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两河口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两河口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松花村 | ~201 | 村庄 | 松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三联村 | ~203 | 村庄 | 三联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红花村 | ~206 | 村庄 | 红花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高潮村 | ~208 | 村庄 | 高潮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简槽村 | ~210 | 村庄 | 简槽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爱怡村 | ~212 | 村庄 | 爱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太平村 | ~214 | 村庄 | 太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柏树垭村 | ~215 | 村庄 | 柏树垭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黄家营村 | ~217 | 村庄 | 黄家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西乡县两河口镇位于西乡县东南角,东邻汉阴县双坪镇,南界镇巴县碾子镇,西连本县五里坝镇,北与石泉县熨斗镇及本县的高川镇接壤,属四县交界地带,古有一脚踩三县这说,总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地处秦巴山区腹地,中低山丘陵地形,海拔在405米—1080米之间,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5℃,无霜期176天,境内水源丰富,气候温和,地阜物华,素有“西乡小江南”之美誉。
该镇始建于一九九六年九月,是由原新瓦乡、柏树垭乡、黎家庙乡三乡合并而成,辖20个行政村,11个驻镇单位,133个村民小组,4516户、20341人。有劳动力7882个,其中男劳5026个,女劳2856个。总耕地面积29557亩,其中水田6598亩,旱地22959亩,有宜林荒山荒坡32500亩,境内有通往石泉县和镇巴县的二条跨县公路横贯其中,有麻柳河、青溪河、三联河及两河交错流淌,林木茂密,山青水绿,经济林木资源众多,有茶叶、木耳、干鲜果、银杏、中药材、魔芋等,尤其是茶叶,由于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土壤质地,极适宜在本地生长,所产午子仙毫、特级炒青系列名茶,香味清冽、浓郁、汤色碧绿,且富含对人健康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锌、硒,在陕南颇有名气,产销量大,已成为当地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其次是魔芋,在当地种植,投资低、品质好、精粉含量高,效益极好,发展规模较大。此外,全镇还富大理石、花岗石等石材资源,所产成品色泽好、质量高,深受客户欢迎。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战略,切实贯彻县委、县政府“两调整、六加快”发展思路,以经营小城镇建设,打造公路经济走廊,调整产业结构为总发展方针,大力发展以茶叶、畜牧和魔芋为龙头的主导产业,作大作强经济发展事业,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从九七年开始,全镇基础建设实现了“三通”:一是电通。总计投资200余万元架设高压输电线路30公里,通电入户率达100%;二是路通。全镇总计开挖修建中高等级道路6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生产路;三是信息通,开通了手机信息网络和程控电话,并依国家扶持的“村村通”电视接收机为起点,使60%以上的农户安装了电视机,拉近了本镇与外界的距离,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该镇始建于一九九六年九月,是由原新瓦乡、柏树垭乡、黎家庙乡三乡合并而成,辖20个行政村,11个驻镇单位,133个村民小组,4516户、20341人。有劳动力7882个,其中男劳5026个,女劳2856个。总耕地面积29557亩,其中水田6598亩,旱地22959亩,有宜林荒山荒坡32500亩,境内有通往石泉县和镇巴县的二条跨县公路横贯其中,有麻柳河、青溪河、三联河及两河交错流淌,林木茂密,山青水绿,经济林木资源众多,有茶叶、木耳、干鲜果、银杏、中药材、魔芋等,尤其是茶叶,由于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土壤质地,极适宜在本地生长,所产午子仙毫、特级炒青系列名茶,香味清冽、浓郁、汤色碧绿,且富含对人健康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锌、硒,在陕南颇有名气,产销量大,已成为当地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其次是魔芋,在当地种植,投资低、品质好、精粉含量高,效益极好,发展规模较大。此外,全镇还富大理石、花岗石等石材资源,所产成品色泽好、质量高,深受客户欢迎。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战略,切实贯彻县委、县政府“两调整、六加快”发展思路,以经营小城镇建设,打造公路经济走廊,调整产业结构为总发展方针,大力发展以茶叶、畜牧和魔芋为龙头的主导产业,作大作强经济发展事业,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从九七年开始,全镇基础建设实现了“三通”:一是电通。总计投资200余万元架设高压输电线路30公里,通电入户率达100%;二是路通。全镇总计开挖修建中高等级道路6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生产路;三是信息通,开通了手机信息网络和程控电话,并依国家扶持的“村村通”电视接收机为起点,使60%以上的农户安装了电视机,拉近了本镇与外界的距离,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