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魏庄镇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魏庄镇隶属:莘县
区划代码:371522115代码前6位:371522
长途区号:0635 邮政编码:252000
车牌号码:鲁P行政级别:镇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邵净庄村~200村庄
邵净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辛王庄村~201村庄
辛王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草佛堂村~202镇乡结合区
草佛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聂家村~203村庄
聂家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东江店村~204村庄
东江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前芦滩村~205村庄
前芦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东八角庙村~206村庄
东八角庙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李净庄村~207村庄
李净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葛二庄村~208村庄
葛二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东王庄村~209村庄
东王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前卓庄村~210村庄
前卓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西江店村~211镇乡结合区
西江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后芦滩村~212村庄
后芦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西八角庙村~213村庄
西八角庙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信庄村~214村庄
信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落寨村~215村庄
落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甘寨村~216村庄
甘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后卓庄村~217村庄
后卓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田马固村~218村庄
田马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邹巷村~219村庄
邹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康净庄村~220村庄
康净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范庄村~221村庄
范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魏庄村~222镇中心区
魏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明公集村~223镇乡结合区
明公集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尚二庄村~224镇乡结合区
尚二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王马固村~225村庄
王马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牛王庄村~226村庄
牛王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南阳村~227村庄
南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张炉村~228镇乡结合区
张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洼流村~229村庄
洼流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焦庄村~230村庄
焦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崔马固村~231村庄
崔马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井王庄村~232村庄
井王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魏庄乡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距莘县县城17.5公里,辖33个行政村,3.95万人,6.2万亩耕地。省一级公路蒙馆路和丈樱路从该乡穿境而过,基本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通讯设施齐全,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两座微波塔,村村通程控电话;35KV变电站运行正常,电网覆盖全乡。

魏庄乡是鲁西发展日光温室最早的乡镇之一,自1996年起乡党委政府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参观,广泛调查研究,精心筛选和培植主导产业,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突出成绩。该乡现已发展日光温室、大拱棚20000个,中拱棚2000亩,主要种植香瓜、礼品西瓜、油桃、李子、杏、樱桃西红柿、双孢菇、黄瓜、西葫、茄子等反季节瓜果菌菜,同时还种植特种蔬菜---芦笋8000余亩。全乡年产香瓜近亿斤、双孢菇1600万斤、芦笋1700万斤、油桃120万斤、黄瓜过亿斤,是“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的重点乡镇之一,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被聊城市命名为“蔬菜生产明星乡镇”。该乡为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市场带动战略,先后投资近300万元,兴建了共占地达200亩的农产品交易大市场三处,日交易量达100万斤以上,年总交易量可达1.5亿斤,北京、长春、哈尔滨、宁波等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的客商长期在我乡市场蹲点收购瓜菜,极大地推动了我乡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近几年来,魏庄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民营经济工作”两手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民营经济,通过“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和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招商引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有广东、烟台、通化、苍南等地多家客商在我乡安家落户。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乡获得迅速的发展,乡财政收入由1996年的350万元增至2003年的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80元增至2003年的2350元,信用社和邮电局农民存款由2000万元增至2003年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