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冯村属关山镇,位于阎良城区正东部的石川河东岸,周相路穿境而过,距离康桥、相桥、武屯、关山均5公里左右。渭高抽六支渠从冯西冯中组穿过,属于渠井双灌地区。村委会设在冯西组,辖冯东和冯西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404户,1540人。全村耕地1953亩。
该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瓜果、蔬菜,养殖奶牛、奶山羊为主,辅以劳务输出。养殖业蓬勃发展,存栏奶牛160头、奶山羊280只、猪30 头,种植甜瓜600亩。全村电话普及率达98%,有线电视入户率80%,摩托车、农用车户均一辆,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基础设施齐全,水电路配套完善。新打机井14眼,新修水泥路3条,砌U型渠2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线2.6公里,农电网改造8公里,街巷硬化2700米,铺设排水管道1公里。村里有小型企业1家、超市商店4家,有4个医疗服务站、两个兽医站、3个吸奶站、1个收奶站。全村有联合收割机10台、旋耕机8台。全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一、村组概述
明末清初,冯氏先祖由宜君县迁至现在的南冯村居住。当年兄弟几个人居住分散,有的住在南边,有的住在北边。南冯村因在南边而得名。村子南与老粟邑秦家组连畔,北与北冯村清河组接壤,东与新马新农组相接,西与石川河西的孝泉刘为邻。
建国前,南冯村属临潼县康桥镇第二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该村划为关山区第4乡,乡政府设在今粟邑村孙家组,北冯村冯南组的冯世贵先生任乡长。解放初期,该村有 58户,640人,有耕地2700亩。1962年又划归康桥公社。1987年8月,随康桥乡划归阎良区管辖至今。原属粟邑村委会,1994年分出后,成立南冯村委会。2002年,康桥镇并于关山镇,南冯村属于关山镇管辖。建国前,全村除 9户比较富裕外,其余均属于贫困家庭。解放后,经过土改、查田定产,贫困家庭分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人人有饭吃,生活开始好过起来。南冯村1956年冬季成立农业合作社,1958年转入人民公社,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制。通过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将长期形成的很多土壕全部填平,改变了耕作条件,实现了渠井双保险,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南冯村也和全国一样,迎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冯东组,又叫东堡子。1949年有18户,220人,耕地900亩;2010年有136 户,520人,耕地633亩。
冯西,又叫西堡子,分为冯中南、冯中北、冯西南、冯西北4个村民小组。1949年有 40户,420人,耕地1800 亩;2010年有268户,1020人,耕地1320亩。
该村有王、冯、陶、许、罗、赵、黄等姓氏。
王姓,南冯村原属于王氏家族所在地,遭清末兵燹后,王姓人口锐减,现今只有30口人。
冯姓,明末清初由宜君县迁移至现在的南冯村居住。因后裔分居在南冯村的冯东、冯西,北冯村的冯南、冯北、冯西,号称五冯。另外,武屯镇的任村冯和油槐镇大路冯氏的先祖也是从此迁出的。南冯村东门外古时设有祠堂,供奉先祖,民国时候由本村冯存堂老先生管理祠堂事务,有十亩祭田。每年的大年初一和清明节,冯氏后人都要聚集在祠堂和墓地祭奠先祖。民国时期,冯氏家族续修家谱,新续20辈谱系,具体为“万育尚伦常,为任乃善良,奉先维思孝,继世必克昌。”“万”字辈为冯氏家族的第26辈。
陶姓,光绪末年,山东莱芜县陶氏兄弟二人逃荒来南冯村落户,至今已有114口人。在南冯村居住的有80人,在粟邑庙居住的有34口人。
许姓,清末民初,山东莱芜县许清伦老先生携眷属,挑一担子古书由山东迁至陕西关中,游走蒲城、三原等地,后落户南冯村南崖下,现已有100余口人。在冯东组的不足20人,其余人员大多在外工作。
罗姓,1924年前后,罗门曹氏只身前来,安家于此,后三个儿子相继迁来。全家人以弹棉花为生,现已有72口人。
赵姓,1947年,赵修平带领一家四口乞讨来此并安家,现已有10口人;1950年,赵云岳与其父及妻儿五口从河南讨饭到南冯村,现已有16口人。
黄姓原籍富平施家乡,民国时黄玉山招赘冯家,后裔遂有冯、黄两姓。
二、本村人物
冯现瑞 字庆云,南冯村人。乾隆年间任陕甘总督府工房书吏,才识精敏,督宪器之。
