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村,位于阜寨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5公里处。东与田南为邻,南临渭河,西接马坊村、北倚湾里村、是乡级公路西候路(西吴街道办事处至候村)的南端起点。由解家村、大九家、小九家、三家村4个自然村组成,辖7个村民小组,共422户,1853人。全村总面积3300多亩,耕地2700亩。村民以蘑菇大棚、清水莲菜种植,果树栽植、养殖业为主导产业,以劳务输出为辅。
村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因该村居住在渭河北岸,渭河经常泛滥,庄稼遇到水淹,人们外逃要饭,今天住、明天搬,村民更替,姓氏经常变化,被人们戏称为“侯家”。
其次是明洪武年间,村民为了鼓励后人奋发向上,努力奋斗,寄希望于村庄多出王侯将相,故更名侯村。
村民姓氏以张、解、王、白等四大姓氏为主,刘姓在村子也有分布,但是所占比例不是很大,是解放初从户县迁入。
侯村,明代归兴平县管辖,清代归南乡文渭里管辖,民国十二年(1923)归第三区文渭里管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归第四区公所田阜乡管辖,1952年归二区管辖,1954年归第八区管辖,1956年归田阜乡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归卫星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归庄头人民公社管辖岳阜区管辖,1961年至1967年归田阜人民公社管辖,1968年至1979年归田阜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管辖,1980年至1983年归田阜人民公社管委会管辖。1984年政社分设,成立侯村民委员会,归田阜乡人民政府管辖、2011年撤乡建镇,归田阜社区发展服务中心管辖。2012年,田阜社区发展服务中心撤销,现归阜寨镇人民政府管辖。
侯村自1949年以来历任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村主任:
党支部书记:张振华、王宝德、张新民、张渭城、解尚金、张文祥、解锋锋、张江科、张宏涛、张宏坤(2011至今)。
大队长、村主任:张新民、张亨、张德谦、张义辉、解祥辉、张青春、张宏涛、张团结、张江科、张争超、张飞龙(2015年至今)。
侯村名人:
张璞波,1960年生,现任咸阳市科技局局长。
张亚频(女),1970年生,中共党员。曾任赵村镇党委书记,现任兴平市招商局局长。
大九家自然村老街道十字东南角有菩萨庙一座,文革后期破“四旧”运动中拆毁,2003年村民集资在村南重建此庙。三家自然村,原有老爷庙,文革中拆毁,现重建于三家村南,农历三月初三该村为菩萨爷过庙会,会期唱戏酬神、村民聚集庙堂烧香敬神,祈求福祉。
该村民风淳朴、俗尚热闹。逢年过节,村民自发敲锣打鼓、喜气洋洋耍竹马、闹社火。解放后,该村成立文艺宣传队,排练现代戏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全本演出,演出足迹遍及兴平各地,深受民众欢迎。改革开放后,新型娱乐活动有秧歌舞蹈,每逢农闲村民载歌载舞,抒发各自欢乐愉快的心情。
解放前,该村地处渭河岸边,年年河水泛滥,村民叫苦连天,特别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大旱三年,六料无收,村民外出逃荒,沿门乞讨,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早死有人埋,晚死横尸乡野,任狼食狗啃,惨不忍睹。年景过后,当时政府腐败,官员无能,生产恢复缓慢、人民生活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走集体化道路,村民依靠集体力量兴修水利、根治渭河,再没有泛滥,村民生活有所改善。
旧时,该村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作物玉米、小麦为主。近几年,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清水莲菜300亩,花生200亩,油菜100亩,大棚蘑菇30多亩。同时积极学习、引进外来技术,鼓励村民新建食用菌大棚20座,新建占地150亩的桑葚采摘园,飞龙肉羊养殖场一个,新建占地120亩汉唐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无土栽培草莓。发展专业养鸡2户,共存栏20000余只。
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有小学一所和私人幼儿园一所,极大的便利了村内适龄学前儿童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按照要求建立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一个,每年的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新农保参保率98%以上。村民自发成立30人的锣鼓队、20多人的秧歌队、20人的自乐班,利用农闲时间赶庙会、逢年过节等时机组织表演。村农家书屋藏书700余册。正在建设中的老年活动中心已初具规模,即将投入使用。目前,村上150多户都装有电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70%以上。
近年来,投资50余万元新修村间路2公里,新建配电室一座,变压器一台。争取项目资金,新建村委会一座 140 平方米 ,文化活动广场 600 平方米。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狠抓人居环境卫生治理,整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侯村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兴平北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关中黑猪、兴平大蒜、荞麦面鱼子、兴平醪糟等特产。
