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位于兴平市城区南大街,是兴平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辖6个村民小组,476户,1963人,分别居住在城区21条街道中。耕地290亩,分布在塬坡及郊外地段。2000年以来,村民所拥有的土地全部以租赁和转赠亲友的形式,移交他人使用,村民在村两委会的指导下全身心投入商业性的多种经营活动。1995年,被陕西省命名为陕西省小康示范村。
(村名来源)解放初期,南街村区域成立中升农村初级合作社,刚开始,入社的不足70%。后通过动员,入社率达98%,不久,全体村民民主决定初级社改为高级社。1962年,南街村改名为红星大队,人均耕地不足0.2亩,村民吃不饱、穿不暖,儿女多的家庭更困难,有女孩的家庭,想方设法把女儿嫁到塬上或西南乡等,耕地比较多的地方,以求温饱。1982年,红星大队改名为城关镇南街村。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形成了以服装、布匹经营为主导产业,饮食服务、运输业为次的产业结构,现建起新建巷商业综合市场,西环路木材,钢材市场。有门面房680多间,日成交额为35-60万元。钢材市场日销售50吨、木材市场日销售70方。品牌服装市场已成为该村步行街的品牌,居兴平市主导行业之一。
南街村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目前有长途专线营运的大型客车22辆,有力的拉动了村上经济发展。
近年来村两委会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提升新境界,开阔新思路。采取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广泛征求老党员群众代表的意见,按照多数服从少数的原则,决策村上的重大事件。定期公开账目公示成绩,让群众明白放心,让群众监督评议还干部一个清白。
社会综合治理和群众来访工作井然有序。坚持村上领导包户,实行一包到底,谁接手谁负责的原则,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加强夜间巡逻力度。把治安问题最大可能降低为零。
2009年,南街村为解决群众住房多方筹措资金700万元,新盖商住楼6层,5720平方米的建设,其中一、二层为商业用房。3-6层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累计投资2260万元新建商业门店113户,在城区整修道路3条。完善新建巷,排污水工程350米。为解决村民和经营户用电负荷和道路泥泞等制约发展的疑难问题,村上先后投资巨资解决村级道路铺设硬化及村民用电问题,使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南街村最有名气的小吃:云云馍,以干、香、汆著称;贾家醪糟主要以零售为主,口味醇正、香甜。
(村容村貌)南街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林和村委会主任张东红的带领下,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文化室、图书室、婚育学校。硬件设施齐全,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上先后成立了剧团、腰鼓队、秧歌队、扇子队、中老年健美操队,坚持经常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建设,促使村上尊老爱幼,蔚然成风,一个和谐富裕的美好家园正在兴平市崛起。
南街村名小吃:
南街村有陕西著名的风味小吃——贾家醪糟。选用东北优质元江糯米、特质酒曲、秦岭山泉采用祖上传统发酵工艺和配方酿制而成,醪糟出缸酒清米亮,味道醇香,冬食暖胃,夏食润肺。百姓称赞贾家醪糟:“雨过开缸十里香”。经常食用能帮助消化,通筋。活络,补气生血,美容延年。兴平云云馍,因其像古典画上的一朵云彩而得名。看起来,又像一个没有把儿的眼睛,所以俗称眼睛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店张驿(今兴平店张镇),来往行人旅途中携带其他食品不太方便,后来干馍有传到长安,连皇上、后妃也吃的津津有味,于是身价百倍。它造型美观,颜色白中透黄,吃起来酥甜可口,久放不会变质。现在贾家为了回馈社会,还开发了新产品——贾家油泼辣子、贾家臻味坊。
“红肉码子泡”源于我国汉代江浙地区江河码头,为码头商贾船工最喜爱之美食,后流传北方。解放初,兴平“三义楼”名师掌勺,其味独特,就餐者络绎不绝,轰动关中。魏琴芳、王志发夫妇从事餐饮业30余年,深得红肉码子泡操作之精髓。其特点:肥而不腻、瘦而清香、柔润酥松、汤浓味鲜、无任何添加剂,具有滋补健身作用。
(名人简介)南街村名人:
杨正平:男,1964年8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兴平市文体广电局局长。
高波:男,1975年7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兴平市马嵬办党工委书记。
张宝文:汉族,1946年11月生,陕西省兴平市南街村人。1986年12月入盟。1968年西安外语学院毕业。现任民盟中央主席、农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会长,中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央主席。2013年3月14日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南街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兴平北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关中黑猪、兴平大蒜、荞麦面鱼子、兴平醪糟等特产。
