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田家楼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田家楼村隶属:苗山镇
区划代码:371202105243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田家楼村相关网站:
  田家楼村位于莱城北17公里,镇驻地西北5公里处。东、北、西临方下河。耕地1635亩,350户,1150人。村北面与杓山前村隔河相望,东南与杨家嘴村隔山相临。
  据田氏墓碑记载,明洪武年间,田姓由河北省枣强迁此建村,因东邻柳子河村(今北柳子),曾名西柳子河,清初田姓建一小楼,众称田家楼,久成村名。村中姓氏共有蒋、田、赵、沙、陈、吕六姓。其中蒋、赵、田三姓最多,占全村人口的90%。
  据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勺山保•田家楼。”据载,1936年苗山、见马属老六区抗日民主政府管辖,田家楼村隶属见马管辖;1941年至1945年属于苗山区;1951年3月苗山区改为数字区第九区,田家楼村隶属第九区;1958年10月属苗山人民公社;1984年4月苗山公社更名为苗山办事处,下设5个乡,田家楼隶属杓山乡;1985年11月撤处建乡,田家楼划归见马乡.2001年苗山镇、见马乡、常庄乡合并为苗山镇,田家楼隶属苗山镇。
  田家楼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村里各种组织健全,包括民兵、青年团、儿童团、妇女会等。他们组织小车队、担架队,积极支前,为驻村部队站岗放哨、送情报、送粮食、供草,与日本鬼子展开“游击战”、“阵地战”。日本鬼子在村南的大顶山修碉堡,夜间民兵就去拆毁碉堡,致使敌人碉堡三个月才修好。八路军来后,一夜之间碉堡又成了灰烬。村民积极踊跃参加子弟兵,八路军路过此村,蒋于连、赵承骞在坡间拾柴,没时间跟家人打声招呼就毅然跟随部队走了。他俩踊跃参军的故事在这一带传为佳话。在他俩带领下,田家楼有20多名有志青年参加了人民子弟兵。
  田家楼村重视改变山区面貌,积极发展山区经济。方下河绕村流过,河中泥沙土常年淤积,河床上升。夏天暴雨来临,洪水经常泄人村里。全村人齐心协力清淤挖河,筑防洪墙2000多米,现已根治了水患。
  1967年“农业学大寨”,实行山、水、林、田、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先后打机井6眼,改河造地100多亩,建扬水站一座,修水渠4公里,原来靠天吃饭的600多亩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田。现在荒坡变果园,粮食、林果连年丰收。
  田家楼村民勤劳敦厚,崇尚知识。清末民初的文人雅士虽不十分显达,但亦颇具名气,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创建于1954年的村小学,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人才。1970年,扩建成初级中学,十年后又改为小学。2000年成为一二年级的教学点和幼儿园。田洪照是20世纪60年代该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几乎每年都有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现在蒋方帅正在攻读清华博士,田洪芸、田登山、赵强正在攻读研究生。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因为田家楼村三面环水,蹚水过河是村民的一块心病。村支书赵斌带领全体村民,在1993年修筑了村里的油漆路;2002年春,他又带领村民克服重重困难,改河造地100亩,投资15万元修建拦河漫水桥一座,结束了村民膛水过河的历史,打通了通往村外的致富路。
  田家楼村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1979年村中通了电。如今家家户户有了电视,吃上了自来水,成了电话村。有三轮车67辆,摩托车50辆,大汽车4辆。有日用百货小卖部6处,卫生室2个,饭店3处,三轮车、摩托车修理各一处,有养鸡场3个,长石加工场1处。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田家楼村附近有莱东抗日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龙山卧云铺景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