冯三朋(1740~1880)字寿冈,号清溪,冯现瑞之子。其父为官在外,三朋十六岁即理家政。他乐善好施,遇贫苦亲邻有求必应,无吝色,且能为人排难解忧。性善饮,数斗不醉。
冯存堂(1887~1956)南冯村人。冯老先生一生克勤克俭,喜好公益事业。1933年曾为粟邑庙小学捐款,并任该校理事会理事。1939年由他创立了五冯清明会,并被推举为会长。在任期间慷慨解囊,创立冯氏祠堂,后来该祠堂用作地方办学,解决了南冯东村,南冯西村及周边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五冯村当年有上千户人家,子孙繁衍颇快,家族门户分支颇多。在冯存堂的带领下,由学富五车的冯广义老先生执笔,呕心沥血,走街串巷,访遍上千户人家,历尽半年多时间,终于编成新的《冯氏族谱》。
冯博久 1925年出生,南冯村冯东组人。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在西北大学搞地下工作。1948年暑假和寒假期间,将西北大学的800px余名学生安全送往延安,未出任何差错。1949年在陕南区党委宣传部工作。1951年元月1日被任命为中苏金属公司可可威海矿务局人事科科长。1953年调任可可威海矿矿长。1956年调到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地测处任工程师。1982年11月自治区党委批准为13级干部,并享受厅级待遇。1983年4月离休。
冯万明(1908~1991)南冯村冯西组人。1937年8月参加抗日游击队。1939年6月,在河北省武强县与日寇作战,英勇顽强,身负重伤。1950年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勋章。1954年,由部队转业到甘肃省地方工作,先后任天水保险公司副经理、食品公司副经理、天水市商业局副局长等职。1980年离职休养。
冯步登 1916年生,南冯村冯东组人。1933年2月被拉壮丁,编入国民革命军52炮团。后参加抗日战争。1946年5月参加新四军34团,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参加过淮海战役,解放开封、济南战役,渡江和舟山战役,荣立三等功。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排长。
陶高基 1955生,南冯村冯东组人。0党员,区政协委员,镇人大代表。2006年9月,他自筹资金创办了餐饮器具厂。经过几年经营,现在工厂年产值达500万元。从2005年至今他多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 6 万余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累计上缴税金 300 万余元,为国家、地方财政和当地就业做出了贡献。秦康餐饮器具厂多次被区政府、区工商联、区工商局评为先进单位、优秀私营企业。他本人获得各种荣誉称号20多次。
冯亚琳女,南冯村人,生于1952年12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目前在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工作。冯亚琳教授是我国日尔曼学界及德语文学界的著名学者,在中德两国文学研究界享有很高声望。1979年荣获团中央“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2008年5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三、文物古迹
【古城堡】 冯东组古城门额镌有“南冯东村”四字,城池东西长 138 米,宽70米,高7米,厚2米,城内住有 24 户人家;冯西组古城门额镌有“南冯西村”四字,东西长 280 米,宽150米,高7米,厚4米,城内住有 50 户人家。城墙完全用黄土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解放后,城墙被毁。
【古槐】古槐树位于南冯村冯西组。树龄至少500余年,树高6.5米,胸围270厘米,冠幅8.3米。目前树干有虫孔,中空腐烂,主干向西倾斜。村里一位百岁老人说:“我们这里是先有树,后有村。没有人能够知道这棵树的年龄,但它至少在500年以上,因为冯氏先祖来时就有这棵树了。”
【古庙 】 村西原有无梁庙,村南原有老爷庙,村东原有王氏庙。无梁庙建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庙前面有两尊石狮子,大殿柱上有“道尊三界通天地,法显两仪贯古今”的楹联。大殿面阔三间,进深4米。庙内供奉火神和关羽。据村里的老人讲,无梁庙内原来供奉着火神、关帝、河神三尊神像。解放后,无梁庙、老爷庙和王氏庙相继被拆。
