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庄。
位于县城西2公里,永(安)莘(县)公路北侧。党员1人,72户,286人,汉族,耕地41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
据民国23年《续修惠民县志》载:“城西三里刘氏(今刘安庄),初居城内武家营,后移各处,住省屯最多……”。又载:“因汉庶之变,刘氏祖随明宣宗讨乐安,及平,改武定,奉命守御,遂家焉……传之五世,分长、次两支,次支第十二房,移居于此立村”。村名初定为刘定乡家,含意是“刘氏定居之家乡”。后因讹传有不雅之别名,遂改村名为刘安庄,意为“刘氏安家的村庄”,至今沿用此名。
刘策的故里,策(生卒年月未考),明万历年间得进士,曾为孟津县令。官至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等职。
刘安庄村附近有孙武古城旅游区、魏集古镇旅游区、古城河水利风景区、武圣园、中国孙子兵法城等旅游景点,有洼地绵羊、惠民蜜桃、惠民虾酱、韩记香肠、武定府酱菜等特产。
位于县城西2公里,永(安)莘(县)公路北侧。党员1人,72户,286人,汉族,耕地41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
据民国23年《续修惠民县志》载:“城西三里刘氏(今刘安庄),初居城内武家营,后移各处,住省屯最多……”。又载:“因汉庶之变,刘氏祖随明宣宗讨乐安,及平,改武定,奉命守御,遂家焉……传之五世,分长、次两支,次支第十二房,移居于此立村”。村名初定为刘定乡家,含意是“刘氏定居之家乡”。后因讹传有不雅之别名,遂改村名为刘安庄,意为“刘氏安家的村庄”,至今沿用此名。
刘策的故里,策(生卒年月未考),明万历年间得进士,曾为孟津县令。官至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等职。
刘安庄村附近有孙武古城旅游区、魏集古镇旅游区、古城河水利风景区、武圣园、中国孙子兵法城等旅游景点,有洼地绵羊、惠民蜜桃、惠民虾酱、韩记香肠、武定府酱菜等特产。