(村名来源)解放初期,南街村区域成立中升农村初级合作社,刚开始,入社的不足70%。后通过动员,入社率达98%,不久,全体村民民主决定初级社改为高级社。1962年,南街村改名为红星大队,人均耕地不足0.2亩,村民吃不饱、穿不暖,儿女多的家庭更困难,有女孩的家庭,想方设法把女儿嫁到塬上或西南乡等,耕地比较多的地方,以求温饱。1982年,红星大队改名为城关镇南街村。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形成了以服装、布匹经营为主导产业,饮食服务、运输业为次的产业结构,现建起新建巷商业综合市场,西环路木材,钢材市场。有门面房680多间,日成交额为35-60万元。钢材市场日销售50吨、木材市场日销售70方。品牌服装市场已成为该村步行街的品牌,居兴平市主导行业之一。
南街村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目前有长途专线营运的大型客车22辆,有力的拉动了村上经济发展。
近年来村两委会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提升新境界,开阔新思路。采取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广泛征求老党员群众代表的意见,按照多数服从少数的原则,决策村上的重大事件。定期公开账目公示成绩,让群众明白放心,让群众监督评议还干部一个清白。
社会综合治理和群众来访工作井然有序。坚持村上领导包户,实行一包到底,谁接手谁负责的原则,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加强夜间巡逻力度。把治安问题最大可能降低为零。
2009年,南街村为解决群众住房多方筹措资金700万元,新盖商住楼6层,5720平方米的建设,其中一、二层为商业用房。3-6层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累计投资2260万元新建商业门店113户,在城区整修道路3条。完善新建巷,排污水工程350米。为解决村民和经营户用电负荷和道路泥泞等制约发展的疑难问题,村上先后投资巨资解决村级道路铺设硬化及村民用电问题,使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南街村最有名气的小吃:云云馍,以干、香、汆著称;贾家醪糟主要以零售为主,口味醇正、香甜。
(村容村貌)南街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林和村委会主任张东红的带领下,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文化室、图书室、婚育学校。硬件设施齐全,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上先后成立了剧团、腰鼓队、秧歌队、扇子队、中老年健美操队,坚持经常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建设,促使村上尊老爱幼,蔚然成风,一个和谐富裕的美好家园正在兴平市崛起。
南街村名小吃:
南街村有陕西著名的风味小吃——贾家醪糟。选用东北优质元江糯米、特质酒曲、秦岭山泉采用祖上传统发酵工艺和配方酿制而成,醪糟出缸酒清米亮,味道醇香,冬食暖胃,夏食润肺。百姓称赞贾家醪糟:“雨过开缸十里香”。经常食用能帮助消化,通筋。活络,补气生血,美容延年。兴平云云馍,因其像古典画上的一朵云彩而得名。看起来,又像一个没有把儿的眼睛,所以俗称眼睛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店张驿(今兴平店张镇),来往行人旅途中携带其他食品不太方便,后来干馍有传到长安,连皇上、后妃也吃的津津有味,于是身价百倍。它造型美观,颜色白中透黄,吃起来酥甜可口,久放不会变质。现在贾家为了回馈社会,还开发了新产品——贾家油泼辣子、贾家臻味坊。
“红肉码子泡”源于我国汉代江浙地区江河码头,为码头商贾船工最喜爱之美食,后流传北方。解放初,兴平“三义楼”名师掌勺,其味独特,就餐者络绎不绝,轰动关中。魏琴芳、王志发夫妇从事餐饮业30余年,深得红肉码子泡操作之精髓。其特点:肥而不腻、瘦而清香、柔润酥松、汤浓味鲜、无任何添加剂,具有滋补健身作用。
(名人简介)南街村名人:
杨正平:男,1964年8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兴平市文体广电局局长。
高波:男,1975年7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兴平市马嵬办党工委书记。
张宝文:汉族,1946年11月生,陕西省兴平市南街村人。1986年12月入盟。1968年西安外语学院毕业。现任民盟中央主席、农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会长,中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央主席。2013年3月14日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南街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兴平北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关中黑猪、兴平大蒜、荞麦面鱼子、兴平醪糟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