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张家庄
村庄由来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张姓从周家村迁来立村,因系张姓,名张家庄。后因本社三村重名,1967年改为中张家庄。
政区人口
位于李哥庄镇驻地东北1.5公里处,地处平原,东、南两方均靠青岛西站,西接周家村,北与小窑为邻,村西就是沽河大堤。2005年底,全村共26户,37人。
经济状况 1982年,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逐年提高。90年代以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这个村由于是移民村,青年已全部招工,剩下几十户老弱残疾,最小的58岁最大的78岁,但他们也没有闲着,办起了木制品、彩印、制帽等行业,引进合资企业1家,上交税金10万元,民营企业2家,上交税金10万元,个体私营业户2家,上交税金达10万元。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为120万元,总产值猛增为400万元,上交税金15万元,人均产值增为30000元。
村庄建设 近几年来,投入16万元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包括自来水投入了2万元,供电投入了5万元,硬化路面投入8万元,全村家家住上了新房。
社会事业 1988年,对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补贴50元,村民每年补贴50元。小汽车入户达4辆,面包车2辆,电脑4台,摩托车、电话、彩电基本普及。村庄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的文明村庄,李哥庄镇的先进单位,前后共获得20多个荣誉称号。
村庄由来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张姓从周家村迁来立村,因系张姓,名张家庄。后因本社三村重名,1967年改为中张家庄。
政区人口
位于李哥庄镇驻地东北1.5公里处,地处平原,东、南两方均靠青岛西站,西接周家村,北与小窑为邻,村西就是沽河大堤。2005年底,全村共26户,37人。
经济状况 1982年,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逐年提高。90年代以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这个村由于是移民村,青年已全部招工,剩下几十户老弱残疾,最小的58岁最大的78岁,但他们也没有闲着,办起了木制品、彩印、制帽等行业,引进合资企业1家,上交税金10万元,民营企业2家,上交税金10万元,个体私营业户2家,上交税金达10万元。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为120万元,总产值猛增为400万元,上交税金15万元,人均产值增为30000元。
村庄建设 近几年来,投入16万元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包括自来水投入了2万元,供电投入了5万元,硬化路面投入8万元,全村家家住上了新房。
社会事业 1988年,对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年补贴50元,村民每年补贴50元。小汽车入户达4辆,面包车2辆,电脑4台,摩托车、电话、彩电基本普及。村庄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的文明村庄,李哥庄镇的先进单位,前后共获得20多个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