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辛疃村
村庄建设 建村年代不详,相传从云南移民至此立村,原名“麻埠子”(名称含义来历无考)。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73年)秋,沽河决口,洪水淹没民田,村庄淤为沙丘,遂将村庄东迁,并取名小辛疃,以区别大辛疃。
政区人口
位于李哥庄镇驻地西北四公里处,东依兰村,南与老窑、四甲接壤,北靠陶家庄,西隔大沽河与大店相望。2005年底,全村共613户,1800人,总面积2.81平方公里。
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后,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彻底解决温饱问题。短短五年,村里就发展起木器厂、橡胶厂、皮革加工厂等多个村办集体企业,特别是木器厂,生产皮鞋根,与胶州著名的顶子村一起成为青岛二靴厂、金羊皮鞋厂等厂家的主要皮鞋材料生产基地。全村500多劳力,在村办企业务工,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年纯收达50多万元。进入九十年代,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蔬菜,这个村原先就是胶白的主要产地之一,有着种菜的传统,到90年代末,全村种植胶州大白菜一千多亩,蔬菜大棚200多个,面积约一千多亩,蔬菜品种很多,特别是春季小拱棚大头菜发展到200多亩,引来大批外地客户,甚至东北地区的客商也纷纷前来定购,蔬菜年产量可达5000多吨,大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1999年,李哥庄镇在小辛疃成立蔬菜协会,使这个村蔬菜发展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个体经济发展也很突出,皮革加工、刺绣、油房、药铺、代销点也都红红火火。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为67.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1482万元,上交税金为25万元,人均纯收入7375元。
村庄建设 1983年,聘请市水利局专家对全村进行旧村改造规划,对住房尺寸、大街小巷的宽窄、自来水、供电照明、排水沟、绿化等方面都进行规划,到1990年左右绝大部分村民进行了翻修重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告别了小土屋,实现了村居的优化、绿化、美化、亮化,成为李哥庄镇新村建设的第一个亮点。连年来,村委投入了357万元,包括自来水投入了20万元,供电投入了5万元,硬化路面1万平方米,投入42万元,地下管道投入100万元,绿化投入150万元,建造办公室投入20万元,其他投入10万元。
社会事业 近年来,投入10万元改善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对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补贴100元,面粉一袋,大米50斤,五保户每月50元,口粮500斤,电费报销。病残户格外照顾。随着生活的提高,群众的文娱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老年活动中心道具齐全,组织的秧歌队、茂腔剧团很活跃。小汽车入户达10辆,小面包40辆,运输车6辆,拖拉机2台,收割机1台,电脑达60台,摩托、电话、彩电基本普及。村庄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的文明村庄、五好基层组织,胶州市的文明村庄、科普基地、五星级村庄、绿色村庄,以及李哥庄镇的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等。
联系电话:86-0532-88296395
2019年12月12日,小辛疃村被授予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小辛疃村附近有少海风景区、三里河公园、胶州艾山风景区、高凤翰纪念馆、麻湾渔乐园等旅游景点,有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胶北西红柿、柳沟小米、和睦屯西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