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坊村,地处渭河沿岸,是兴平市西南边关,东与龙兴村接壤,西和马家村连畔,北靠前堡子,南可隔渭河遥望周至县。现在,建坊村由(东穆家、西穆家、东建坊、王家、刘家、翟家、新民村、新穆家)八个自然村组成,辖8个村民小组,3760人,耕地3600亩(其中河滩地1200亩),人均耕地0.9亩。
(村名起源)相传西汉时期,此地是一片荒草,韩信攻打废丘,在此建设营防,创立功勋,以后有人居住,得名建坊村。旧时,建坊村囊括周围十多个村,故有一十二个烂建坊之称。
(村民姓氏来源与构成)建坊村以穆、张、刘、翟姓居多。建坊村现任支部书记:刘引库,1978.7出生,2008.7入党,高中文化程度,村长:穆文社,1967.5出生,1987.4入党,高中文化程度。
(历史遗迹)建坊村历史悠久,村南的建福寺便可以证明。这座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寺院,相传是玄奘西天取经途径此地所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寺院占地约4亩,坐北向南,山门有门楼两层,楼顶是八卦悬顶式建筑。入门有2个四合院,前院左侧有大钟1尊,钟上铭文为建寺捐款人姓名,右侧是清光绪年间重修建福寺所立石碑。后院生长着两棵奇异的大树,一棵是柏树,高10多米,粗约3人合抱,枝干似铁,傲骨铮铮;一棵是桑树,从柏树迸裂的树身里长出来,仿佛是柏树生出的儿子。此桑树高约8米,碗口粗壮,白皮绿叶,每逢夏天桑葚成熟时,群童争相摘食。抬头仰视树顶,两种不同的树叶和枝干互相交错,形似蛟龙,给寺院增添了些许神秘,这便是在当地人人皆知的“柏抱桑”。在后院内还有一宝,可谓与“柏抱桑”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那便是矗立在大佛殿两侧的两尊石碑,这两尊石碑也甚为奇特,但遇大风或人力轻轻推动,碑身就会摇摆颤动,并发出石磨转动般的响声,村民们称其为“风摆碑”。
如此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寺院,却经历了历史上多次的毁坏与重修。相传明万历年间,十二村的族长商议要推选一位领事之人负责修庙事宜,大家看到刘家有一位少年,年龄虽小能力却很强,便决定让他做负责人。但这位少年说,要让他负责除非柏树开花,出人意料的是寺院内的柏树果然在第二天就开了花,而且开的还是一朵黄灿灿的金花。少年用金花在长安换取了修庙的费用,并用他家的大车和一头牛来运输材料。寺庙修成,大车烂了,牛也死了,少年坐化升天。人们纷纷议论说,少年是神仙下凡。现在的建福寺是在2004年,村民自筹资金第三次重建,每年的正月二十三古庙会一直流传。古庙会前一天要举行“迎集”活动,活动一般由会长主持,参加迎集的村子都列队聚集在建福寺门前,打着五色彩旗,敲锣打鼓,善男信女轮番按次序进庙上香叩头。过会前后,大戏歌舞不断,社火锣鼓助演,场面很是壮观。现村委会所在地有一铜爷庙,此庙和建福寺一同毁于上世纪50年代。村委会旁还有一戏台,戏台约1米高,上有盖顶,台前广场可容纳数千人看戏。文革前,村里的剧团曾演出过眉户《梁秋燕》、《李双双》等剧目。
(名人简介)建坊村的杰出人士有:
翟登霄,清嘉庆年间武举。
张志鸿,出生于1950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植保专业,教授职称,历任西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学工部部长,西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宝鸡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2003年10月,任陕西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同时兼任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刘忠明,男,曾任西安市劳动局局长。
张录选,男,现兴平市民宗局局长。生于1968.7,大专学历。
(经济发展)解放后,勤劳朴实的建坊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建坊村就是兴平市的多种经营先进村,全村以经济作物为主。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目前主要作物有大葱、西瓜和大蒜。种植面积都在600亩以上,近几年,本村群众充分利用河滩地土质疏松、含水量大的优势,积极发展大葱和西瓜种植,其经济效益显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2013年,全村总产值1500万元。同时,根据近年来经济作物效益好转的实际,不断扩大大蒜种植面积,这些种植观念的转变,切切实实使广大种植户得到了实惠。
(村容村貌)近年来,建坊村的发展日新月异,各村民小组都进行了规划,房屋整齐,卫生状况良好,村上固定人员、车辆按时清理垃圾,2008年,在汤坊镇率先建起高标准的生态文明村。村里有健身广场1个,村委会真正成为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村自乐班有演员10多名,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2009年,又在全镇各村建成的村级卫生室中,第一个实现群众看病、村级报销的示范点。多年以来,建坊村先后被上级评为“小康示范村”,“先进党支部”,“群众文化娱乐先进村”等。
。
