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崮村位于莱城东11公里处,205国道从村中穿过,地处山区,北面与南龙崮村相邻,南面是邹家埠村,西面靠名叫石庙子的丘陵,东面是一条小河,叫龙崮河。耕地410亩,84户,278口人。
据《刘氏谱》记载,明初刘姓由安徽凤阳县迁居茶峪村,后又再迁至此定居。因近龙崮(崮子山),故叫近崮。后李姓、郭姓、王姓相继迁入。
民国初年,取消了乡保制,莱芜分为10个区,近崮属辛庄区;1941年,莱芜划为莱东、莱北、新甫三县,近崮为莱东县龙崮区;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全县划为13个区,近崮村属辛庄区;1951年3月,各区由地名称呼改为数字称呼,近崮属8区;1955年10月取消数字称呼,仍为辛庄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近崮属孝义人民公社;同年年底,并入矿山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近崮为城关办事处龙崮乡;1985年10月撤处并乡,近崮属北孝义乡;2000年12月,撤销北孝义乡,成立凤城街道办事处,近崮属凤城街道办事处管辖。
近崮村虽小,但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40年,村民郭青发便加入中国0,并联合邹家埠村的党员,领导村民进行抗日斗争。在党的领导下,村民机智勇敢地与鬼子、汉0作不屈不挠的斗争。1941年9月的一天,近崮村民兵刘大汝与其他地方的几个民兵联手俘虏了几个汉0。初步的胜利,鼓舞了民兵们的斗志,但也惹怒了敌人。9月21日,日本人和汉0队包围了近崮村,找不到八路军、0员,就放火烧了村庄。1944年,在上级党的支持下,村人刘学胜等人成立了近崮村第一个党支部。新的党支部在后来的历次斗争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1946年“大动参”时,党支部号召青年人参军参战。全村青年积极报名,小小的近崮村就有14人参军。其中两人在战场上壮烈牺牲。莱芜战役打响后,留在村里的男劳力为子弟兵抬担架运弹药,妇女们做军鞋军袜,全村人全力以赴,支援前线。近崮人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和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崮村与全国人民一样,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村里成立了第一个互助组。1954年全村成立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社,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民们广开致富门路,积极搞发家致富。1981年完成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村民们进行了种植作物的结构调整,人们纷纷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近崮村植桑养蚕成风,全村84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据统计,全村共发展桑园20亩,每亩收入2000元,仅此一项,全村就增收4万元。有的村民又大面积种植大姜,1995年,种姜40亩,亩产1500公斤,这一年姜的价格好,平均每公斤4元,仅此一项全村年收入达96万元。近崮村土质适于种植黄烟,村民瞅准这种发财的门路,从2000年起,全村又种植起黄烟来,当年就种植70亩,亩产150公斤,平均每公斤3元,此项全村收入3万元。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瘠贫的土地都变成了聚宝盆。
二0五国道从本村穿过。借交通之便,近崮村运输、服务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李义笃、李近笃等人买上了汽车搞运输。刘夫玉等人在路边开饭店、开商店,既方便了过往行人,又增加了收入。1997年底,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设立龙崮集,农历五、十逢集。集场的建立,为近崮人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除了所产农产品就地进行交易外,村民们在集场附近纷纷开饭店、开百货门市部,还有的创办了诊所、浴池、理发等服务行业。同时外地人也前来办工厂、开商店,搞得十分红火。于是,近崮人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崮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近崮村的发展会更快。
近崮村附近有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龙山、莲花山风景区、雪野蓝湾欢乐岛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
据《刘氏谱》记载,明初刘姓由安徽凤阳县迁居茶峪村,后又再迁至此定居。因近龙崮(崮子山),故叫近崮。后李姓、郭姓、王姓相继迁入。
民国初年,取消了乡保制,莱芜分为10个区,近崮属辛庄区;1941年,莱芜划为莱东、莱北、新甫三县,近崮为莱东县龙崮区;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全县划为13个区,近崮村属辛庄区;1951年3月,各区由地名称呼改为数字称呼,近崮属8区;1955年10月取消数字称呼,仍为辛庄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近崮属孝义人民公社;同年年底,并入矿山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近崮为城关办事处龙崮乡;1985年10月撤处并乡,近崮属北孝义乡;2000年12月,撤销北孝义乡,成立凤城街道办事处,近崮属凤城街道办事处管辖。
近崮村虽小,但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40年,村民郭青发便加入中国0,并联合邹家埠村的党员,领导村民进行抗日斗争。在党的领导下,村民机智勇敢地与鬼子、汉0作不屈不挠的斗争。1941年9月的一天,近崮村民兵刘大汝与其他地方的几个民兵联手俘虏了几个汉0。初步的胜利,鼓舞了民兵们的斗志,但也惹怒了敌人。9月21日,日本人和汉0队包围了近崮村,找不到八路军、0员,就放火烧了村庄。1944年,在上级党的支持下,村人刘学胜等人成立了近崮村第一个党支部。新的党支部在后来的历次斗争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1946年“大动参”时,党支部号召青年人参军参战。全村青年积极报名,小小的近崮村就有14人参军。其中两人在战场上壮烈牺牲。莱芜战役打响后,留在村里的男劳力为子弟兵抬担架运弹药,妇女们做军鞋军袜,全村人全力以赴,支援前线。近崮人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和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崮村与全国人民一样,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村里成立了第一个互助组。1954年全村成立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社,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民们广开致富门路,积极搞发家致富。1981年完成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村民们进行了种植作物的结构调整,人们纷纷种植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近崮村植桑养蚕成风,全村84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据统计,全村共发展桑园20亩,每亩收入2000元,仅此一项,全村就增收4万元。有的村民又大面积种植大姜,1995年,种姜40亩,亩产1500公斤,这一年姜的价格好,平均每公斤4元,仅此一项全村年收入达96万元。近崮村土质适于种植黄烟,村民瞅准这种发财的门路,从2000年起,全村又种植起黄烟来,当年就种植70亩,亩产150公斤,平均每公斤3元,此项全村收入3万元。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瘠贫的土地都变成了聚宝盆。
二0五国道从本村穿过。借交通之便,近崮村运输、服务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李义笃、李近笃等人买上了汽车搞运输。刘夫玉等人在路边开饭店、开商店,既方便了过往行人,又增加了收入。1997年底,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设立龙崮集,农历五、十逢集。集场的建立,为近崮人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除了所产农产品就地进行交易外,村民们在集场附近纷纷开饭店、开百货门市部,还有的创办了诊所、浴池、理发等服务行业。同时外地人也前来办工厂、开商店,搞得十分红火。于是,近崮人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崮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近崮村的发展会更快。
近崮村附近有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龙山、莲花山风景区、雪野蓝湾欢乐岛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