【四羊桥】村子西头旧有一座古老的桥。1956年从祖坟上迁来四只石羊各站一边在桥上。1958年石羊不知去向。在村里还有饮马石、上马石、九头狮等。饮马石和九头狮已不见踪迹,上马石完好无损,保留至今。
四、教育简史
南冯村在清代末期设立私塾学堂,学堂设在冯西组。由南冯村冯东组人冯存堂任该校理事会理事。后在民国时期,又设立学堂。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冯西的村东头正式盖了两座教室,可容纳100多名学生上课,设一、二年级。上级派两到三名老师前来任教,吃住都在此。该校于2009年9月撤销。学生全部并到粟邑小学就读,有校车接送。
五、特色介绍
【石川河】 石川河从村西流过,昔日杨柳成荫,牛羊遍地,鱼翔蛙鸣,既有灌溉之便,又有鱼虾之利,真是个好去处。遗憾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上游修了水库,下游河水断流,人们再也看不到石川河的清清流水了。
【相枣】 该村的河滩地种植相枣200多亩。相枣园主要分布在东丁、南北冯、粟邑庙、炮张的石川河道上,南冯村正好处在中间。枣儿成熟之际,绿的叶,红的果,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盈盈欲坠,香气四溢。枣好吃,有营养,又滋补,也可做药引。挂在枝头的枣儿也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赏心悦目。现在,相枣还被加工为“枣模糊”、“ 枣罐头”、“ 宫廷蜜枣”,远销外地,名扬欧亚地区。
【甜瓜】 南冯村是关山镇甜瓜种植基地之一。这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空气能见度好,很适合甜瓜生长。该村甜瓜以其甜度高、皮厚耐贮运、绿色无公害等特点深受顾客青睐。甜瓜亩收入6000到9000元不等,村里有200多户种植,面积多达600余亩。
【奶牛】 南冯村带头养牛的是冯东组的冯钢蛋。1984年,冯钢蛋从一头牛养起,之后规模越来越大。在他的带动下,南冯村养殖中国荷斯坦奶牛已有25年。经过科学养殖 ,一头牛年产奶量可达到6500-7500公斤,乳脂率3.5%左右。现全村奶牛养殖有百余家,奶牛存栏已达160头,日产鲜奶3—5吨,年产值420多万元。
南冯村附近有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义和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有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酥梨、小炒泡馍、雪魁相配等特产。
该村以种植小麦、玉米、瓜果、蔬菜,养殖奶牛、奶山羊为主,辅以劳务输出。养殖业蓬勃发展,存栏奶牛160头、奶山羊280只、猪30 头,种植甜瓜600亩。全村电话普及率达98%,有线电视入户率80%,摩托车、农用车户均一辆,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基础设施齐全,水电路配套完善。新打机井14眼,新修水泥路3条,砌U型渠2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线2.6公里,农电网改造8公里,街巷硬化2700米,铺设排水管道1公里。村里有小型企业1家、超市商店4家,有4个医疗服务站、两个兽医站、3个吸奶站、1个收奶站。全村有联合收割机10台、旋耕机8台。全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一、村组概述
明末清初,冯氏先祖由宜君县迁至现在的南冯村居住。当年兄弟几个人居住分散,有的住在南边,有的住在北边。南冯村因在南边而得名。村子南与老粟邑秦家组连畔,北与北冯村清河组接壤,东与新马新农组相接,西与石川河西的孝泉刘为邻。
建国前,南冯村属临潼县康桥镇第二保。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该村划为关山区第4乡,乡政府设在今粟邑村孙家组,北冯村冯南组的冯世贵先生任乡长。解放初期,该村有 58户,640人,有耕地2700亩。1962年又划归康桥公社。1987年8月,随康桥乡划归阎良区管辖至今。原属粟邑村委会,1994年分出后,成立南冯村委会。2002年,康桥镇并于关山镇,南冯村属于关山镇管辖。建国前,全村除 9户比较富裕外,其余均属于贫困家庭。解放后,经过土改、查田定产,贫困家庭分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人人有饭吃,生活开始好过起来。南冯村1956年冬季成立农业合作社,1958年转入人民公社,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制。通过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将长期形成的很多土壕全部填平,改变了耕作条件,实现了渠井双保险,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南冯村也和全国一样,迎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冯东组,又叫东堡子。1949年有18户,220人,耕地900亩;2010年有136 户,520人,耕地633亩。