建坊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兴平北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关中黑猪、兴平大蒜、荞麦面鱼子、兴平醪糟等特产。
(村名起源)相传西汉时期,此地是一片荒草,韩信攻打废丘,在此建设营防,创立功勋,以后有人居住,得名建坊村。旧时,建坊村囊括周围十多个村,故有一十二个烂建坊之称。
(村民姓氏来源与构成)建坊村以穆、张、刘、翟姓居多。建坊村现任支部书记:刘引库,1978.7出生,2008.7入党,高中文化程度,村长:穆文社,1967.5出生,1987.4入党,高中文化程度。
(历史遗迹)建坊村历史悠久,村南的建福寺便可以证明。这座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寺院,相传是玄奘西天取经途径此地所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寺院占地约4亩,坐北向南,山门有门楼两层,楼顶是八卦悬顶式建筑。入门有2个四合院,前院左侧有大钟1尊,钟上铭文为建寺捐款人姓名,右侧是清光绪年间重修建福寺所立石碑。后院生长着两棵奇异的大树,一棵是柏树,高10多米,粗约3人合抱,枝干似铁,傲骨铮铮;一棵是桑树,从柏树迸裂的树身里长出来,仿佛是柏树生出的儿子。此桑树高约8米,碗口粗壮,白皮绿叶,每逢夏天桑葚成熟时,群童争相摘食。抬头仰视树顶,两种不同的树叶和枝干互相交错,形似蛟龙,给寺院增添了些许神秘,这便是在当地人人皆知的“柏抱桑”。在后院内还有一宝,可谓与“柏抱桑”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那便是矗立在大佛殿两侧的两尊石碑,这两尊石碑也甚为奇特,但遇大风或人力轻轻推动,碑身就会摇摆颤动,并发出石磨转动般的响声,村民们称其为“风摆碑”。
如此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寺院,却经历了历史上多次的毁坏与重修。相传明万历年间,十二村的族长商议要推选一位领事之人负责修庙事宜,大家看到刘家有一位少年,年龄虽小能力却很强,便决定让他做负责人。但这位少年说,要让他负责除非柏树开花,出人意料的是寺院内的柏树果然在第二天就开了花,而且开的还是一朵黄灿灿的金花。少年用金花在长安换取了修庙的费用,并用他家的大车和一头牛来运输材料。寺庙修成,大车烂了,牛也死了,少年坐化升天。人们纷纷议论说,少年是神仙下凡。现在的建福寺是在2004年,村民自筹资金第三次重建,每年的正月二十三古庙会一直流传。古庙会前一天要举行“迎集”活动,活动一般由会长主持,参加迎集的村子都列队聚集在建福寺门前,打着五色彩旗,敲锣打鼓,善男信女轮番按次序进庙上香叩头。过会前后,大戏歌舞不断,社火锣鼓助演,场面很是壮观。现村委会所在地有一铜爷庙,此庙和建福寺一同毁于上世纪50年代。村委会旁还有一戏台,戏台约1米高,上有盖顶,台前广场可容纳数千人看戏。文革前,村里的剧团曾演出过眉户《梁秋燕》、《李双双》等剧目。
(名人简介)建坊村的杰出人士有:
翟登霄,清嘉庆年间武举。
张志鸿,出生于1950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植保专业,教授职称,历任西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学工部部长,西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宝鸡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2003年10月,任陕西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同时兼任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刘忠明,男,曾任西安市劳动局局长。
张录选,男,现兴平市民宗局局长。生于1968.7,大专学历。
(经济发展)解放后,勤劳朴实的建坊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建坊村就是兴平市的多种经营先进村,全村以经济作物为主。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目前主要作物有大葱、西瓜和大蒜。种植面积都在600亩以上,近几年,本村群众充分利用河滩地土质疏松、含水量大的优势,积极发展大葱和西瓜种植,其经济效益显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2013年,全村总产值1500万元。同时,根据近年来经济作物效益好转的实际,不断扩大大蒜种植面积,这些种植观念的转变,切切实实使广大种植户得到了实惠。
(村容村貌)近年来,建坊村的发展日新月异,各村民小组都进行了规划,房屋整齐,卫生状况良好,村上固定人员、车辆按时清理垃圾,2008年,在汤坊镇率先建起高标准的生态文明村。村里有健身广场1个,村委会真正成为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村自乐班有演员10多名,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2009年,又在全镇各村建成的村级卫生室中,第一个实现群众看病、村级报销的示范点。多年以来,建坊村先后被上级评为“小康示范村”,“先进党支部”,“群众文化娱乐先进村”等。
。
建坊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兴平北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关中黑猪、兴平大蒜、荞麦面鱼子、兴平醪糟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