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山四村隶属莱城区苗山镇(隶属沿革与苗山一、二、三村相同),位于莱城东北20公里处。四村位于南苗山的西部,土地多集中在村北、西、南。现有耕地499亩,218户,648口人。王、魏、李、高、宋等姓,王姓人口居多。
村西与祝家洼相邻,西与北苗山村接壤,东、南与三村、二村村民居住交错。
几百春秋村人耕读继世,人才辈出。村人王守身曾任明朝郑州知州;王安之曾任顺宜县知县。清朝有官居军工六品的王继文。当今四村重教兴业,自1977年至今考取大中专学生、研究生有20人。如今,他们都辛勤工作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
四村为革命老区,四村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许多热血青年纷纷参加革命。1938年春,王会川参加由黎玉、洪涛领导的徂徕山起义。,后随-战莱芜、淄博、沂源等地,抗击日寇。1938年秋,魏升亭、魏升之参加革命。他们都身经百战,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后魏升亭在北京供职,魏升之在沈阳任职。
1943年,日寇在村西南铜蛾子设立了据点,王会川领导的游击队配合四村村民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数次拔掉敌据点,致使日军缩回了见马据点,再不敢轻举妄动。
1947年农历2月1日,莱芜战役打响后,我军在附近的燕子山设伏阻击由博山赶来的-援军。战斗异常激烈。四村村民,男女老少,积极踊跃支前。他们给军队送水、送饭、当向导、抬担架,争先恐后。村里的民兵更是一马当先,参加杀敌。2月2日,四村民兵王淑思、王淑友在村西北的北岭大沟,智擒-匪兵12人,缴获重机枪1挺,冲锋枪3支,勃朗宁手枪1支。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赞扬。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有许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国捐躯的死难烈士是魏洪让、王宜清、王其荃、王其荣、王续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更给四村焕发了勃勃生机。村支书王奉强及村委会,带领四村人民打了一场漂亮的经济翻身仗。2001年四村党支部被0莱芜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6年,四村成为莱城区第2个电话村。1998年修通了205国道与博莱高速路之间的公路后,村委会立即决定并投资15万元,在公路沿线从村西至高老峪大桥一段;修桥、铺路、挖通西岭,建设了四村经济开发区。如今的开发区内楼房林立,店铺栉比鳞次,初具规模。
随着各条公路的开通,四村的运输业也发展起来。全村有大小运输车辆140辆,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大型工程机械20台。2000年,四村被莱芜市授予“交通运输专业村”。
村民们开拓思路,进行各种经营,四村的养殖业也比较发达。为了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村委会采取提供土地、贷款帮扶的办法,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养殖行列。如今全村已有养殖专业户40户,每年出栏生猪上万头,鸡2万只。
在经营各种工商业的同时,四村人也不放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
如今走进高老峪,就会看到波光粼粼的三连环水库及岸边的郁郁葱葱的庄稼。人们用库水灌田养鱼,干田旱地变成了鱼米双收的宝地。
加工业也是四村的一大经济支柱。在村委会扶持下,20台长石加工轮碾机已投人生产。日有上千吨长石矿粉运往淄博。当今西大河机声隆隆,热火朝天,车辆来往穿梭,显示一片繁忙景象。几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四村人,昔日的茅屋已不复存在,荒凉贫穷的日子早已成为历史。苗山四村正以勃勃生机走向辉煌,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苗山四村附近有莱东抗日纪念馆、五色崖赵氏节孝坊、南文字张家大院、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