冯西,又叫西堡子,分为冯中南、冯中北、冯西南、冯西北4个村民小组。1949年有 40户,420人,耕地1800 亩;2010年有268户,1020人,耕地1320亩。
该村有王、冯、陶、许、罗、赵、黄等姓氏。
王姓,南冯村原属于王氏家族所在地,遭清末兵燹后,王姓人口锐减,现今只有30口人。
冯姓,明末清初由宜君县迁移至现在的南冯村居住。因后裔分居在南冯村的冯东、冯西,北冯村的冯南、冯北、冯西,号称五冯。另外,武屯镇的任村冯和油槐镇大路冯氏的先祖也是从此迁出的。南冯村东门外古时设有祠堂,供奉先祖,民国时候由本村冯存堂老先生管理祠堂事务,有十亩祭田。每年的大年初一和清明节,冯氏后人都要聚集在祠堂和墓地祭奠先祖。民国时期,冯氏家族续修家谱,新续20辈谱系,具体为“万育尚伦常,为任乃善良,奉先维思孝,继世必克昌。”“万”字辈为冯氏家族的第26辈。
陶姓,光绪末年,山东莱芜县陶氏兄弟二人逃荒来南冯村落户,至今已有114口人。在南冯村居住的有80人,在粟邑庙居住的有34口人。
许姓,清末民初,山东莱芜县许清伦老先生携眷属,挑一担子古书由山东迁至陕西关中,游走蒲城、三原等地,后落户南冯村南崖下,现已有100余口人。在冯东组的不足20人,其余人员大多在外工作。
罗姓,1924年前后,罗门曹氏只身前来,安家于此,后三个儿子相继迁来。全家人以弹棉花为生,现已有72口人。
赵姓,1947年,赵修平带领一家四口乞讨来此并安家,现已有10口人;1950年,赵云岳与其父及妻儿五口从河南讨饭到南冯村,现已有16口人。
黄姓原籍富平施家乡,民国时黄玉山招赘冯家,后裔遂有冯、黄两姓。
二、本村人物
冯现瑞 字庆云,南冯村人。乾隆年间任陕甘总督府工房书吏,才识精敏,督宪器之。
冯三朋(1740~1880)字寿冈,号清溪,冯现瑞之子。其父为官在外,三朋十六岁即理家政。他乐善好施,遇贫苦亲邻有求必应,无吝色,且能为人排难解忧。性善饮,数斗不醉。
冯存堂(1887~1956)南冯村人。冯老先生一生克勤克俭,喜好公益事业。1933年曾为粟邑庙小学捐款,并任该校理事会理事。1939年由他创立了五冯清明会,并被推举为会长。在任期间慷慨解囊,创立冯氏祠堂,后来该祠堂用作地方办学,解决了南冯东村,南冯西村及周边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五冯村当年有上千户人家,子孙繁衍颇快,家族门户分支颇多。在冯存堂的带领下,由学富五车的冯广义老先生执笔,呕心沥血,走街串巷,访遍上千户人家,历尽半年多时间,终于编成新的《冯氏族谱》。
冯博久 1925年出生,南冯村冯东组人。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在西北大学搞地下工作。1948年暑假和寒假期间,将西北大学的800px余名学生安全送往延安,未出任何差错。1949年在陕南区党委宣传部工作。1951年元月1日被任命为中苏金属公司可可威海矿务局人事科科长。1953年调任可可威海矿矿长。1956年调到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地测处任工程师。1982年11月自治区党委批准为13级干部,并享受厅级待遇。1983年4月离休。
冯万明(1908~1991)南冯村冯西组人。1937年8月参加抗日游击队。1939年6月,在河北省武强县与日寇作战,英勇顽强,身负重伤。1950年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勋章。1954年,由部队转业到甘肃省地方工作,先后任天水保险公司副经理、食品公司副经理、天水市商业局副局长等职。1980年离职休养。
冯步登 1916年生,南冯村冯东组人。1933年2月被拉壮丁,编入国民革命军52炮团。后参加抗日战争。1946年5月参加新四军34团,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参加过淮海战役,解放开封、济南战役,渡江和舟山战役,荣立三等功。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排长。
陶高基 1955生,南冯村冯东组人。0党员,区政协委员,镇人大代表。2006年9月,他自筹资金创办了餐饮器具厂。经过几年经营,现在工厂年产值达500万元。从2005年至今他多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 6 万余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累计上缴税金 300 万余元,为国家、地方财政和当地就业做出了贡献。秦康餐饮器具厂多次被区政府、区工商联、区工商局评为先进单位、优秀私营企业。他本人获得各种荣誉称号20多次。
