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小埠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王姓始祖由云南迁到胶东沽河东岸大辛疃后宋家庄,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河水泛滥横溢,因避水患,决定迁居东北方向约二三里地之高埠处,名曰小埠,后发展成两个村,遂分东、西二村,此为东村。
政区人口
东小埠村位于镇驻地北6公里处,地处平原,北邻北张家庄,南靠后辛疃,西与西小埠接壤,东与即墨兰村隔小辛河相望。2005年底,全村共260户,836人,版图面积2300亩,村居面积450亩,原有耕地1330亩,2003年修路征用32.5亩,建水库征用40亩,工业园30亩,村内开发30亩,尚余1357.5亩。
经济状况 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粮食产量年年丰收。1995年以后,个体经济发展迅猛,运输、养殖、建筑、橡胶、制帽、塑料、织线等行业如雨后春笋。民营企业2家,上交税金15万元;个体私营户10家,上交税金10万元,其中注册几十万元的业主有10家,拥资达几百万;帽厂拥资也达100多万;养殖业相当兴旺,养猪13户,一户就养100多头;养鸡6户,一户达3000多只。打工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0%。农田水利投资300万元,工业投资800万元,工业园投资400万元。2005年,全村有大卡3辆,大客1辆, 拖拉机5辆,平均每人收入800pxpx0元,全村总收入615万元,包括农业收入300万元,工、副业收入100万元,打工收入100万元,其他收入115万元。
村居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居建设共投入30万元,包括自来水投入50万元,供电投入10万元,投入5万元硬化路面8000平方米,排水沟投入5万元,街心心公园投入2万元,绿化投入2万元,学校、幼儿园投入2万元,建造办公室投入8万元,其他投入4万元。全村家家住上了新房。
社会事业 2005年开始,对90岁以上老人每年补贴100元,村民每年补贴29.2元。小汽车入户达15辆,小面包10辆,电脑达50台,摩托、电话、彩电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后,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东小埠村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的先进村、青岛市百花村,胶州市的先进村,以及李哥庄镇的多个先进单位。
联系电话 86-0532-88296315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王姓始祖由云南迁到胶东沽河东岸大辛疃后宋家庄,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河水泛滥横溢,因避水患,决定迁居东北方向约二三里地之高埠处,名曰小埠,后发展成两个村,遂分东、西二村,此为东村。
政区人口
东小埠村位于镇驻地北6公里处,地处平原,北邻北张家庄,南靠后辛疃,西与西小埠接壤,东与即墨兰村隔小辛河相望。2005年底,全村共260户,836人,版图面积2300亩,村居面积450亩,原有耕地1330亩,2003年修路征用32.5亩,建水库征用40亩,工业园30亩,村内开发30亩,尚余1357.5亩。
经济状况 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粮食产量年年丰收。1995年以后,个体经济发展迅猛,运输、养殖、建筑、橡胶、制帽、塑料、织线等行业如雨后春笋。民营企业2家,上交税金15万元;个体私营户10家,上交税金10万元,其中注册几十万元的业主有10家,拥资达几百万;帽厂拥资也达100多万;养殖业相当兴旺,养猪13户,一户就养100多头;养鸡6户,一户达3000多只。打工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0%。农田水利投资300万元,工业投资800万元,工业园投资400万元。2005年,全村有大卡3辆,大客1辆, 拖拉机5辆,平均每人收入800pxpx0元,全村总收入615万元,包括农业收入300万元,工、副业收入100万元,打工收入100万元,其他收入115万元。
村居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居建设共投入30万元,包括自来水投入50万元,供电投入10万元,投入5万元硬化路面8000平方米,排水沟投入5万元,街心心公园投入2万元,绿化投入2万元,学校、幼儿园投入2万元,建造办公室投入8万元,其他投入4万元。全村家家住上了新房。
社会事业 2005年开始,对90岁以上老人每年补贴100元,村民每年补贴29.2元。小汽车入户达15辆,小面包10辆,电脑达50台,摩托、电话、彩电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后,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东小埠村先后被评为青岛市的先进村、青岛市百花村,胶州市的先进村,以及李哥庄镇的多个先进单位。
联系电话 86-0532-88296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