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龙子村位于莱城北57公里、茶业口镇政府驻地西北12公里处。西接雪野镇北栾宫村,南邻阁老村,东邻珍玉村,北与章丘市朱公泉村搭界。全村耕地面积460亩,现有120户,总人口395人。
据《杨氏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杨姓迁此定居,始建无考。因村旁有山蜿蜒如龙,故名“龙子”村。后来龙子村分成了上龙子和下龙子村,上龙子村的发展史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1937年至1942年上龙子村隶属莱芜县第七区的凤山乡管辖;1942年6月划归淄川县新六区管辖;1946年2月回归莱芜县;1958年3月属莱芜县吉山管辖,同年10月改称吉山人民公社,上龙子村归吉山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3月属茶业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属茶业办事处;1985年撤处并乡隶属茶业口乡;2001年合乡并镇属茶业口镇。
上龙子村在群山环抱之中,自然环境优美,该村在海拔833米的九顶山上建村,地势险恶,奇石怪异,石灰石储量丰富,村庄建设都是以此作为主材料构建而成,显得非常古老而有韵味。
上龙子村有不少历史遗迹,著名的齐长城遗址就蜿蜒盘亘在村北几百米,使人望而兴叹,仿佛回到了远古的历史岁月;该村还有一座山神庙,听村民讲若有难题,诚心求之,可遂心愿;该村有一座单孔幸福桥,为20世纪70年代所建。
抗日战争时期,上龙子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村民纷纷加入区武工队,人们用各种方式与日军周旋作战,保家卫国。老民兵杨克怀、杨启贵与阁老村的解观清等人曾巧妙设计将一名日本兵活抓并击毙。解放战争时期,不少群众参加过淮海战役、济南战役的支前工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村民有不少人参加了革命军队,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生命,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55年村内开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广大群众积极入社;1958年加人人民公社。1961年和1962年两年人均口粮才有231斤。1976年生产逐渐恢复,上龙子村第一次通上了电,粮食产量逐渐提高,为“文革”前的2.2倍;1977年公社内大搞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村内建水库一座,即海眼子水库,蓄水40万立方米,扩大了灌溉面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内各项工作驶入正轨,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龙子村是纯山区,是当地有名的“三缺一差村”,缺粮、缺电、缺水,交通条件差。为了解决水源问题,该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建蓄水池3个,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2000年村里又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使大多数人吃上了自来水。交通阻塞,出村无路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早在1989年该村就动员群众加宽了村内至外界的公路,拖拉机第一次开上山村。从2000年开始该村与下龙子村联合硬化道路3000米,小轿车也能进村了,村内交通状况极大改善。
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上龙子村民在村两委会的带领下,治山,挖树穴,栽植经济树,大力发展养殖业,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该村还凭石灰石丰富的资源优势,建起了两处石料加工厂。粮经协调发展,农副共上台阶,为上龙子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到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大多数户看上了闭路电视,45%的户买上了摩托车或三轮车,40%的户安装了电话。
战争年代杨同一转战南北,解放后曾任上海市蔬菜公司总经理,改革开放后他回乡又大力发展建筑业,1992年底建筑队就发展到了6个。
上龙子村崇尚教育。为加快村办小学建设,村民自愿捐款捐物,改善办学条件。仅1999年一年,全村就有5人考上了重点本科院校,为山里人增添了光彩。
山青树绿佳景在,人寿家富日月长。上龙子村人正齐心协力,靠勤劳的双手开创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上龙子村附近有莱芜龙山、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卧云铺景区、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
据《杨氏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杨姓迁此定居,始建无考。因村旁有山蜿蜒如龙,故名“龙子”村。后来龙子村分成了上龙子和下龙子村,上龙子村的发展史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1937年至1942年上龙子村隶属莱芜县第七区的凤山乡管辖;1942年6月划归淄川县新六区管辖;1946年2月回归莱芜县;1958年3月属莱芜县吉山管辖,同年10月改称吉山人民公社,上龙子村归吉山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3月属茶业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属茶业办事处;1985年撤处并乡隶属茶业口乡;2001年合乡并镇属茶业口镇。
上龙子村在群山环抱之中,自然环境优美,该村在海拔833米的九顶山上建村,地势险恶,奇石怪异,石灰石储量丰富,村庄建设都是以此作为主材料构建而成,显得非常古老而有韵味。
上龙子村有不少历史遗迹,著名的齐长城遗址就蜿蜒盘亘在村北几百米,使人望而兴叹,仿佛回到了远古的历史岁月;该村还有一座山神庙,听村民讲若有难题,诚心求之,可遂心愿;该村有一座单孔幸福桥,为20世纪70年代所建。
抗日战争时期,上龙子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村民纷纷加入区武工队,人们用各种方式与日军周旋作战,保家卫国。老民兵杨克怀、杨启贵与阁老村的解观清等人曾巧妙设计将一名日本兵活抓并击毙。解放战争时期,不少群众参加过淮海战役、济南战役的支前工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村民有不少人参加了革命军队,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生命,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55年村内开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广大群众积极入社;1958年加人人民公社。1961年和1962年两年人均口粮才有231斤。1976年生产逐渐恢复,上龙子村第一次通上了电,粮食产量逐渐提高,为“文革”前的2.2倍;1977年公社内大搞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村内建水库一座,即海眼子水库,蓄水40万立方米,扩大了灌溉面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内各项工作驶入正轨,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龙子村是纯山区,是当地有名的“三缺一差村”,缺粮、缺电、缺水,交通条件差。为了解决水源问题,该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建蓄水池3个,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2000年村里又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使大多数人吃上了自来水。交通阻塞,出村无路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早在1989年该村就动员群众加宽了村内至外界的公路,拖拉机第一次开上山村。从2000年开始该村与下龙子村联合硬化道路3000米,小轿车也能进村了,村内交通状况极大改善。
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上龙子村民在村两委会的带领下,治山,挖树穴,栽植经济树,大力发展养殖业,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该村还凭石灰石丰富的资源优势,建起了两处石料加工厂。粮经协调发展,农副共上台阶,为上龙子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到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大多数户看上了闭路电视,45%的户买上了摩托车或三轮车,40%的户安装了电话。
战争年代杨同一转战南北,解放后曾任上海市蔬菜公司总经理,改革开放后他回乡又大力发展建筑业,1992年底建筑队就发展到了6个。
上龙子村崇尚教育。为加快村办小学建设,村民自愿捐款捐物,改善办学条件。仅1999年一年,全村就有5人考上了重点本科院校,为山里人增添了光彩。
山青树绿佳景在,人寿家富日月长。上龙子村人正齐心协力,靠勤劳的双手开创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上龙子村附近有莱芜龙山、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卧云铺景区、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