冯亚琳女,南冯村人,生于1952年12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目前在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工作。冯亚琳教授是我国日尔曼学界及德语文学界的著名学者,在中德两国文学研究界享有很高声望。1979年荣获团中央“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2008年5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三、文物古迹
【古城堡】 冯东组古城门额镌有“南冯东村”四字,城池东西长 138 米,宽70米,高7米,厚2米,城内住有 24 户人家;冯西组古城门额镌有“南冯西村”四字,东西长 280 米,宽150米,高7米,厚4米,城内住有 50 户人家。城墙完全用黄土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解放后,城墙被毁。
【古槐】古槐树位于南冯村冯西组。树龄至少500余年,树高6.5米,胸围270厘米,冠幅8.3米。目前树干有虫孔,中空腐烂,主干向西倾斜。村里一位百岁老人说:“我们这里是先有树,后有村。没有人能够知道这棵树的年龄,但它至少在500年以上,因为冯氏先祖来时就有这棵树了。”
【古庙 】 村西原有无梁庙,村南原有老爷庙,村东原有王氏庙。无梁庙建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庙前面有两尊石狮子,大殿柱上有“道尊三界通天地,法显两仪贯古今”的楹联。大殿面阔三间,进深4米。庙内供奉火神和关羽。据村里的老人讲,无梁庙内原来供奉着火神、关帝、河神三尊神像。解放后,无梁庙、老爷庙和王氏庙相继被拆。
【四羊桥】村子西头旧有一座古老的桥。1956年从祖坟上迁来四只石羊各站一边在桥上。1958年石羊不知去向。在村里还有饮马石、上马石、九头狮等。饮马石和九头狮已不见踪迹,上马石完好无损,保留至今。
四、教育简史
南冯村在清代末期设立私塾学堂,学堂设在冯西组。由南冯村冯东组人冯存堂任该校理事会理事。后在民国时期,又设立学堂。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冯西的村东头正式盖了两座教室,可容纳100多名学生上课,设一、二年级。上级派两到三名老师前来任教,吃住都在此。该校于2009年9月撤销。学生全部并到粟邑小学就读,有校车接送。
五、特色介绍
【石川河】 石川河从村西流过,昔日杨柳成荫,牛羊遍地,鱼翔蛙鸣,既有灌溉之便,又有鱼虾之利,真是个好去处。遗憾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上游修了水库,下游河水断流,人们再也看不到石川河的清清流水了。
【相枣】 该村的河滩地种植相枣200多亩。相枣园主要分布在东丁、南北冯、粟邑庙、炮张的石川河道上,南冯村正好处在中间。枣儿成熟之际,绿的叶,红的果,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盈盈欲坠,香气四溢。枣好吃,有营养,又滋补,也可做药引。挂在枝头的枣儿也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赏心悦目。现在,相枣还被加工为“枣模糊”、“ 枣罐头”、“ 宫廷蜜枣”,远销外地,名扬欧亚地区。
【甜瓜】 南冯村是关山镇甜瓜种植基地之一。这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空气能见度好,很适合甜瓜生长。该村甜瓜以其甜度高、皮厚耐贮运、绿色无公害等特点深受顾客青睐。甜瓜亩收入6000到9000元不等,村里有200多户种植,面积多达600余亩。
【奶牛】 南冯村带头养牛的是冯东组的冯钢蛋。1984年,冯钢蛋从一头牛养起,之后规模越来越大。在他的带动下,南冯村养殖中国荷斯坦奶牛已有25年。经过科学养殖 ,一头牛年产奶量可达到6500-7500公斤,乳脂率3.5%左右。现全村奶牛养殖有百余家,奶牛存栏已达160头,日产鲜奶3—5吨,年产值420多万元。
南冯村附近有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义和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有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酥梨、小炒泡馍、雪魁相配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