村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因该村居住在渭河北岸,渭河经常泛滥,庄稼遇到水淹,人们外逃要饭,今天住、明天搬,村民更替,姓氏经常变化,被人们戏称为“侯家”。
其次是明洪武年间,村民为了鼓励后人奋发向上,努力奋斗,寄希望于村庄多出王侯将相,故更名侯村。
村民姓氏以张、解、王、白等四大姓氏为主,刘姓在村子也有分布,但是所占比例不是很大,是解放初从户县迁入。
侯村,明代归兴平县管辖,清代归南乡文渭里管辖,民国十二年(1923)归第三区文渭里管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归第四区公所田阜乡管辖,1952年归二区管辖,1954年归第八区管辖,1956年归田阜乡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归卫星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归庄头人民公社管辖岳阜区管辖,1961年至1967年归田阜人民公社管辖,1968年至1979年归田阜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管辖,1980年至1983年归田阜人民公社管委会管辖。1984年政社分设,成立侯村民委员会,归田阜乡人民政府管辖、2011年撤乡建镇,归田阜社区发展服务中心管辖。2012年,田阜社区发展服务中心撤销,现归阜寨镇人民政府管辖。
侯村自1949年以来历任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村主任:
党支部书记:张振华、王宝德、张新民、张渭城、解尚金、张文祥、解锋锋、张江科、张宏涛、张宏坤(2011至今)。
大队长、村主任:张新民、张亨、张德谦、张义辉、解祥辉、张青春、张宏涛、张团结、张江科、张争超、张飞龙(2015年至今)。
侯村名人:
张璞波,1960年生,现任咸阳市科技局局长。
张亚频(女),1970年生,中共党员。曾任赵村镇党委书记,现任兴平市招商局局长。
大九家自然村老街道十字东南角有菩萨庙一座,文革后期破“四旧”运动中拆毁,2003年村民集资在村南重建此庙。三家自然村,原有老爷庙,文革中拆毁,现重建于三家村南,农历三月初三该村为菩萨爷过庙会,会期唱戏酬神、村民聚集庙堂烧香敬神,祈求福祉。
该村民风淳朴、俗尚热闹。逢年过节,村民自发敲锣打鼓、喜气洋洋耍竹马、闹社火。解放后,该村成立文艺宣传队,排练现代戏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全本演出,演出足迹遍及兴平各地,深受民众欢迎。改革开放后,新型娱乐活动有秧歌舞蹈,每逢农闲村民载歌载舞,抒发各自欢乐愉快的心情。
解放前,该村地处渭河岸边,年年河水泛滥,村民叫苦连天,特别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大旱三年,六料无收,村民外出逃荒,沿门乞讨,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早死有人埋,晚死横尸乡野,任狼食狗啃,惨不忍睹。年景过后,当时政府腐败,官员无能,生产恢复缓慢、人民生活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走集体化道路,村民依靠集体力量兴修水利、根治渭河,再没有泛滥,村民生活有所改善。
旧时,该村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作物玉米、小麦为主。近几年,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清水莲菜300亩,花生200亩,油菜100亩,大棚蘑菇30多亩。同时积极学习、引进外来技术,鼓励村民新建食用菌大棚20座,新建占地150亩的桑葚采摘园,飞龙肉羊养殖场一个,新建占地120亩汉唐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无土栽培草莓。发展专业养鸡2户,共存栏20000余只。
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有小学一所和私人幼儿园一所,极大的便利了村内适龄学前儿童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按照要求建立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一个,每年的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新农保参保率98%以上。村民自发成立30人的锣鼓队、20多人的秧歌队、20人的自乐班,利用农闲时间赶庙会、逢年过节等时机组织表演。村农家书屋藏书700余册。正在建设中的老年活动中心已初具规模,即将投入使用。目前,村上150多户都装有电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70%以上。
近年来,投资50余万元新修村间路2公里,新建配电室一座,变压器一台。争取项目资金,新建村委会一座 140 平方米 ,文化活动广场 600 平方米。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狠抓人居环境卫生治理,整体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侯村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兴平北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关中黑猪、兴平大蒜、荞麦面鱼子、兴平醪糟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