人组织地下武装力量,并联络武屯镇李丙章、阎良镇张明轩、栎阳镇王云从等率众800余人以打击土匪为名赶赴赵家庄。秦颂臣闻讯,令张树茂将李文海枪杀,抢了群众一些财物后慌忙向东窜回相桥。秦颂臣的队伍撤后,梁信之的弟弟于傍晚挖开地道,才将梁信之救出。秦颂臣在赵家庄受挫后,即向县长王家麟汇报了情况。王第二天率领-便衣60多人及秦颂臣的80余名爪牙,二次到赵家庄-。此时,梁信之已逃往西安,王、秦遂无奈返回。
教育简史
民国初期,由村民推荐理事长把胡李村原教堂改成学堂,聘请振兴街道办北谭村毕学德任教,周边村庄的儿童多在此读书。后赵家庄本村也办起了学堂,第一任教师是宏丰村新民组的朱维汉。之后原簸箕孙又办起一所学堂,聘请清阳村的石秀药任教。1950年胡李宋家两村推举李文胜任学校理事长,又集资在胡李村南的老爷庙旧址上重新修盖起了一座胡李小学。1956年宋维敬任胡李农业合作社主任,提议保留赵庄小学,同时增设清阳小学(均为复式班教学)。1957年占地25亩的胡李小学建成,时有教室6座、办公室1间、教师住房9间、灶房一间、教师12人。上世纪七十年代胡李小学发展成戴帽中学,此时教师已成19名。1980年后中学撤销,学校成为六年制完全小学。进入新世纪后,办学条件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该校现占地10009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有学生175人,教师15人。
医疗卫生
东孙村原有武屯地段卫生院下辖的医疗站,又叫保健站。先后有赵如昇、张学正、宋大魁、张雪英赤脚医生在此行医,主要负责本村群众的医疗卫生。改革开放后,地段卫生院在本村又设“东孙村卫生室”。近几年广大群众都参加合作医疗,参合村民3240人,参合率达99.8%。防疫、合疗、卫生等由村卫生室医生张雪英负责。
东孙村名人
万勇:男,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东孙村农技站技术员。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在“文革”中读了3年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以他为主引进选育的阎麦8911,因其高产、稳产、抗倒、抗病等特点,不仅是陕西省省关中灌区的重点推广小麦品种,而且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河南、安徽、黄淮海区域大面积推广。其中仅陕西省省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创造社会效益3.3亿多元。
·2001年12月被西安市科技技术委员会评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002年12月31日荣获西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3年3月24日被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评为会:“区域试验先进个人”
·2004年3月29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名称:小麦新品种—阎麦8911,奖励等级:三等。
·2006年10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为:“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
·2007年4月10日小麦新品种—阎麦9710(原代号y9710组合阎麦8911/小偃8788)由西安市阎良区农业站品种试验站育成,经2006年11月17日陕西省第39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准予在适宜地区推广。
·2009年4月被西安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小麦新品种阎麦9710项目获得2008年西安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成果。
东孙村农作物
阎麦8911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1007;品种名称:闫麦8911;培育专家:万勇; 选育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闫良区武屯农技站、陕西省西安市闫良区种子公司;品种来源:8222-6系选省级审定情况:1997年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阎麦9710
品种原代号:阎麦9710
组合:阎麦8911/小偃8788
培育专家:万勇
●2007年4月10日小麦新品种—阎麦9710由西安市阎良区农业新品种试验站育成,经2006年11月17日陕西省第39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准予在适宜地区推广。
●2009年4月被西安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小麦新品种阎麦9710项目获得2008年西安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成果。
胡李小学
胡李小学位于渭北阎良区南部的清河,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东孙村下辖组胡李组,故此命名胡李小学。胡李小学学生来自东孙村清阳、石家、东孙、中孙、西孙、东河、西河、胡李、李家庄、宋家、宋家庄、赵家庄12个村民小组,775户村民中。
巷里桥
清代康熙年间吏部刘曾于东孙村清河上倡建巷里桥。是一青石条拱桥,坚固耐用,宽7.5米,长30米,高8米。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清河上,横跨清河南北两岸,因东孙村下辖组清杨组原名北巷里,故此名为巷里桥。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河上。清杨村与南巷村之间的界桥。大桥南岸为临潼区,北岸为阎良区,是连接阎良区与临潼区的重要枢纽。
清河
东孙村清河发源于铜川市耀州区,属渭河二级支流,流经阎良区、临潼区,至临潼区交口镇汇入石川河。随着渭北工业区建设,航空工业组团快速发展,清河成为航空工业组团的城中河,由于上游建坝蓄水,两岸污水随意排放,违法占用河道建设现象严重,导致清河断流缺水,水体污染严重,流域内生态环境遭受很大破坏,严重影响航空组团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东孙村清河是阎良区和临潼区的一条界河,从境内西南振兴乡慕郑村入境、由西北向东南经振兴、北屯、武屯3个乡,于武屯乡小苏村出境。区境内流长28公里,境内河道控制流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两岸多陡崖,河床狭窄、河沟平均宽170米,河水含泥沙量大,两岸多有芦苇生长。清河系石川河右岸支流,由清峪河与冶峪河汇流而成。清峪河又名清浊河,源于耀县照金镇西北的野虎沟,向南过白村为淳化、耀县界河,过岳村为三原、泾阳界河;冶峪河一名冶峪水,源出淳化县北安子哇乡老城湾,两源相隔不远,一在石门山东南,一在石门山之南。冶峪河出谷口有临江潭,峡谷飞瀑,景秀迷人,正南行绕淳化城转东南,过黑松林、石桥,入泾阳口镇、云阳,在三原安全滩汇清峪河,向南又急转东偏北行,河床深切百余米,由三原城北经大程入临潼,转东南流注入石川河。清河长147公里,长于石川河干流,集水面积1550平方公里,平均比降3.3‰,年径流量0.63亿立方米。
东孙村地道
1972年12月10日,0中央在转发国务院11月24日《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了毛泽东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对国际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毛泽东主席强调要突出备战问题,要准备粮食和布匹,要挖防空洞,要修工事。根据这些精神,1969年8月,0中央正式决定成立全国性的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成立各级人防领导小组,在全国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于是人防工程规模在已有的基础上迅速扩大,人防工程的规格不断提高。
东孙村附近有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义和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有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酥梨、小炒泡馍、雪魁相配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